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 索引号 11500114009130039C/2022-00297
  • 发文字号 黔江府办发〔2022〕88号
  • 主题分类 应急管理
  • 体裁分类 其他公文;预案
  • 成文日期 2022-12-28
  • 发布日期 2022-12-30
  • 文件标题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黔江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
  • 发布机构 黔江区人民政府
  • 有效性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黔江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

黔江府办202288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黔江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黔江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12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黔江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目 录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建立健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最大程度降低灾害和财产损失,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维护受灾地区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重庆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庆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重庆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黔江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政策法规等,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黔江区内发生自然灾害时的区级应急救助工作。

当湖北省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并对我区造成重大影响或区委、区政府作出部署要求时,按照本预案开展区内应急救助工作。

发生其他类型突发事件,根据需要可参照本预案开展应急救助工作。

1.4 工作原则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坚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自救,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组织作用;坚持灾害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实现灾害全过程管理。

2 组织指挥体系

2.1 市级层面

2.1.1 市自然灾害应急总指挥部

市自然灾害应急总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应急总指挥部)为市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市应急总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市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应急局,负责与市级有关部门、区县(自治县)和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以下统称区县)的沟通联络,组织开展灾情会商评估、灾害救助等工作,协调落实相关支持措施。

2.1.2 市应急管理专家队伍

在市应急总指挥部的领导下,市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对全市减灾救灾工作重大决策和重要规划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为全市重大自然灾害的灾情评估、应急救助和灾后救助提出咨询意见。

2.2 区级层面

设立区自然灾害应急总指挥部,指挥长由区委副书记、区长担任,常务副指挥长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协助负责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分管农业的副区长和人武部副部长担任;区自然灾害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应急局,负责区自然灾害应急总指挥部日常工作,传达市应急总指挥部领导批示指示,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由区应急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负责人兼任副主任,各成员单位加强工作指导和技术支持。

2.3 现场层面

当发生一般、较大自然灾害时,视情况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与专项现场指挥部合并办公),负责组织、领导本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区应急总指挥部成员单位指导、支持受灾乡镇街道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当发生重大、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时,区应急总指挥部即为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成立综合协调、灾情评估、抢险救援、安全维稳、医疗防疫、新闻宣传和生活救助等专项工作组,并组织、领导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乡镇街道具体实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参与现场救助应急的单位和人员,应当服从现场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

3 灾害救助准备

气象、水利、规划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及时向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和成员单位通报自然灾害预警预报信息,规划自然资源部门根据同时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和地形图。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根据自然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可能受影响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状况,对可能出现的灾情进行预评估,当可能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基本生活、需要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时,视情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救助准备措施:

1)向可能受影响的乡镇街道通报预警预报信息,提出灾害救助准备工作要求。

2)加强应急值守,密切跟踪灾害风险变化和发展趋势,对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动态评估,及时调整相关措施。

3)做好救灾物资准备,紧急情况下提前调拨;启动与交通运输、铁路、民航等部门和单位的应急联动机制,做好救灾物资调运准备。

4)派出工作组,实地了解灾害风险,检查指导各项救灾准备工作。

5)向市应急总指挥部报告预警及灾害救助准备工作情况,并向区应急总指挥部成员单位通报。

6)向社会发布预警预报信息。

4 灾情信息报告和发布

各乡镇街道、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有关要求,做好灾情信息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和共享工作。

4.1 灾情信息报告

4.1.1 对突发性自然灾害,乡镇街道应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将本辖区内灾情(包括灾害发生时间、灾害种类、受灾范围、灾害造成的损失等内容)和救灾工作情况(包括投入的应急力量、资金、物资和装备等,以及灾区需求、面临困难、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内容)向区委、区政府、区应急局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区应急局在接报灾情信息2小时内完成审核、汇总,并向市应急局报告。

对造成本辖区内3人以上死亡(含失踪)等灾情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灾害事件,乡镇街道应在灾害发生后立即收集、汇总本辖区内灾情(包括灾害发生时间、灾害种类、受灾范围、灾害造成的损失等内容)和救灾工作情况(包括投入的应急力量、资金、物资和装备等,以及灾区需求、面临困难、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内容)并向区委、区政府、区应急局报告;区应急局接报后立即报告市应急局。

4.1.2 自然灾害灾情稳定前,各乡镇街道、行业主管部门执行灾24小时零报告制度,乡镇街道、行业主管部门每日14时前将截至前一日24时的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上报区应急局,区应急局每日16时前向市应急局和区委、区政府报告情况;灾情发生重大变化时,区应急局立即向市应急局和区委、区政府报告。灾情稳定后,乡镇街道、行业主管部门应在5日内核定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并向区应急局报告;区应急局在接到报告后,应在2日内审核、汇总灾情数据和救灾工作情况,并向市应急局和区委、区政府报告。

