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原生“民歌王”唱响千年古镇濯水
唱响民族团结曲 唱响奋进时代歌
地上的黄河,天上的水,浇灌大地,养育华夏儿女——12月19日,在2021中国原生民歌节闭幕式晚会上,一首《黄河船夫曲》拉开了晚会的序幕,原生民歌王唱响千年古镇濯水。
当晚,歌者、乐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怀揣着对民歌的热爱、对自然的深情、对家国的赞美,从祖国大江南北齐聚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歌唱美好新生活,歌唱伟大新时代。
黔江帅氏莽号表演 李艳 摄
晚会以《歌唱美好新生活》为题,整台节目由序《黄河船夫曲》,上篇生活,中篇生命,下篇生机,尾声家园等五部分组成。生活篇章中,来自通州运河船工号子《摇橹号子》节目映入眼帘,歌声在濯水古镇上空环绕。接着,崇明山歌《虾满箩鱼满舱》、长海号子《长海号子·喊海》展现在观众眼前,耳边又响起了美妙歌声。
是什么让江河共鸣?是那船工的号子。是什么让森林矗立无语,树木顺山而行?是伐木工人的呼唤。是什么让人神合力,不断前行奔向光明?是呐喊,是歌唱,在歌声里劳动吧,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独具特色,全体劳动号子歌者一展歌喉。歌舞兴山民歌《下田号子》、纳西族民歌《我我咱姿》、土家山歌《二姐赶牛》、傈僳族民歌《赶猪调》、河曲民歌《三天路程两天到》、山西民歌《对坝坝圪梁梁上那是个谁》、苗族飞歌《革东飞歌》、高腔山歌《郎唱山歌妹来还》等依次登场,重庆市民族歌舞团为其伴舞,在唢呐等乐器的拥抱中,唱出了心中的爱情,那歌声划破夜空,天籁之音让江河共鸣,让观众热血沸腾。
生命篇中,民族风情风味十足那优美词调在空中传递。听!风从高山吹来,带来高亢嘹亮的阳光之吻;听!风从草原吹来,带着悠远的月光之情……用歌声传递的语言,让我们在各民族的歌声里,遇见生命,遇见自己,遇见未来里的我和你。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国家。来自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藏族传统茶歌《甲勒》登场,来自西藏自治区文化厅的门当央谐《剪羊毛歌》、来自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文化馆的鞍子苗歌《娇阿依》和来自内蒙古艺术学院安达组合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英雄赞》紧随其后,一首首民歌传递着民族文化,让人感受到的是56个民族56朵花,民歌各有各的特色,在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还为铸牢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做出了重要贡献。
生机篇中,听那天空鸟儿飞,看那大海鱼儿游,高山有森林,平原草儿旺。哪里有花开,哪里就有歌唱……主持人的话音刚完,民歌那坡壮族民歌《壮乡美》、硗碛多声部民歌《沙依瓦拉》、鄂伦春族赞达仁《心中的歌儿献给党》、达斡尔族民歌《达斡尔族民歌联唱》、石柱土家啰儿调《太阳出来喜洋洋》赓即登场。
贵州民歌手演唱侗族民歌《侗族琵琶歌》 杨敏 摄
看!重庆市民族歌舞团的演员们翩翩起舞。
听!全国十大山歌王、被誉为“山歌女神”覃诚芳的天籁之音响起……
由重庆市黔江区文化馆选送的那首土家民歌《幺妹住在十三寨》引发大家对土家幺妹和土家十三寨的好奇,感受着生态黔江的神秘。
十三寨位于黔江区小南海镇,13个典型的土家院落坐落在两排青山中间的一条小河——板夹溪的两岸,像一串珍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山寨两边群山耸峙,山形奇特;一条小河潺潺流淌,清澈见底;座座山寨绿树掩映,生意盎然。土家十三寨,分别是学堂寨、熊家寨、瓦房寨、女儿寨、摆手寨、何家寨、老熊寨、张家寨、龙家寨、周家寨、大湾寨、向家寨、谈家寨,均为百年古村落,共有200多户1000余人的土家原住村民。村民们常年居住在深山沟谷之中,成了中国目前规模最大、最美的土家原生态聚居带。
生命是歌声,生活是歌唱,让我们在生命里歌唱,唱出生活的喜洋洋,唱尽人生的好时光,唱支山歌给党听——在尾声篇家园里,由黔江区人民小学校墨香童声合唱团带来的大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给2021中国原生民歌节闭幕式文艺演出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歌声还在划破长空,观众的心还在沸腾。听!最真的歌唱给天,最美的歌唱给生活;最爱的歌唱给党,最赞的歌唱给你啊——中国。(记者 龚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