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黔江动态

“发言人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黔江区“四城建设·工业强城”发布活动举行

日期:2022-12-08

建设“工业强城”

着力打造渝东南工业集聚区

“发言人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黔江区“四城建设·工业强城”发布活动,于12月7日下午,在重庆三磊玻纤股份有限公司举行。黔江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区林业局,以及重庆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发言人,以“工业强城”为战略主攻点分别发言。之后,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你提问,我回答”的形式开展现场交流。

建设“工业强城”,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区经济信息委主任、新闻发言人王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建设‘工业强城’,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工业强城”为战略主攻点,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让工业经济基础不断夯实。

建设产业体系,构建工业“骨架”。施行产业链“链长制”,系统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和产业基础能力提升,积极打造卷烟及配套、新材料、消费品工业3个百亿级产业,以及生物医药、新能源两个产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逐步增强,重点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其中,烟厂易地技改项目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开工建设;20万吨高性能ECR无碱玻纤生产线和10万吨再生铝项目均建成投产;鲁渝东西部扶贫协作海通茧丝绸产业项目落地投产……

突出精准施策,培育经济“细胞”。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家,规下潜力企业120家。提高企业绿色发展水平,建成市级绿色工厂两家、节水型企业1家、水效领跑者1家。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制造类)22家。提高企业数字化水平,认定市级数字化车间两家。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成功认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

实施智能改造,插上转型“翅膀”。持续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计划,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测评,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2019至2021年支持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34个。2022年指导三磊玻纤、京宏源、科瑞南海、蓬江食品、海通丝绸等,分别完成窑炉车间中央DCS控制系统升级改造、铝制品加工技术改造、废气深度治理等技术改造、年产200吨高能量牛肉制品技术改造、自动缫丝机及配套设施技术改造,通过政策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智能化赋能。

下一步,将聚焦国市定位的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发展要求,坚定“工业强城”发展方向,聚力打造“3+2”主导产业,着力构建渝东南工业集聚区,推动全区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迈向更高台阶。

重点聚焦落实三个方面举措。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超过1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5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制造企业达30家,智能化数字化、工业互联网等企业数量及应用大幅提升。将集中力量发展5个产业,其中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铝及铝合金材料为优先发展产业,蚕桑丝绸加工、肉制品精深加工、青蒿素提取及下游制剂生产等,为重点发展产业。对照《黔江区“工业强城”建设实施方案》工作要求,全面启动实施产业提档、招商提效、项目提速、创新提质、制造提能、园区提标、绿色提升、保障提高等八大工程。

集聚创新资源,高标准建设渝东南科技创新中心

区科技局发言人、局长祁国徽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高标准建设渝东南科技创新中心。”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加大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资源,着力加快渝东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出台《黔江区工业发展暨创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扶持办法》《黔江区支持科技创新财政金融若干政策》等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完善政策体系。重点加强对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业研发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的培育扶持力度,累计兑现科技创新扶持政策3000余万元。

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先后与清华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动辖区内企业分别与国内60余所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建立健全科技金融体系。设立1000万元规模的创业种子基金,为40余家创业企业提供了1200余万元的资金支持。设立1亿元规模的黔江区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累计发放贷款3.085亿元。

研发投入稳步增长。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R&D投入)超过1亿元,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R&D投入)达到1.05亿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2.48件,位居渝东南前列。

加大科技人才选派。选派各级特派员413人次,推广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91个。

企业培育成效显著。2022年新培育科技型企业35家,累计达到424家,位居渝东南片区首位。2022年第一批10家高新技术企业已通过认定,第二批推荐12家,预计今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有望突破50家,占渝东南片区总量的50%左右。

协同创新成效突出。科瑞南海公司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实施国家、市级科技项目10余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5项、重大新产品2项。三磊玻纤与重科院、陕西科技大学等合作,实施科技项目13项。

产业创新平台加速成型。建成重庆蚕科院黔江分院,畜科院黔江分院、重庆智慧旅游创新研究院。黔江鸡杂产业技术研究院、重庆黔江武陵山生物医药研究院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正加快推动“武陵山道地中药材质量控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建设。

