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向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迈进
近日,漫步黔江城区,大规模改造后的城市道路平直宽阔,不久前种植的树木绿植在冬日里苍翠鲜靓,落成的住宅小区温馨怡人,启用的购物广场人气广聚。绿叶、芳草、高楼、大道、华灯,黔江这座令人向往的“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在聚焦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中展现了青春靓丽的“容颜”。
城区概貌
向“中心”冲刺
当今时代,无论谈什么战略构想,或是谋划开拓市场,都要考虑地理区域是否占有优势。
黔江是国市定位的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和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地处重庆与长沙、武汉、贵阳三个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是重庆乃至成渝地区南下东进、武陵山区互联互通的“桥头堡”,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唯一交汇点,定位带来的机遇将持续显现。
2月1日,在区两会上,黔江区提出:要以时不我待的干劲、逢山开路的闯劲、久久为功的韧劲,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建设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和武陵山区综合交通枢纽。
城市大峡谷景区
而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聚焦“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立足“更快、更新”,赛成绩、树形象,高水平打造“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奋力推动黔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
中心城市的最大功能之一,是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拉动作用。在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征程中,黔江将立足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抢抓片区唯一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黔万高铁、广垫忠黔铁路等交通大动脉,提升“黔江节点”功能。以市级高新区为载体,加强与重庆高新区的联动,持续深化与区内外校地合作,做实“重庆高新区·黔江产业合作示范园”。以放大教育、医疗、旅游三大集散中心功能为重点,增强金融、商贸等集聚辐射力,打造渝东南乃至武陵山区公共服务高地,持续擦亮“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城市名片。
武陵山机场
四面起“框架”
如今的黔江,站在城区中心放眼四周,一处处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尽显我区迸发出的无限生机和活力。城市建设形成了文旅美城、集散兴城、工业强城、开放活城“四城建设”放射扩容发展的崭新格局。
加快产业集聚,着力推进工业强城。加快重点产业集链成群。抓紧抓实烟草产业,做强新材料产业,做优生物医药产业,加快中医药相关学科建设,培育中药材种植基地。做好消费品工业,助力黔江鸡杂等全产业链发展。抢抓新能源产业,启动麒麟风电项目建设,完成黎黄片区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300个以上,建成新能源公共充电设施200个以上。加快高新区建设。启动黔江高新区研发中心建设,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施市级高新区“以认促建”三年行动计划,力争专业研发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95家以上、产值670亿元以上、研发投入强度3.2%以上。
壮大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文旅美城。提质发展文化旅游业。提升濯水景区品质,推进金山盖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正阳圣境森林康养项目建设,推动城市大峡谷5A级景区创建工作。聚焦文旅融合,着力做新业态、做优服务、做响品牌、做大市场。力争A级景区实现售票75万人次以上、增长15%以上。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占GDP9%以上,创成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新发展商贸服务业。深化“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培育新消费场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文商旅”跨界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启动450万吨铁路集装箱货场建设,开工渝东南智慧商贸物流园和铁路物流中心项目,加快打造区域快递物流分拨中心。
机场一角
紧扣中心功能,着力促进集散兴城。提升对外通道功能。加快建设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启动高铁站房及配套工程建设。建成黔江东南环线高速公路,完工黔江武陵山机场改扩建项目。推进渝湘高铁黔江至吉首段、黔江武陵山机场跑道延伸等前期工作。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2%以上。强化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推进中心医院与重庆大学深度合作,支持民族医院创成三级综合医院,建成武陵山公共卫生应急医院。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0万人次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以上。
厚植发展潜力,着力推动开放活城。强化招商引资。聚焦“3+2”主导产业体系,建立产业引导基金。集中资源推动招商项目成果转化,签约项目40个以上,实现到位资金25亿元以上。推动创新创业。深化“双创”行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打造“双创”平台,力争培育市级以上平台2个。实施市场主体“增量提质”计划,新发展市场主体5000家以上、“四上企业”8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40家以上。加大对外贸易。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打造农产品出口基地2个,培育AEO认证企业1家,引进培育外贸进出口企业5家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
发展呈亮点
建设好区域中心城市,是全区人民的期盼。而当下,黔江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成效正在逐步体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这些便是黔江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意义。
社团活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依托2所高校、1所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和3所市级重点中学,筑牢底板、培育长板、补齐短板,黔江区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全面发力,建设渝东南教育中心。“十四五”期间,“加快形成”一个龙头名校领跑、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职业教育规模达到3.5万人,每年向武陵山地区输送技能型人才1万人,培育2所市级高水平高职学院和1所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建成技能型人才强区和武陵山技能人才高地。
建市级区域医疗中心。黔江拥有国家布局全国仅15个、重庆唯一的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并且将规划建设5个不同类别的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目前,黔江建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二级甲等中医院、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各1家,建成国家级特色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28个,建成重庆市区域医疗质量控制中心11个,黔江区医院看大病能力持续提升,区内就诊病人比例稳定在90%以上,接收区外就诊病人占比32%。
太极小学师生同练太极扇
打造武陵山旅游集散中心。“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景城相依”12字完美展现了一幅黔江美景图。黔江区不断擦亮“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品牌,形成“1个5A+7个4A”的精品旅游景区品牌方阵,A级景区数量位居全市第二位、渝东南第一位,旅游景区品牌创建速度全市第一,武陵山机场开通包括北上广等城市航线14条,渝怀铁路开行动车,黔石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加快了“中心”的形成。 (记者 费玉琼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