4.1.3 对干旱灾害,各乡镇街道应在旱情初显、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一定影响时初报灾情;在旱情发展过程中,每10日续报一次灾情,直至灾情解除;灾情解除后及时核报,并上报灾情台账。

4.1.4 区自然灾害应急指挥机构要建立健全灾情会商制度,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灾情会商会,全面客观评估、核定灾情数据。

4.2 灾情信息发布

灾情信息发布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信息发布形式包括授权发布、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要主动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新闻网站以及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客户端等发布信息。宣传、文化旅游、气象等部门应配合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做好预警、灾情等应急信息发布工作。

自然灾害灾情稳定前,及时向社会滚动发布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动态、成效、下一步安排等情况;自然灾害灾情稳定后,应当及时评估、核定并按有关规定发布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关于灾情核定和发布工作,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5 区级应急响应

根据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黔江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分为Ⅰ、Ⅱ、Ⅲ、Ⅳ四级。

5.1 Ⅰ级响应

5.1.1 启动条件

本区内发生特别重大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Ⅰ级响应:

1)死亡30人以上;

2)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1万人以上;

3)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2500间或750户以上;

4)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5万人以上;

5)区应急总指挥部认为其他符合启动Ⅰ级响应的情形及符合其他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Ⅰ级响应启动条件的情形。

5.1.2 启动程序

灾害发生后,区减灾委(区应急总指挥部)经分析评估,认定灾情达到启动标准并提出启动建议,区政府报请市政府或市应急总指挥部,由市政府或市应急总指挥部直接启动,或授权黔江区政府启动;特殊紧急情况下,经区减灾委主任同意后直接启动Ⅰ级响应,同时报请市政府或市应急总指挥部。

5.1.3 响应措施

区应急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或委派区应急总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长统一组织、领导区级层面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区应急总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视情采取以下措施:

1)区应急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或委派区应急总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长主持召开会商会,区应急总指挥部成员单位、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及有关受灾地区参加,对指导支持受灾地区减灾救灾重大事项作出决定。

2)区应急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或委派区应急总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长率有关成员单位赴受灾地区指导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区应急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协助负责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区长)根据灾情发展,率有关成员单位组成的先期工作组赴受灾地区指导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3)区减灾委(区应急总指挥部)及时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组织灾情会商,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发布灾情,及时发布受灾地区需求。区减灾委有关成员单位做好灾情、受灾地区需求及救灾工作动态等信息共享,每日向区委、区政府、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有关情况。必要时,区应急总指挥部组织专家进行实时灾情、灾情发展趋势以及受灾地区需求评估。

4)根据受灾地区申请和灾情核定情况,区财政局会同区应急局及时下拨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用于支持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区应急局、区商务委紧急调拨区级生活类救灾物资,指导、监督乡镇街道落实和救灾款物发放;交通运输、铁路、民航等部门和单位协调指导开展救灾物资、人员运输工作。

5)区公安局加强受灾地区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协助受灾地区转移受灾群众。军队有关部门根据区政府请求,组织协调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参加救灾,必要时协助运送、发放救灾物资等。

6)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市场需求,组织加大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加工和供应,开展市场检查,保障市场供应,防止价格大幅度波动。区经济信息委组织通讯运营企业做好应急通信保障工作;协调救灾装备、防护和消杀用品、医药等生产供应工作。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指导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损失评估等工作。区水利局指导受灾地区水利工程修复、水利行业供水和乡镇街道应急供水工作。区卫生健康委及时组织医疗卫生队伍赴受灾地区协助开展医疗救治、灾后防疫和心理援助等卫生应急工作。区科技局提供科技方面的综合咨询建议,协调适用于受灾地区救灾的科技成果支持救灾工作。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准备受灾地区地理信息数据,组织受灾地区现场影像获取等应急测绘,开展灾情监测和空间分析,提供应急测绘保障服务。区生态环境局对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及周围区域环境组织应急监测,提出防止事态扩大和控制污染的要求或者建议,并对事故现场污染物的清除、放射源的安全转移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等工作予以指导。

7)区委宣传部统筹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8)区应急局会同区民政局向社会发布接受救灾捐赠的公告,组织开展救灾捐赠活动,统一接收、管理、分配区级救灾捐赠款物,会同区民政局、团区委指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灾害救助工作。区民政局指导慈善组织开展救灾募捐活动。区红十字会依法开展救灾的相关工作,开展救灾募捐活动等。

9)灾情稳定后,根据区应急总指挥部关于灾害评估工作有关部署,区应急总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受灾乡镇街道组织开展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按有关规定统一发布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10)区应急总指挥部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

5.2 Ⅱ级响应

5.2.1 启动条件

本市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Ⅱ级响应:

1)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

2)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0.5万人以上、1万人以下;

3)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250间或75户以上、2500间或750户以下;

4)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3.5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

5)区应急总指挥部认为其他符合启动Ⅱ级响应的情形及符合其他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Ⅱ级响应启动条件的情形。

