建设新黔江 启航新征程 ——2023年黔江区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22年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2%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9%
回顾 2022 九个“聚焦”说成绩
1 聚焦乡村全面振兴 “三农”工作提质增效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统筹整合涉农资金8.3亿元,实施项目267个。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生产粮食23.1万吨、蔬菜27.2万吨。确立“稳猪兴牛”发展思路,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茧7.4万担,产烟8万担,出栏生猪77万头、牛2.7万头,新增国家级农业品牌39个。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土地“宜机化”改造1.2万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1.4万亩。守住防止返贫底线。全面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
2 聚焦工业强城建设 产业格局聚力突破
聚焦“五大产业”持续发力,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分别增长8.9%、18.7%。实施“链长制”,着力推动产业补链强链,卷烟及配套产业实现产值69.9亿元、增长8.3%,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35.7亿元、增长17.8%,消费品工业实现产值5.3亿元、增长3.9%。科技赋能扎实推进。坚持“科技+产业”,推动产业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高新区发展加快。
3 聚焦文旅美城建设 消费场景融合拓展
文旅融合持续深化。精心举办“促文旅复苏助乡村振兴·组十万游客游重庆黔江”等文旅活动,全区A级景区实现购票117.3万人次、增长80.5%。消费市场企稳回升。提升区域商贸服务功能。出台促进消费恢复发展政策措施,开展电商助农“云采摘”网络直播,全区网络零售额增长14%。
4 聚焦集散兴城建设 辐射能力巩固提升
教育质量持续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率分别达91.6%、95.3%,义务教育质量各项监测指标渝东南领先,2022年高考特殊类型资格线上线人数渝东南第一,职教中心对口高考上线人数连续6年居全市同类学校第一。武陵山乡村振兴学院投用,建成校企合作实训基地8家。“双减”改革经验获教育部推广。医疗基础不断夯实。民族医院成功创建三乙医院,中医院通过二甲中医院评审。
5 聚焦开放活城建设 发展动力加速汇聚
争资引资量质并举。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46亿元、增长33.1%。新增债券资金18.7亿元,创历年之最。对外开放走深走实。与重庆高新区对口协同不断深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收入1.99亿元。
6 聚焦城市品质提升 城市形象精致精美
城市空间扩容提质。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新增城镇建设用地8平方公里,居渝东南第一。城市更新统筹有序。推动城市缓堵保畅,新增停车位9907个。城市管理规范精细。开展城市消防问题专项整治,疏通生命通道74条。
7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动能活力竞相迸发
重点改革加速推进。搭建项目在线服务监管平台,创设“入库、进程、上平台、成闭环”管理机制,中心医院正阳院区、应急医院等项目推进速度大幅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减免税费10.8亿元,兑现产业扶持资金4.2亿元。新增市场主体6389家,新培育“四上企业”66家。
8 聚焦绿色低碳转型 生态优势厚植转化
防污治污纵深推进。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9天,连续三年保持27个国控区县第一。生态修复扩面提质。低碳转型步伐稳健。风电场项目加速推进。完成碳排放履约12.8万吨,获横向生态补偿资金1.25亿元。
9 聚焦守住风险底线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疫情防控科学高效。收治渝东南片区和南川患者1277人,圆满完成支援上海、西藏等地抗疫任务。风险防范扎实有力。着力抓好国企保信用。“恒大名都”年度保交楼任务顺利完成。社会治理效能提升。治安警情、刑事警情、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率分别下降6.8%、6.4%、13.9%。73件信访积案全部化解,到市进京非访、集访“零”发生。强化森林应急救援能力,成功应对夏秋季森林草原火险红色预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全面完成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展望 2023 八个“加快”划重点
目 标
聚焦“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围绕区委“三个新突破”要求,立足“更快、更新”,赛成绩、树形象,高水平打造“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奋力推动黔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争取实现更好结果,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
措 施
做到“五个必须”
必须强化执行落实
必须注重发展为要
必须深化改革创新
必须突出协同作战
必须坚持惠民有感
重点抓好八个方面
1 加快工业跃升在产业集聚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产业集链成群。凸显工业对经济的硬核支撑,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3%以上。提升高新区平台能级。强化高新区产业发展主战场地位,增强高新区对空间、规划、建设、招商、财税等统筹能力。实施园区数字化改造,提高基础性、生产性、生活性服务功能,高标准建成“智慧园区”。实现产值8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全口径税收2亿元以上。