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初具雏形。建成“易智网渝东南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累计推介科技成果130余项,成功签约落地转化9项。

平台培育成果丰硕。成功培育黔江阿蓬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今媒体众创空间、繁星众创空间、安信众创空间、武陵仙果星创天地、土家阳雀星创天地等6家国家级“双创”平台,  2022年,与重庆高新区合作共建了西部(重庆)科学城黔江孵化中心。

双创赛事接续举办。成功举办7届黔江区创投大赛和5届青年学生创新创意大赛,组织1000余个项目参赛,线上线下观众达10万余人。

构建丝绸工业全链条 ,走出发展“新丝路”

区林业局局长、发言人田涛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构建丝绸工业全链条 ,走出发展‘新丝路’。”

从2000年以来,黔江依托退耕还林政策、山地特色自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发展蚕桑产业,从栽桑养蚕到丝绸制品加工生产再到桑蚕附属生物资源加工,构建起丝绸工业全链条发展格局,探索出了一条“提升一产、主攻二产、强化三产”的山地蚕业发展“新丝路”。

为打好丝绸工业基础,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桑蚕茧,黔江把优质蚕茧基地建设作为重点予以扶持,桑园面积达9.4万亩。2021年全区产茧7万担,连续11年位居全市第一。经过实践探索,引进缫丝龙头企业,建成蚕桑丝绸工业园,推进桑文旅融合发展,成为黔江构建丝绸全产业链的“三部曲”。

引进丝绸加工龙头企业。2006年招商引进双河丝绸公司,2017年引进浙江知名企业重庆花神丝绸有限公司,2021年生产真丝面料198万米,产值12500万元。2020年通过鲁渝东西部协作机制招商引进缫丝历史悠久的山东海通丝绸公司落地黔江,黔江实现了由“茧”到“丝、绸”的转化,产品远销国内外,长期为香奈尔、爱马仕等国际高端品牌提供原材料,累计创汇1200万美元。

推进桑文农旅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国家蚕桑生物产业基地”“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蚕桑之乡”“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国家级品牌,在濯水古镇建立武陵山丝绸博物馆,在太极镇建成蚕桑文创体验馆,推动濯水丝绸小镇、太极镇市级蚕桑小镇建设。

下一步,将以“海通丝绸全产业链加工园”“黔江·桐乡丝绸工业园”为载体,围绕打造“全国优质生态丝出口基地”“全国蚕桑丝绸全产业链示范基地”目标,着力推进融合发展,5年内实现丝绸产业链产值35亿元以上。

全力建设黔江高新区,打造产业聚集新高地

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发言人邓波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全力建设黔江高新区,打造产业聚集新高地。”

黔江高新区是市政府于2021年10月批复设立的渝东南首个市级高新区,以正阳工业园区为基础创建,是黔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工业强城”建设的主战场。

过去,历史发展成果显著。在19年的建设发展历程中,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工业强区”“工业强城”作为中心工作抓手,推动园区规划面积由启动区的1.32平方公里,逐步拓展到38平方公里,建成面积达25平方公里,在承载力、竞争力和吸引力方面有了明显提升。

全力打造卷烟及配套、新材料、消费品“三大百亿级产业”,先后引进三磊玻纤、科瑞南海制药、双河丝绸、三峰环保、耀润电子等一批重点企业,拥有工业企业140余家,规上企业42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

产城融合有力推进,自来水、电力、天然气等要素保障设施日趋完善,商住、行政、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50亿元,累计实现一般公共财政收入近50亿元;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800余个。

当前,“二次创业”如火如荼。黔江高新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年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专题调研园区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多次作出指示批示,为园区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高新区也积极将领导的关心支持转化为“二次创业”的实际行动。以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编制五年发展规划、产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评价等7个规划,谋定而后动,为未来发展明晰方向、筑实基础。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加快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未来,前景广阔、发展可期。面对新时代、新阶段的机遇和挑战,黔江高新区将紧盯“全力争创国家高新区”目标,以创新驱动、开放合作、改革创新和特色资源为动力,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对口协作、鲁渝协作等重大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园区提标改造工程,全力发展卷烟及配套、新材料、消费品工业,以及生物医药、新能源“3+2”产业,力争到2026年在特色产业、创新能力、开放水平、园区环境等方面迈上新台阶,努力建设成为渝东南的产业集聚高地、对外开放高地和科技创新中心。