5.2.2 启动程序

灾害发生后,区减灾委(区应急总指挥部)经分析评估,认定灾情达到启动标准并提出启动建议,经区政府报请市政府或市应急总指挥部,由市政府或市应急总指挥部直接启动,或授权黔江区政府启动;特殊紧急情况下,经区减灾委常务副主任同意并报减灾委主任知晓后直接启动Ⅱ级响应,同时报请市政府或市应急总指挥部同意。

5.2.3 响应措施

区应急总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长或委派区应急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协助负责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区长)组织、领导区级层面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指导支持受灾地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区应急总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视情采取以下措施:

1)区应急总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长或委派区应急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协助负责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区长)主持召开会商会,区应急总指挥部成员单位、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及有关受灾地区参加,分析受灾地区形势,研究落实对受灾地区的救灾支持措施。

2)区应急总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长或委派区应急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协助负责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区长)率有关成员单位赴受灾地区指导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区应急局局长)根据灾情发展,率有关成员单位组成的先期工作组赴受灾地区慰问受灾群众,核查灾情,指导受灾地区开展救灾工作。

3)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及时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组织灾情会商,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发布灾情,及时发布受灾地区需求。区应急总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做好灾情、受灾地区需求及救灾工作动态等信息共享,每日向区委、区政府和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有关情况。必要时,区应急总指挥部组织专家进行实时灾情、灾情发展趋势以及受灾地区需求评估。

4)根据受灾地区申请和灾情核定情况,区财政局会同区应急局及时下拨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用于支持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区应急局、区商务委紧急调拨区级生活类救灾物资,指导、监督乡镇街道救灾应急措施落实和救灾款物发放;交通运输、铁路、民航等部门和单位协调指导开展救灾物资、人员运输工作。

5)区公安局加强受灾地区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协助受灾地区转移受灾群众。军队有关部门根据区政府请求,组织协调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救灾,必要时协助运送、发放救灾物资。

6)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市场需求,组织加大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加工和供应,开展市场检查,保障市场供应,防止价格大幅度波动。区经济信息委组织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做好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组织协调救灾装备、防护和消杀用品、医药等生产供应工作。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指导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损失评估等工作。区水利局指导受灾地区水利工程修复、水利行业供水和乡镇应急供水工作。区卫生健康委及时组织医疗卫生队伍赴受灾地区协助开展医疗救治、灾后防疫和心理援助等卫生应急工作。区科技局提供科技方面的综合咨询建议,协调适用于受灾地区救灾的科技成果支持救灾工作。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准备受灾地区地理信息数据,组织受灾地区现场影像获取等应急测绘,开展灾情监测和空间分析,提供应急测绘保障服务。区生态环境局对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及周围区域环境组织应急监测,提出防止事态扩大和控制污染的要求或者建议,并对事故现场污染物的清除、放射源的安全转移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等工作予以指导。

(7)区委宣传部统筹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8)区应急局会同区民政局向社会发布接受救灾捐赠的公告,组织开展救灾捐赠活动,统一接收、管理、分配区级救灾捐赠款物,会同区民政局、团区委指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灾害救助工作。区民政局指导慈善组织开展救灾募捐活动。区红十字会依法开展救灾的相关工作,开展救灾募捐活动等。

9)灾情稳定后,根据区应急总指挥部关于灾害评估工作有关部署,区应急总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受灾地区乡镇街道组织开展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按有关规定统一发布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10)区应急总指挥部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

5.3 Ⅲ级响应

5.3.1 启动条件

本区行政区域内发生较大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Ⅲ级响应:

1)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

2)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2500人以上、5000人以下;

3)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50间或45户以上、250间或75户以下;

4)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2.5万人以上、3.5万人以下;

5)区应急总指挥部认为其他符合启动Ⅲ级响应的情形及符合其他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Ⅲ级响应启动条件的情形。

5.3.2 启动程序

灾害发生后,区减灾委(区应急总指挥部)经分析评估,认定灾情达到启动标准,由区减灾委第一副主任同意后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5.3.3 响应措施

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区应急局局长)或委派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区应急局分管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的副局长)组织、协调区级层面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指导支持受灾地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区应急总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视情采取以下措施:

1)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区应急局局长)或委派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区应急局分管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的副局长)及时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及受灾地区召开会商会,分析受灾地区形势,研究落实对受灾地区的救灾支持措施。

2)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区应急局局长)或委派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区应急局分管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的副局长)带队、有关成员单位参加的联合工作组赴受灾地区慰问受灾群众,核查灾情,指导受灾地区开展救灾工作。

3)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及时掌握并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发布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情况。

4)根据受灾地区申请和灾情的核定情况,区财政局会同区应急局及时下拨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用于支持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区应急局、区商务委紧急调拨区级生活类救灾物资,指导、监督乡镇街道救灾应急措施落实和救灾款物发放;区交通局协调指导开展救灾物资、人员运输工作。

