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2021年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情况的报告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印发2022年对区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方案的通知》(渝府教督发〔2022〕5号)要求,我区高度重视,赓即组织相关部门认真开展自查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履职情况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一是建立健全党政齐抓共管的教育领导体制。2021年,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分别研究教育工作6次、12次,召开全区意识形态风险研判会4次,定期研究教育重大问题的工作机制更加健全。二是建立区领导联系学校制度。2021年党政主要领导调研教育工作12次、为师生上思政课2次,其余区领导到联系学校调研指导工作40余次。三是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2021年新成立党支部4个,按期改选换届支部12个,发展党员120名,开展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73人次、中心组学习30余次、党史学习教育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校园”宣讲350余场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1200余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560余次,管好一般敏感场所1800余处,组建“学习强国”兴趣小组71个,参加微型党课宣讲党员达1700余名。菁华小学支部被重庆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落实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一是全面落实“五个优先”。始终秉持教育优先理念,大力实施“科教兴黔”和“集散兴城”建设,坚持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用人优先补充、教师待遇优先落实,在全社会形成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关心教育、尊重教育的良好氛围。二是严格执行教育经费政策。落实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足额、及时拨付国市配套生均公用经费5009.1万元和本级承担的2355万元。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其中,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138710万元,同比增长4.26%;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增长率分别为3.11%、4.76%、8.30%、1.36 %、29.56%。
(三)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方位多形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以思政课和学科课程为主渠道,开设《中华民族大团结》专题课程,成功创建市级民族教育特色学校3所。二是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上好国家规定课程,特别注重落实体育、美育、劳动、安全、心理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要求。积极组织开展中小学生艺术活动月、校园足球、校园篮球、田径运动会、教职工气排球、阳光体育大课间竞赛、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创建艺术特色学校等活动。实验小学、民族中学、鹅池中心校被评为全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三是强化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成立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投入资金492.4万元,购买自动电脑验光仪2套,改善教室灯光照明547间,购置可调节课桌椅19575套,成立“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志愿服务队”338个。2021年总体近视率下降至49.07%,降低3.14%,如期实现“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目标。
(四)统筹落实教育改革任务。一是“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将“双减”工作列入区级重点民生实事清单,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组建备案审核鉴定专家组,复核审批校外培训机构70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在渝东南率先清零。积极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采取“特色清单+定制清单”的菜单式项目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惠及学生61607人,参与率达98.73%,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二是教育改革纵深推进。出台《黔江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具体措施》,明确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类主体工作责任,积极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出台《黔江区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基本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适合黔江区情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三是职业教育成效明显。将职业教育纳入 “四城建设”和“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的重要内容,被评为全国首批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区、重庆市社区教育示范区。投入资金近4亿元迁建黔江职教中心,获2021年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重庆经贸职业学院建成“重庆市首批青创空间”和“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重庆旅游职业学院申报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建成“全市示范性民族文化传承基地”“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重庆市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四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开展。坚持精准防控、科学防控,不折不扣落实开学核验、门岗管理、应急演练、物资储备、宣传教育等防控工作,动态完善“一人一档”信息台账,从严落实健康管理,坚决守护校园这一方净土。
(五)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印发《黔江区2021年师德师风教育实施方案》,以“培根”为重点,围绕“成才、育才”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签订师德师风责任书72份,评选“最美教师”30名,“最美教育工作者”10名。二是严格落实教师工资待遇。公办园在编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由财政全额保障,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按不低于重庆市最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并及时足额发放。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随公务员工资待遇同步同幅调整机制。我区2021年义务教育教师年平均工资82332元,比公务员高3641元。三是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印发《重庆市黔江区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方案》,面向中小学校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减少至3项。严格限制和规范有关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的抽调借用行为,教师抽调借用由8人减少至0人。四是稳妥推进教师评价改革。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改革第一标准,突出教师教育教学实绩,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探索区委编办管编制总量、区人力社保局管岗位机构、区教委管动态调整的机制,按岗位限额有序开展职称评审、岗位竞聘工作。五是合理预算继续教育经费。2021年按照不低于本区教师工资总额的1.5%预算教师继续教育经常性经费551.53万元,实际支付551.53万元。