   现场热点问答

三磊玻纤公司员工:一个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当地的发展环境,黔江区在服务企业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区经济信息委发言人:

第一,建立服务企业机制。我区建立了区级帮扶人、部门联系责任人、具体联系服务人的“三帮一”联系服务企业机制,结合实际,我委制定了委领导、科室、具体工作人员“一对一”联系企业的工作机制,实行 “首问首接”,落实跟踪服务重点企业,协调解决企业问题。

第二,搭建联动服务平台。今年,我区印发了《黔江区“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专项行动方案》,搭建了区级吹哨渠道,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全要素服务保障,通过网络平台快速高效解决企业诉求。截至目前,共召开服务企业专题会议20余次,对接服务企业300余次。

    第三,建立政策直达机制。我区梳理了各行业现行有效的国、市、区政策,分类制定申报指南,并在区政府官网开设“惠企政策服务专区”,通过微信公众号和互联网直达企业,目前,共梳理政策129条,涉及6大类,并实行动态更新。

第四,实行服务企业评比。我区创新建立服务企业“先锋榜”,围绕“项目落地、企业成长、个体创业、部门协同”等方面对44个部门进行评比打分,实行月总结、季通报,着力引导各级各部门提高服务企业的质量和水平。

黔江融媒体中心记者:黔江科技创新准备在哪些产业上发力?

区科技局发言人:

科技创新的一切关键要落实到产业上。下一步,黔江区重点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是加强与乡村振兴有关的产业开展科技攻关,充分利用市科技帮扶集团资源,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着力解决我区特色食品精深加工、蚕桑丝绸等领域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和难题,同时选派更多更高水平的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相关产业。

二是结合市级高新区建设,以新材料、消费品工业、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为重点,集聚创新资源,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发展一批以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引育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扎实开展科技攻关,全面提升产业附加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我们还会围绕我区既有卷烟及其配套产业,开展相应的科技研究工作。

黔江区城南街道居民:想了解一下,黔江区政府对蚕桑丝绸产业有哪些扶持政策?

区林业局发言人:

黔江区对蚕桑丝绸全产业链的扶持政策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对基地建设的扶持政策。为巩固原材料基地,区上发了7号文件,共11章42条,其中蚕桑产业扶持政策5条。一类是生产性补助:新建桑园补助1350元/亩,共育补助30元/张,病虫害统防统治补助0.5元/公斤,桑园管理肥料补助2元/公斤,养蚕户培育补助40元/担;还有桑地间作补助150元/亩,套作马铃薯、青菜头;套轮作食用菌补助0.2元/棒。一类是设施建设补助:新建1个30平方米钢架双层隔热养蚕大棚,补助5100元;改扩建1个30平方米养蚕大棚,补助2000元。

其次是对蚕桑丝绸加工产业的扶持政策。一是区上出台了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财政支持、降低企业税负、优化金融服务、好用地保障、强化配套扶持等政策。二是鲁渝协作中把蚕桑丝绸产业作为重要支持内容。三是区委农办出台了桑枝食用菌全产业链扶持政策。四是区科技局积极支持申报蚕桑丝绸全产业链科技项目。

一名投资商:入驻黔江高新区的企业,会享受到哪些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

重庆正阳工业园区发言人:

黔江享受西部大开发、少数民族税收、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一系列叠加政策。对新引进项目税收园区实得部分实行前三年全免,第四、五年减半政策。


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国内外知名品牌落户黔江投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政策。此外,我们在科技创新、融资、标厂入驻、招商引资、市场主体培育等方面,制定了完善的奖励扶持政策,即将出台支持新材料产业、消费品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黔江高新区准备好了最大的诚意、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良的营商环境,欢迎各位企业家来投资创业。 (记者 龚节品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