5)区公安局指导受灾地区加强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协助受灾地区转移受灾群众。军队有关部门根据政府请求,组织协调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救灾,必要时协助运送、发放救灾物资。

6)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市场需求,指导受灾地区组织加大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加工和供应,开展市场检查,保障市场供应,防止价格大幅度波动。区经济信息委组织协调基础电信企业对受灾地区做好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指导受灾地区组织协调救灾装备、防护和消杀用品、医药等生产供应工作。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指导受灾地区做好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损失评估等工作。区水利局指导受灾地区水利工程修复、水利行业供水和乡镇应急供水工作。区卫生健康委指导受灾地区组织医疗卫生队伍开展医疗救治、灾后防疫和心理援助等卫生应急工作。区科技局指导受灾地区提供科技方面的综合咨询建议,协调适用于受灾地区救灾的科技成果支持救灾工作。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指导受灾地区准备受灾地区地理信息数据,组织受灾地区现场影像获取等应急测绘,开展灾情监测和空间分析,提供应急测绘保障服务。区生态环境局指导受灾地区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及周围区域环境应急监测,提出防止事态扩大和控制污染的要求或者建议,并对事故现场污染物的清除、放射源的安全转移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等工作予以指导。

(7)区委宣传部统筹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8)区应急局会同区民政局、团区委指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灾害救助工作。

9)灾情稳定后,区应急总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指导受灾地区组织开展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按有关规定统一发布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10)区应急总指挥部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

5.4 Ⅳ级响应

5.4.1 启动条件

5.4.1.1 本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般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Ⅳ级响应:

1)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

2)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100人以上、2500人以下;

3)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50间或15户以上、150间或45户以下;

4)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1万人以上、2.5万人以下;

5)区应急总指挥部认为其他符合启动Ⅳ级响应的情形及符合其他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Ⅳ级响应启动条件的情形。

5.4.1.2 单个乡镇街道辖区内发生一般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Ⅳ级响应:

1)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6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20间或5户以上、40间或10户以下;

3)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0.5万人以上、0.9万人以下;

4)区应急总指挥部认为其他符合启动Ⅳ级响应的情形及符合其他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Ⅳ级响应启动条件的情形。

5.4.2 启动程序

灾害发生后,区减灾委(区应急总指挥部)经分析评估,认定灾情达到启动标准,经区减灾办主任同意后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5.4.3 响应措施

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区应急局分管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的副局长)或委派有关负责同志组织、协调区级层面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指导支持受灾地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区应急总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视情采取以下措施:

1)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区应急局分管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的副局长)及时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召开会商会,分析受灾地区形势,研究落实对受灾地区的救灾支持措施。

2)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区应急局分管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的副局长)带队赴受灾地区慰问受灾群众,核查灾情,指导受灾地区开展救灾工作。

(3)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及时掌握并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发布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情况。

4)根据受灾地区申请和灾情核定情况,区财政局会同区应急局及时下拨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用于支持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区应急局、区商务委紧急调拨市级生活类救灾物资,指导、监督乡镇街道救灾应急措施落实和救灾款物发放。

(5)区公安局指导受灾地区加强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协助受灾地区转移受灾群众。军队有关部门根据政府请求,组织协调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救灾,必要时协助运送、发放救灾物资。

6)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市场需求,指导受灾地区组织加大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加工和供应,开展市场检查,保障市场供应,防止价格大幅度波动。区经济信息委组织协调基础电信企业对受灾地区做好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指导受灾地区组织协调救灾装备、防护和消杀用品、医药等生产供应工作。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指导受灾地区做好房屋建筑、区政基础设施工程损失评估等工作。区水利局指导受灾地区水利工程修复、水利行业供水和乡镇应急供水工作。区卫生健康委指导受灾地区组织医疗卫生队伍开展医疗救治、灾后防疫和心理援助等卫生应急工作。区科技局指导受灾地区提供科技方面的综合咨询建议,协调适用于受灾地区救灾的科技成果支持救灾工作。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指导受灾地区准备受灾地区地理信息数据,组织受灾地区现场影像获取等应急测绘,开展灾情监测和空间分析,提供应急测绘保障服务。区生态环境局指导受灾地区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及周围区域环境应急监测,提出防止事态扩大和控制污染的要求或者建议,并对事故现场污染物的清除、放射源的安全转移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等工作予以指导。

(7)区委宣传部统筹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8)区应急局会同区民政局、团区委指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灾害救助工作。

(9)灾情稳定后,区应急总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指导受灾地区组织开展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按有关规定统一发布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10)区应急总指挥部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

5.5 启动条件调整

对灾害发生在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乡镇街道等特殊情况,或灾害对受灾乡镇街道经济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时,启动区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标准可酌情调整。