(六)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公正。一是“双创”工作有序推进。出台《黔江区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工作实施方案》《黔江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工作实施方案》,“双创”工作有序推进。在学前教育方面,妇联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完工投用,学位增加到360个。2023年底前投用杨家坝安置区幼儿园、云樾府小区幼儿园、大通豪庭小区幼儿园,新增学位810个。在义务教育方面,2021年建成投用舟白小学科普楼、新华初级中学教学综合楼工程,新增教学及辅助用房10350平方米,2022年预计完工黔江初级中学食堂运动场、官渡中学教学综合楼、太极中学教学楼、人民小学综合楼、青杠小学运动场等项目,新增教学及辅助用房8267平方米,新增运动场面积9000平方米。二是加强普通高中建设。实施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制定《优先支持黔江中学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持续推进新华中学、民族中学特色发展,支持国维外国语学校扩大高中办学规模。2021年完工投用黔江中学教学综合楼工程,新增教学及辅助用房9178平方米, 新增学位1600个。开工建设黔江新华中学教学楼工程,建筑面积14194平方米,预计2023年3月完工,增加学位1850个。实施高中发展促进计划项目44个,有序推进5个课程创新基地、13门精品选修课程、5个优秀学生社团建设和18个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三是精准落实教育资助。精准落实国市教育资助政策,2021年累计兑现教育资助7922.3万元,惠及学生12.39万人次。落实营养改善资金2611.3万余元,惠及学生3.4万人。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086万元,惠及学生3928人。全区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失学、因学返贫。
(七)全力保障校园安全稳定。一是建立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加强人技物防建设,配置校园保安797名、安装高清视频监控6000余路、人脸识别摄像头70套、高空摄像头19套、一键报警系统202套、防冲撞设施125套,全区学校校园封闭式管理、保安配备、一键式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覆盖率均达100%。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岗、到校、到人。常态化开展防校园欺凌、防性侵、禁毒、防邪、防电信诈骗、防溺水、防盗、反恐、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心理健康等教育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和安全意识。二是着力提升学校应急处置能力。修订完善教育系统综合应急预案,健全自然灾害处置程序、操作规范和技术方案,精心组织实战演练。制定应急工作措施,明确工作重点和相关责任人员,确保能够规范、有序、快速处置。三是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制定《黔江区教育系统防范和抵御宗教、邪教向中小学幼儿园渗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召开教育系统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和教育系统迎接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工作会,深入开展学校安全稳定和网络安全工作专项检查,签订意识形态场地管控责任书66份,妥善办理舆情、信访事件78件次。
(八)着力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一是加强教育收费管理。明确教育收费项目及标准,严格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制度,会同物价、市场监管等部门定期对教育收费进行专项检查,将教育收费纳入教育系统内部审计重点内容,对违规收费行为进行重点查处。二是大力消除大班额。制定《黔江区消除大班额工作实施方案》,将招生工作纳入学校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对突破招生计划、组织义务教育招生考试、抢挖生源等违规招生行为进行严肃查处。2022年义务教育大班额全面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由2021年的12.05%下降至4.63%。三是规范学校招生工作。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公民同招政策,招生计划由区教委统一下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无提前招生、组织入学测试、违规招生宣传、抢挖优质生源现象。四是规范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各职业院校均出台《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签订实习三方协议书,高职院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中职学校就业率在98%以上。
二、2021年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和待遇落实有差距”的问题
1.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少、专任教师配备不足
整改措施:2021年以来考核招聘幼儿教师22人,利用小学富余编制解决附属幼儿园教师67人,选派小学管理人员48人到附属幼儿园兼任园长。现有在读公费幼师65人,并将逐年补充我区公办园教师。
2.结构性缺员问题仍然存在
整改措施:2021年以来补充小学全科教师95人,转岗培训艺体教师434人,有效缓解了结构性缺员问题。
3.教师待遇落实有差距
整改措施:2021年12月全额兑现2021年基本工资、国家津补贴、基础绩效固定部分。2022年1月,教师与公务员同步预发2021年超额绩效2.2万元和兑现基础绩效奖励部分、超额绩效16680元/人,剩余部分待年终考核后一并兑现。
(二)关于“城区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
1.“城镇挤”“乡村弱”现象仍然存在
整改措施:一是切实加强招生管理。按办学控制规模和辖区适龄人口数量核定招生计划,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划片入学政策。严控城区学校学生人数,学生按招生计划注册学籍,建立消除大班额工作台账,对大班额学校实行销号管理。将招生计划执行情况和大校额、大班额化解情况纳入学校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和校长评优评先、职务调整的重要依据。二是大力支持“两类学校”建设。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一批农村小、精、特学校,促进农村学校内涵发展,增强老百姓信任度,提高学校吸引力,减少农村和薄弱学校生源流失。
2.城区学校规划布局和建设进度滞后
整改措施:一是统筹城区学校规划布局。《黔江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将城区中小学建设用地纳入整体规划,已报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审查。《重庆市黔江区幼儿园专项布局规划(“十四五”及2035远景规划)》正在审查。二是加大城区学校建设力度。2021年以来,武陵小学、武陵中学相继招生,完工投用黔江初级中学食堂运动场、新华初级中学教学综合楼等工程,启动城南小学迁建项目,正开展征地拆迁和前期手续办理。
(三)关于“学前教育问题相对突出”的问题
1.小区配套园和无证园治理不够到位
整改措施:我区需治理的小区配套园有12所,目前已完成治理7所,推进治理5所。上郡新都、状元府、碧桂园3个小区配套园已完成治理,举办为公办园;阳光花园、玫瑰湾、三台山、伴山国际4所小区配套园采取“周边治理”过渡性模式,学龄幼儿可就近就读其他普惠性幼儿园。推进治理5所,其中碧桂园云樾府小区配套园已签订移交协议,预计2023年9月开园;万丽天生湖、中央公园、大通豪庭、嘉华城等小区配套园将根据附近学龄幼儿变化趋势适时治理。
2.公办园建设稍显滞后
整改措施:编制《重庆市黔江区幼儿园专项布局规划(“十四五”及2035远景规划)》,并于2022年8月送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审定。2022年,新设立学府路幼儿园、杨家坝幼儿园、武陵幼儿园3所公办园,新增幼儿学位810个。
3.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尚未达标
