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黔江动态

黔江“三方议事”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日期:2025-03-27

“微协商”织就民生幸福网 “小议事”撬动基层大治理

黔江“三方议事”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2月21日,城东街道官坝社区代表活动站开展“三方议事”,就背街小巷坑洼路面油化(白改黑)相关事宜进行商议

2月13日,平安重庆建设大会举行,黔江区城东街道官坝社区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党建引领“三方议事”提高矛盾纠纷就地化解能力》的交流发言。为何官坝社区能作为全市唯一一个基层社区在大会发言,“三方议事”如何解决问题?

基层治理,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群众幸福指数。自2023年以来,黔江区人大常委会总结人大城东街道工委在官坝社区人大代表活动站的工作经验,推行群众代表、人大代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开展议事协商,共同推动问题解决的“三方议事”工作机制,切实将代表发挥作用嵌入基层治理体系中,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实现以“小议事”服务“大民生”。

从“单向诉求”到“多元共议”

“微协商”精准破解群众难题

今年,官坝社区小康家园442户居民的“夜归路”突然陷入黑暗。小区道路上的几十盏路灯集体“熄火”。大大影响了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不少老年住户面临摔跤的风险。

路灯坏了,修不就行了?小康家园却存在特殊情况:因为刚刚更换了物业公司,新老物业推诿,且小区商品房与公租房产权交织,让38盏路灯的维修成了烫手山芋。

于是,居民们将情况反映到社区、街道。面对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城东街道迅速启动“三方议事”工作机制。

经过3轮协商,最终划定责任范围:商品房区由原物业出资修复,公租房区动用住建委老旧小区改造基金进行修复。截至目前,路灯已经恢复照明。

“10多天,灯就亮了!”居民王女士说,从开挖路面到通电测试,3次现场议事她场场参与。

“传统的形式,是让群众反映诉求,再一层层上报、解决。而如今,通过群众‘点单’,人大代表‘接单’、政府部门‘领单’,商议后形成解决方案,最终解决问题。”官坝社区党委书记尚绍军说,三方议事就是变“诉求”成“共议”,更好地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更快速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让群众参与感、获得感更强,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

用“三方议事”破解“三不管”

解决一个难题催生一种机制

“三方议事”的机制是如何形成的?这要将时间回溯到2023年。

当时,官坝社区状元府小区门前的一条长约300米的支路,被周边群众称作“三不管”路。在这段坑洼不平的公路上,停满了私家车,过往此地,人们还得东躲西闪,人流高峰期更是寸步难行。一遇下雨,污水涌出管网四处横流,群众意见极大,多次向社区、街道办事处反映无果。

“群众有诉求,情况却很难改变!”黔江区人大代表王桂说,难以解决的主要原因,是该问题涉及多个部门,仅依靠街道办事处的力量并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

王桂说,据了解,黔江区已在全区设置了31个人大代表之家、46个人大代表活动站、160个人大代表民情联络点,人大代表民情联络点几乎已经深入到各个村、社区。这些平台就是为群众解决问题而设,为什么不能运用得更加灵活、高效呢?

于是,人大代表和街道、社区干部一合计,干脆就直接把涉及的部门组织起来,和群众代表一起面对面解决问题,形成“多方议事”的格局。经过协调,涉及的交通、城市管理、公安、消防、住建、规资等多个职能部门代表和群众代表到社区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会后不久,协商意见落地成方案,各职能部门分头落实,群众代表全程监督,疏通地下管网、规范车辆停放、推动路面整治,不到2个月时间,污水横流问题解决了,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没有了,消防通道畅通了。

道路整修通车当天,人大代表活动站的“回音壁”上还贴上了对比图:左边是2023年4月的泥泞路,右边是新铺的透水混凝土路面。

王桂说,这件民生实事的顺利推进和解决,一下子让大家打开了思路。为什么不将这种方式固定下来,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机制呢?在和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交流后,“三方议事”的机制便由此诞生。

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

“五环”形成三方议事闭环

去年8月,官坝社区辖区内一处堡坎因下雨垮塌,对附近官坝三组的居民出行造成了影响。

“堡坎垮了不好走哟,不小心可能要摔倒哟。”附近的居民们提出了问题,官坝社区再次启动了“三方议事”的流程。当天就召集涉事的居民小组20多户人一起开会商讨。

因为该堡坎属于居民出行路,这一次商讨的结果,大家都同意一起凑钱尽快修复堡坎。于是,社区拿出了1000元的补助,而24家住户,则一家出了400元,凑了9600元钱,很快将堡坎修复。

是什么让居民们心甘情愿凑钱,解决居民出行安全隐患?

“正是通过议事,让居民有渠道申诉反映问题、全程参与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解决情况进行评价监督,提升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黔江区人大代表尚绍军介绍说,通过议事活动,让居民有渠道申诉反映问题、全程参与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解决情况进行评价。

“三方议事”以“一接二访三议四督五评”为核心,有效实现群众反映问题的闭环办理。一接是接收民意,全渠道“接”问题,织密民意网;二访是查根源,人大代表分案督办,现场走访,分类处置,“一事一案”形成闭环;三议是聚共识,让多元主体用灵活形式议民生“关键”;四督是促落实,代表全程跟案,群众参与监督,“回音壁”公开进度,重大事项人大刚性督办;五评是验成效,群众评结果,选民评履职,结果挂钩部门考核,倒逼责任落地。

环环相扣,实现“民声有人听、问题有人管、结果有人盯、成效有人评”,把民主参与嵌入基层治理全链条。

同时,以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为抓手,统筹驻站人大代表、社区干部、部门“三服务”下沉力量、网格员、志愿者等方面力量,推进内外部资源、力量全面整合,建立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实现实践站组织的坚强有力、功能的系统集成、作用的综合多元。

“收音壁”加“回音壁”

搭平台促进“三方议事”处处开花

“三方议事”并不是官坝社区的专利,在黔江,通过议事解决民生难题的案例比比皆是。城东街道乌杨桥至城东中心小学路段公厕不足导致如厕难的问题困扰了当地居民多年,通过“三方议事”,在2024年2月底,新的公厕建成投用……

黔江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天银介绍,推行“三方议事”工作机制以来,黔江区因地制宜搭建平台,利用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结合人大代表家站点迭代升级,在各乡镇(街道)设立1—3个议事平台,共建立45个;设置“收音壁”“回音壁”,形成完善平台体系,与基层智治等深度融合。

2024年,黔江区通过该机制共收集1403条意见建议,开展202次议事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80件。2024年在“回音壁”上公示群众建议意见处理情况200件。该机制拓宽民意渠道,发挥人大代表纽带作用,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彭光灿 刘茂娇 图片由黔江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