5.6 响应终止

救灾应急工作结束后,由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提出建议,由启动响应的机构决定终止响应。

6 灾后救助

6.1 过渡期生活救助

6.1.1 对启动区级应急响应的自然灾害,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及受灾乡镇街道评估灾区过渡期生活救助需求情况。

6.1.2 区财政局、区应急局按相关政策规定及时拨付过渡期生活救助资金。区应急局指导受灾乡镇街道做好过渡期生活救助的人员核定、资金发放等工作。

6.1.3 区应急局、区财政局监督检查受灾乡镇街道过渡期生活救助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定期通报受灾乡镇街道救助工作情况,组织过渡期生活救助工作结束后的绩效评估。

6.2 冬春生活救助

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当年冬季、次年春季,受灾乡镇街道应当为生活困难的受灾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6.2.1 受灾乡镇街道应当在每年9月下旬开始,着手调查、核实、汇总当年冬季和次年春季本行政区域内受灾家庭吃饭、饮水、穿衣、取暖等方面的困难和需救助的情况,通过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于105日前报区应急局,由区应急局报市应急局。

6.2.2 受灾乡镇街道应如实填报受灾台账,制定冬春救助工作方案,按照程序确定冬春生活需救助人员。本乡镇街道完成冬春救助任务确有困难、需申请上级冬春救助资金的,应于105日前将资金申请报告、冬春救助评估报告报送区应急局。

6.2.3 区应急局会同受灾乡镇街道采取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核实救助需求、救助对象等情况,核查、汇总数据,于1020日前报市应急局。

6.2.4 区财政局、区应急局根据冬春生活需救助台账和市级下拨资金数量,结合灾情评估情况,制定资金补助方案,经区政府批准后,及时下拨自然灾害救灾资金,专项用于帮助解决受灾群众在冬春期间的吃饭、饮水、穿衣、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

6.2.5 区应急局指导受灾乡镇街道通过开展救灾捐赠、政府采购等方式解决受灾群众的过冬衣被等问题。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等部门组织落实以工代赈、灾歉减免政策,区商务委保障粮食供应。

6.2.6 受灾乡镇街道要严格按照受灾人员本人申请或村(居)民小组提名、村(居)委会民主评议、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区应急管理部门审批的程序,精准确定救助对象,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冬春救助工作结束后,区应急局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评估全区冬春救助工作绩效。

6.3 倒房重建救助

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要尊重群众意愿,以受灾户自建为主,由乡镇街道负责组织实施。区应急局制定完善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管理有关制度规范,确保补助资金规范有序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建房资金等通过政府救助、社会互助、邻里帮工帮料、以工代赈、自行筹措、政策优惠等多种途径解决。积极发挥居民住宅、农房等保险的经济补偿作用,完善市场化筹集重建资金机制。重建规划和房屋设计要根据灾情因地制宜确定方案,科学安排项目选址,合理布局,避开地震断裂带、地质灾害隐患点、泄洪通道等,提高抗灾设防能力,确保安全。

6.3.1 灾情稳定后,受灾乡镇街道立即组织灾情核定,进行需求评估,制定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工作方案,按程序组织实施。本乡镇街道完成倒损住房恢复重建任务确有困难、需申请上级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资金的,应将资金申请报告、倒损住房需重建台账报送区应急局。

6.3.2 区应急局根据受灾乡镇街道倒损住房核定情况,视情组织评估组,参考其他灾害管理部门评估数据,采取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对因灾倒损住房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6.3.3 区应急局根据受灾乡镇街道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申请和市级倒房重建补助资金,结合灾情评估情况,制定资金补助方案,经区政府批准后,及时下拨自然灾害救灾资金,专项用于受灾乡镇街道倒损住房恢复重建。

6.3.4 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工作结束后,区应急局应采取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对本区倒损住房恢复重建管理工作开展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市应急局。

6.3.5 区住房城乡建委负责倒损住房恢复重建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负责灾后恢复重建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工作。黔江银保监分局指导保险机构及时对参与农房保险的倒损住房进行查勘、定损,保险机构根据保险合同进行理赔。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重建规划、选址,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做好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工作。

6.3.6 由区委、区政府统一组织开展的灾后恢复重建,按有关规定执行。

7 保障措施

7.1 资金保障

区财政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应急局等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规定,安排区级救灾资金预算,并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原则,建立完善救灾资金分担机制,加大救灾资金投入力度。

7.1.1 区政府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与自然灾害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自然灾害救灾资金和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7.1.2 区财政每年综合考虑有关部门灾情预测和上年度实际支出等因素,合理安排区级自然灾害救灾资金,专项用于帮助解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

7.1.3 区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成本等因素适时调整自然灾害救助政策和相关补助标准。

7.1.4 区应急局、区财政局按有关规定开展资金绩效目标管理工作。

7.2 物资保障

7.2.1 区应急局合理规划、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库的仓储条件、设施和功能,建立以市级库为依托、区级库为主体、储备点为支撑、乡镇街道储备库为基础的四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建设应统筹考虑各行业应急处置、抢险救灾等方面需要。