2 加快服务业发展在提档升级上迈出新步伐
完善服务业体系。加快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等产业发展,补齐生产性服务业短板。建设消费中心。提升“山韵黔江”品牌影响力,申报重庆老字号2家。推动文旅提质。聚焦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目标,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化、数字化、市场化”转型发展。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强化“1+5”物流体系,打造区域物流集散中心。
3 加快农业提质在乡村振兴上干出新业绩
创新示范引领。强化标杆带动,实施“5个乡镇、30个村(社区)”示范引领工程。发展主导产业。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实现粮食产量23.4万吨,蔬菜产量27万吨,出栏生猪82万头、肉(奶)牛4.5万头。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土地“宜机化”改造1.2万亩。建设和美乡村。围绕“1小时黔江,毗邻乡镇快速互联互通”目标,强力推进路网建设,完工投用黑溪至白石等12个“四改三”项目,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50公里,安装生命护栏50公里。严防返贫风险。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强化产业、就业帮扶举措,确保脱贫人口务工就业2万人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以上。
4 加快城市建设在品质提升上探索新路径
强化规划引领。坚持“高水平、高标准”绘就城市发展蓝图,“大智慧、大手笔”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强化规划刚性约束。打造“活力新城”。将新城建设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功能重塑的重要载体,以武陵大道为轴,从南至北渐次推进功能性项目落地。更新“魅力老城”。统筹“留、改、拆、增”,发挥老城区“龙头”引领作用。提升管理质效。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成智能交通控制中心,构建城市智管格局。
5 加快改革创新在助推发展上集聚新动能
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两榜一链”激励机制,全面推行“赛马”比拼,针对性治理“上热中温下冷”现象,构建全员参与、全员争先竞争格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国资国企转型发展,加强国企投融资监管,探索设立乡村振兴开发公司。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民营企业“培优扶强”行动,确保新增市场主体5000家以上,新培育“四上企业”60家以上。推进“智慧黔江”建设。以数字化变革引领全面深化改革,用好“渝快办”“渝快政”,推动政府管理向智能化、智慧化全面转型,打造“数字政府”先行示范样板。促进开放协同发展。鼓励重点外贸企业开拓香港等境外市场,引进培育外贸进出口备案企业5家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加快科技创新赋能。突出产业技术核心支撑作用,围绕主导产业、“链主企业”,建立技术引入推广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到1.2亿元以上。
6 加快绿色转型在低碳发展上续写新篇章
深入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治理,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减排,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354天以上。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申报2023年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增强生态经济市场活力。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做好迎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评估工作,创建市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7 加快民生改善在增进福祉上取得新成效
深化“双创”行动。发挥职业院校引领作用,建设环大学创业生态圈,推动“职业、就业、创业、产业”有效融通,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双创”品牌。强化社会保障服务。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滚动实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一批重点民生实事。建成烈士陵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坚持“教育优先、质量领先”,开展学前教育示范行动、义务教育提质行动、高中教育破局行动、职业教育领先行动,各类教育主要考核指标、社会认可度全面领先渝东南。优化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建成市级重点(特色)专科学科4个。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档升级“五馆一院”,开展流动文化进基层500场次以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75场次以上。
8 加快社会治理在筑牢防线上彰显新担当
抓好疫情防控。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加强医疗救治资源准备,完善分级诊疗方案,加快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和老年人接种,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防范化解风险。提高国企筹融资能力,加强国企运行监管,化解债务存量,遏制债务增量,守住政府性债务风险底线。筑牢安全稳定防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黔江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