整改措施:一是实施学前教育示范行动。围绕构建“公办增量、民办提质、公强民优”学前教育发展格局,统筹推进幼儿园布局规划、办园条件改善、幼儿教师配备等工作,强化学前教育发展保障,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提升保教保育质量。二是实施幼儿园年度综合考核。将年检、评级、奖补资金等激励政策与幼儿园年度综合考核挂钩,引导幼儿园在硬件条件、师资队伍、标准班额、保育教育质量等重难点指标上逐步达标。三是常态化开展年检。以《幼儿园建设标准》和《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为依据,将幼儿园师资队伍、园舍条件、保育教育等指标纳入年检内容,年检结论为“基本合格”的,限期整改1个月;年检结论为“不合格”的,停止招生,限期整改3个月,仍不合格的取消办学资格、注销办学许可。2021年以来,取消办学资格、注销办学许可7所。
(四)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差距较大”的问题
1.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推进缓慢
整改措施:一是编制教育“十四五”规划。围绕黔江教育“三区两地一中心”目标,科学编制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推进改扩建5所、迁建2所、新建3所义务教育学校,完工后将增加教学及辅助用房22919平方米,增加运动场38709平方米。二是实施义务教育提质行动。围绕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着力推动义务教育“老城做品牌、新城提质量、城乡一体化”发展,在老城区打造2-3个在重庆市乃至全国知名的教育品牌,新城区高起点建设3-4所义务教育名校,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
2.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校际差异较大
整改措施:一是配备教学设施设备。2021年以来投入资金2740.37万元,购置交互式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803套、计算机教室5间、资源教室3间、校园网络及广播系统15套、理化生实验室7间。二是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陆续实施舟白小学科普楼、官渡中学教学综合楼、人民小学综合楼、太极中学教学楼、青杠小学运动场、舟白初级中学运动场等工程,完工后新增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18481平方米,新增运动场28238平方米。
(五)关于“教育治理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的问题
整改措施: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出台《黔江区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集中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区级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合力推进,构建起责任落实、任务明晰、运转有序、督查有力的“管理、指导、监督”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二是强化联合执法。抽调15人组建跨部门联合检查组,现场检查培训机构63家,拆除、整改违规户外广告10块,约谈培训机构3家。三是强化收费监管。复核审批70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预收费和风险保证金进行资金监管,其中19家已存入风险保证金,另外51家正在办理完善。
2.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还有盲区
整改措施:一是常态化开展排查整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组织教育、公安、市场监管、城管、文旅等部门常态化开展校园周边环境联合排查整治,着力打造安全和谐稳定的教育环境。二是加强人技物防建设。修订完善教育系统综合应急预案,健全自然灾害处置程序、操作规范和技术方案。2021年以来优化配置专职校园保安8名,升级改造全区学校一键报警系统、31所学校反恐重点目标视频监控及26所学校重点部位视频监控。
(六)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问题
1.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高
整改措施:一是建立视力防控机制。出台《黔江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贯彻落实重庆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办法分工方案》,明确教育、卫生、疾控等部门职责,形成“政府主导、专业推进、预防为先、医防融合、医教结合、家校联合、社会支持”的近视防控格局。二是改善视觉健康硬件环境。2021年以来,投入资金492.4万元,持续推进教室采光照明和课桌椅“双达标”工作,购买自动电脑验光仪2套,改善教室灯光照明547间,购置可调节课桌椅19575套。三是建立档案定期监测预警。定期开展视力检查,建立“一生一档”,分类做好学生视力不良率、新发病率等统计汇总及现状情况分析对比,对于在检测中发现需进一步诊治的学生,及时通知家长进行复诊或矫治。四是增加学生户外活动时间。持续巩固“双减”成果,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艺术类户外活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户外运动1小时。
2.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低
整改措施:一是严格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持续推广“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掌握常见运动项目技能。二是积极开展课内外体育活动。在抓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全面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要求。举办黔江区2022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比赛, 59个分赛场4242名学生参加角逐。三是健全学生体育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日常参与+体质健康测试+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日常参与”主要考查学生参与体育课、课外锻炼、体育竞赛、体育活动、体育与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及体育品德等方面情况;“体质健康测试”主要考查学生《体质标准》测试成绩情况;“运动技能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基础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强化思想武装,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稳妥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学校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二)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统筹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体育美育改革,加强劳动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深化“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完善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进一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意识。加快推进幼小衔接,实施学前教育示范行动。积极引进重庆市人民小学等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实施义务教育提质行动。出台高中学校高质量发展方案,加快推进黔江中学名校建设,促进高中学校特色多元发展。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推动与市教委联合共建武陵山职业教育高地,建好管好运营好武陵山乡村振兴学院,实质性推动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来黔办学,加快建设职业教育服务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四)进一步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持续规范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行为,提升违规招生、违规收费和“双减”治理成效。常态化抓好校园疫情和各类传染病防控,深化安全生产、法治教育、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