7.2.2 区应急局制定救灾物资保障规划,科学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建立健全救灾物资采购和储备制度,每年根据应对紧急转移3000人的要求储备必要物资。按照实物储备和能力储备相结合的原则,提升企业产能保障能力,优化救灾物资产能布局。建立救灾物资生产厂家参考名录,建立健全应急状态下集中生产调度和紧急采购供应机制,提升救灾物资保障的社会协同能力。

7.2.3 区应急局制定完善救灾物资品种目录和质量技术标准、储备库(点)建设和管理标准,使用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加强救灾物资保障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应急征用补偿机制。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运输制度。

7.3 通信和信息保障

7.3.1 通信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基础电信企业开展灾害事故应急指挥通信保障工作。通信运营企业应依法保障灾情传送网络畅通。

7.3.2 区应急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设备,完善灾情和数据共享平台,健全灾情共享机制,实现数据实时共享。

7.4 装备和设施保障

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应配备救灾管理工作必需的设备和装备。区减灾委成员单位要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并为自然灾害应急工作提供必要的交通、通信等设备。

乡镇街道要根据当地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利用公园、广场、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统筹规划设立应急避难场所,并设置明显标志。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区可规划建设专用应急避难场所。

灾情发生后,要及时启用各类避难场所,科学设置受灾群众安置点,避开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防范次生灾害,同时要加强安置点消防安全、卫生防疫、食品安全、治安等保障,确保安置点秩序。

7.5 人力资源保障

7.5.1 加强全区应急队伍体系建设、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自然灾害救助能力。支持、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鼓励和引导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7.5.2 组织应急、规划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交通、水利、农业农村、商务、卫生健康、林业、气象、红十字会等方面专家,重点开展灾情会商、赴受灾地区现场评估及灾害管理的业务咨询工作。

7.5.3 区应急局建立灾害信息员培训制度,建立健全覆盖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村(居)民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应当设立专职或者兼职的灾害信息员。

7.6 社会动员保障

完善救灾捐赠管理相关政策,建立健全救灾捐赠动员、运行和监督管理机制,规范救灾捐赠的组织发动、款物接收、统计、分配、使用、公示反馈等各环节的工作。完善接收境外救灾捐赠管理机制。

完善非受灾地区支援受灾地区、轻受灾地区支援重受灾地区的救助对口支援机制。

科学组织、有效引导,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灾害救助中的作用。

7.7 科技保障

7.7.1 组织应急、规划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水利、农业农村、卫生健康、林业、气象等方面专家开展灾害风险调查,编制全区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制定相关技术和管理标准。

7.7.2 支持和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开展灾害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装备开发、推广应用,建立合作机制,鼓励开展减灾救灾政策理论研究。

7.7.3 建立健全应急广播电视体系,实现灾情预警预报和减灾救灾信息全面立体覆盖。健全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向公众发布自然灾害预警。

7.8 宣传和培训

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科普宣教工作联动机制,组织开展全市性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灾害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组织好“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世界急救日”“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消防日”和“国际民防日”等活动,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提高公民防灾减灾意识和科学防灾减灾能力。积极推进社区减灾活动,推动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

组织开展对乡镇街道分管负责人、灾害管理人员和专业应急救灾队伍、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培训。

8 附则

8.1 术语解释

本预案所称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涝、干旱等水旱灾害,风雹、低温冷冻、雪灾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本预案所称“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8.2 预案演练

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协同区应急总指挥部成员单位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

8.3 预案管理

预案实施后,区应急局适时召集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并视情况变化作出相应修改后报市局备案。乡镇街道应根据本预案修订本地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制定落实本预案任务的工作手册、行动方案等,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8.4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区应急局负责解释。

8.5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附件:1.区应急总指挥部及成员单位职责

2.区应急总指挥部成员单位通讯录

3.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架构图


附件1


区应急总指挥部及成员单位职责


一、区应急总指挥部职责

区应急总指挥部由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任指挥长,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常务副指挥长,区政府有关副区长和区人武部副部长任副指挥长。

区委宣传部、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公安局、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应急局、区国资委、区统计局、区金融办、区林业局、区人武部、武警执勤第五支队、区消防救援支队、团区委、区科协、区红十字会、区行政学院、黔江银保监分局、区气象局、黔江水文站、国网重庆黔江供电公司、乌江电力公司为成员单位。

主要职责:贯彻落实区减灾委部署要求,统筹协调区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区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区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等4个专项指挥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统筹推进、调查评估全区自然灾害防治和抢险救援工作,组织指导全区自然灾害抢险救援,组织实施一般及以上自然灾害抢险救援、救灾工作。

