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2025年黔江区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2024这一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积极谋发展、惠民生、保稳定。扎实开展大调研、大讨论,凝聚共识,重塑机制,奋力拼发展,高效抓落实,形成带头干带动干、抓得快抓得实的良好氛围,推动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全区改革发展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六个主要指标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93.5亿元、增长5.4%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9.7%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1%。
六项工作取得突破
①重大战略承接有力。融“双圈”提质扩围。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承接“川渝通办”362项、办理业务3000余件。
②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工业发展稳中有进。规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4家,总产值达85.3亿元。
③发展活力不断积蓄。重点改革落地见效。实行重大项目“一对一”服务,新签约招商项目当年开工率达94%。
④城乡发展协同推进。城市品质稳步提升。黔江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市政府批复,定位我区为“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东进南下开放门户”。
⑤民生福祉稳步增进。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2025年,要围绕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强化武陵山区现代化产业高地、公共服务高地、旅游集散中心、综合开放门户、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五大支撑”,增强城市集聚力和区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重点改革、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实绩实效。
做好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区委五届七次全会、区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力迎接“6·30”高铁通车,以建设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为统领,奋力拼经济、拼发展、保民生、保稳定,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谱写黔江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
工业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达到国家约束性要求
具体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1、坚持盘活存量、做优增量
打造武陵山区现代化产业高地
实施挖潜增效行动:精准落实困难企业帮扶措施,推动闲置厂房焕新利用,推动企业闲置产能重启生产。
实施扶优扶强行动:谋划推动50万吨玻纤扩能项目,盘活10万吨电解铝产能。新增科技型企业80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
实施投产达效行动:全面投产烟厂易地技改项目,打造百亿级现代化工厂。实施8个项目技改,开工建设58个产业项目。打造75万千瓦新能源基地。
实施精准招商行动:招商到位资金40亿元。打造航空产业园,做强鲜菜火锅食材产业园。
实施企业家成长行动:出台企业家优待政策,全力惠企、援企、稳企、强企,营造安商、重商、亲商、富商氛围。
2、坚持提质扩容、塑造品牌
打造武陵山区公共服务高地
打造区域教育高地:建设渝东南优质高中教育基地。加快创建教师进修学院,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打造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
打造区域医疗高地:高质量完成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提升“六大中心”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打造综合服务高地:支持31家中央、市驻黔单位高效运行。引导全区58家金融机构丰富产品,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3、坚持整合资源、协同发展
打造武陵山区旅游集散中心
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推动“1个5A+7个4A”景区“串珠成链”,把恐龙化石发掘过程转化为文旅项目。做好濯水景区“水文章”,打造红色旅游和少数民族风情地标。
建设区域旅游集散地:联动周边区县(市)打造“神秘渝东南、精彩大武陵”精品旅游线路,创成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
提升运营服务软实力:A级旅游景区购票人次突破200万,接待游客人数增长20%、过夜游客增长15%,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
4、坚持战略引领、激发活力
打造武陵山区综合开放门户
积极融入重大战略: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引领,加快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无水港建设,带动外贸加工等产业发展,货运量、货值均增长15%。
打造综合开放枢纽:实现快联重庆、畅达全国。加快机场跑道延长、高铁快运物流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450万吨铁路货场建设,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
建设区域消费中心:迭代打造具有中心城市辨识度的商街商圈,全面激发家电、家居、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活力,搭建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免申即享。持续开展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专项整治。
5、坚持强城聚人、重农固本
打造武陵山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全面优化城市布局:推动政务服务向新城集聚,精雕细琢编制城中村改造项目方案。
强化城市建治统筹: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天然气管道50公里,建设市政雨污水管网30公里。
夯实农业农村基础: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粮食产量4.68亿斤以上。加快水市、鹅池等12条乡镇连接线公路改造。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打造20万吨肉类屠宰加工产业链。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12万亩。
6、坚持问题导向、守正创新
全面提升重点改革实绩实效
落实重大改革部署:高标准编制“十五五”规划。加快数字重庆建设,加快建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
深化高新区改革:增强高新区“特区”属性和经济实体功能。聚焦“一主两特一支撑”产业体系,完善资产运营、产业投资、供应链、类金融和物流服务等五大功能。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围绕主业方向,优化国企内设机构设置。持续压减债务成本、企业数量、管理层级,推动国企市场化转型。
7、坚持抢抓机遇、用好政策
全面提升项目建设实绩实效
谋划做实项目储备:围绕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所需,确定重点项、排出优先序,滚动建立1000亿元投资规模项目全量库。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滚动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4000万元,推进G319国道改造等重大项目完成可研。
全力推动投资放量:实施政府投资和区属国有企业投资项目162个、年度计划投资130.5亿元;推动社会投资项目119个,年度计划投资108.6亿元。提速88个在库重点项目建设等。
8、坚持为民惠民、可感可及
全面提升民生保障实绩实效
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全年引进各类人才1200名。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稳定在97%、95%以上。新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972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07套,公租房分配率达90%。
强化重点群体关爱:探索多元化养老模式,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障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落实残疾人社会福利和优待政策,落实退役军人和随军家属安置计划,兑现抚恤优待政策。
提升文体发展质效: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免费开放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20场次,艺术普及免费培训5000人次,打造全民健身先进区。
9、坚持除险固安、守牢底线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实绩实效
防范化解重点风险: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和违规融资,确保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政府综合债务率持续下降。持续推进危房改造、老旧公房整治。全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守住生态环保底线:城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0天以上,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率98%以上,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规定,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0平方公里,生态修复关闭矿山14公顷。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提升“141”基层智治能力,打造数字警务场景,构建协同高效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实行户籍数字化管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殡葬服务管理,深化燃气管道“带病运行”等专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