二、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区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协调媒体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新闻报道、政策解读和公益宣传;指导防灾减灾救灾网络舆情的引导处置工作;做好灾害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灾害预警信息的及时传播;及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做好自然灾害防治项目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政府投资三年滚动计划、年度投资计划的衔接平衡;积极争取中央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等专项资金支持;牵头组织重特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负责指导有关油气长输管道企业做好沿线自然灾害防治工作。

区教委:负责组织指导学校做好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教育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指导受灾乡镇街道做好受灾学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紧急转移安置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区科技局:负责加强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装备设备研发力度;提供科技方面综合咨询建议,协调适用于灾区救援的科技成果支持应急救灾工作;为防灾减灾救灾提供科技支撑。

区经济信息委:负责指导在工业规划编制中对自然灾害风险影响进行评估;落实抢险救灾专用电台免收无线电频率占用费等政策;协调自然灾害有关抢险救援工业产品的应急保障,组织落实市级医药储备的紧急调用;指导灾区安全监管职责内工业企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负责组织基础电信企业对受损通信网络进行抢险抢通及其他重要通信保障工作,保障灾区公共通信网络的运行畅通,负责指导电信运营商及铁塔公司做好通信设施的气象防御工作,保障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网络畅通。

区公安局:负责自然灾害抢险救援交通秩序维护、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灾区治安秩序维护,协助组织灾区群众紧急转移避险;做好自然灾害有关违法犯罪案件查处工作。

区民政局:负责支持引导社工等社会力量参与抢险救灾、救灾捐赠等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受灾人员纳入临时救助或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好因灾遇难人员殡仪工作;倡导文明祭祀,减少森林草原火灾风险。

区司法局:负责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抢险救援立法审查和执法监督。

区财政局:负责组织安排自然灾害防治经费预算,配合自然灾害防治部门积极争取中央、市级救灾资金支持;依据自然灾害防治部门对中央、市级和区级救灾资金的安排方案,及时下拨救灾资金。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负责组织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防护标准并指导实施;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及隐患的普查、详查、排查;指导开展群测群防、专业监测和预报预警等工作,指导开展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工作;承担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技术支撑工作;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地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组织气象条件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联合开展全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区生态环境局:负责协助有关部门对自然灾害引发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开展受灾期间环境监测,提出污染控制措施,及时发布相关环境信息;会同相关部门做好灾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监督,指导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联合气象部门开展重污染天气会商和空气质量预报。

区住房城乡建委:负责指导灾区开展因灾损毁房屋安全鉴定、修复等工作;指导全区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的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组织、指导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隐患排查整治;组织、指导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气象灾害防治工作;负责提供必要的人防工程应急避难场所;协助发布预警警报信号;开展应急抢险救援过程中通讯支援。

区城市管理局:负责指导灾区开展市政基础设施的安全鉴定、修复等工作;城市市政设施防洪安全;市政设施及周边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和突发灾害应急抢险处置工作;联合气象部门开展城市运行高影响天气预警工作。

区交通局:负责组织协调应急运力,配合有关部门疏运抢险救灾人员、救灾物资和受灾群众;组织修复受灾期间损坏的公路、水路等设施,优先抢通通行路线。

区水利局:负责组织编制洪水干旱灾害防治规划和防护标准并指导实施;承担水情旱情监测预警工作;组织编制重要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工程的防御洪水调度和应急水量调度方案,按程序报批并组织实施;承担防御洪水应急抢险的技术支撑工作。组织实施山洪灾害防治、水利水毁工程修复工作;指导、督促抓好水库蓄水安全防范工作;做好水利工程(在建)周边地震和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和突发灾害应急抢险处置工作,做好洪水引发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做好水库库区移民迁建区、移民迁建设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协调受灾地区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的统筹保障。

区农业农村委:负责指导农业生产气象灾害防御、农民野外安全用火的宣传教育,加强农事生产用火管控工作;制定和实施农业科技防御洪水抗御旱灾方针政策,指导全区农业防汛抗旱防灾减灾技术服务体系;全区农业受损情况的统计报告;组织种子、动物疫苗消毒药品、应急处置及防护等动物防疫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和调拨,指导灾后恢复生产。

区商务委:负责指导商业企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和组织协调商业企业参加抢险救援;组织和协调应急生活物资供应,按程序动用区级储备物资,稳定市场供应;协助组织自然灾害抢险救援相关物资。

区文化旅游委:负责统筹协调各类景区主管部门做好自然灾害防治和突发灾害应急抢险处置;负责文物类旅游景区景点抢险救灾;配合有关部门指导督促落实旅游景区内森林草原火灾防控措施;指导督促旅游经营企业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游客转移、疏散等安全避险工作。

区卫生健康委:负责组织指导医疗机构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负责调配医疗卫生资源,组建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灾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和心理救援等卫生应急工作;加强灾区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负责卫生应急队伍人员、车辆、装备的调度;推动卫生健康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工作;联合气象部门发布高温中暑预警;统计报告全区卫生健康领域受灾情况。

区应急局:负责区减灾委办公室、区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区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区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区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组织编制全区自然灾害类专项预案,综合协调应急预案衔接工作,组织开展预案演练。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指导自然灾害类应急救援;组织协调较大及以上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并按权限作出决定;承担全区应对重大灾害指挥部工作,协助区委、区政府有关负责同志组织较大及以上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组织编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做好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立监测预警和灾情报告制度,健全自然灾害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依法统一发布灾情。开展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预警,指导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负责组织开展全区抗震救灾工作;负责建立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体系,及时报告已发生地震震级,做好地震现场余震监视和震情分析会商,及时提供震后震情发展趋势判断;协助开展地震灾害灾情收集和损失评估工作;协助地震灾害灾后恢复重建,负责抗震减灾联席会议工作。

区国资委:负责督促所监管企业做好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协助行业管理部门开展自然灾害抢险救援工作;督促所监管企业按照行业管理部门要求开展抢险救灾、停工停产、因灾损毁厂房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复工复产等工作。

区统计局:负责做好灾情统计业务指导工作。

区金融办:负责配合受灾乡镇街道和中央在黔单位做好稳定受灾本区金融秩序相关工作;协调金融机构做好灾后金融服务、灾后信贷支持和金融风险防范等工作,全力助推灾后恢复重建;协助巨灾保险工作。

区林业局:负责组织编制森林草原火灾防治规划和防护标准并指导实施;指导开展防火巡护、火源管理、防火设施建设等工作;组织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监测预警、督促检查等工作;负责森林草原火灾预防预警监测相关工作;组织指导国有林场和草原开展防火宣传教育、监测预警、督促检查等工作;协助做好森林草原火灾扑救工作;督查指导灾后森林草原生态修复工作。

区人武部:负责组织协调驻黔部队和民兵参加抢险救灾。

武警执勤第五支队:负责组织武警部队参与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行动,并配合公安机关维护当地社会秩序;保护重要目标安全,解救、转移和疏散受灾人员;抢救、运送重要物资。

区消防救援支队:负责发挥应急救援主力军作用,组织消防救援队伍参加森林草原灭火、地震和地质灾害、洪旱灾害等自然灾害抢险救援;积极做好人员搜救、被困人员转移等工作。

团区委:负责引导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

区科协:负责履行防灾减灾救灾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为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救灾科学素养服务;积极为科技工作者搭建防灾减灾科学技术创新平台。

区红十字会:负责依法开展社会募捐,管理、接收捐赠款物,并调拨救灾资金、物资支持灾区抗灾救灾工作,协助灾区开展紧急人道救助;组织红十字救援队伍、装备设施和志愿者等参与抢险救灾和现场救护工作;动员社会人道救助力量参与灾后重建工作。

区行政学院:承担区应急管理培训基地职责,负责开展防灾减灾救灾教育培训和课题研究,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示范性演练。

黔江银保监分局:负责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业金融机构实施特大灾害发生和持续期间紧急营业计划;督促指导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房保险等服务机构及时规范做好查勘理赔、资金兑付等工作;统筹推进巨灾保险工作,协同建立灾害救助保险制度。

区气象局:负责做好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提供气象服务信息;组织开展重大气象灾害评估,为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统筹推进全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和运行管理。

黔江水文站:负责黔江河、阿蓬江流域水雨情监测和洪水预报,及时向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提供实时、预报信息,向有关乡镇街道提供其辖区内所属站点的实时、预报信息。

国网重庆黔江供电公司、乌江电力公司:负责抢险救灾电力供应、电力安全工作;组织开展辖区内灾区供电设施的维护和毁损设施抢修恢复工作,及时恢复电力供应。

区级其他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应根据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需要,积极提供有利条件,配合完成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任务。


附件2


区应急总指挥部成员单位通讯录


成员单位

值班电话

成员单位

值班电话

区委宣传部

79223631

区卫生健康委

79310333

区发展改革委

79230718

区应急局

79226284

区教委

79222354

区国资委

79246466

区科技局

79222668

区统计局

79239311

区经济信息委

79222931

区金融办

79226996

区公安局

79332066

区林业局

79222710

区民政局

79228338

区人武部

87901526

区司法局

79222536

武警执勤第五支队

79223761

区财政局

79223561

区消防救援支队

79230777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79222200

团区委

79222680

区生态环境局

79222925

区科协

79223715

区住房城乡建委

79222340

区红十字会

79310345

区城市管理局

79238110

区行政学院

79223370

区交通局

79222686

黔江银保监分局

79241388

区水利局

79222744

区气象局

79223894

区农业农村委

79222584

黔江水文站

15310207288

区商务委

79230268

国网重庆黔江供电公司

79222026

区文化旅游委

79223963

乌江电力公司

79233504



附件3

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架构图


媒体视角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