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府工作报告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执行情况

日期:2024-07-19

2023年,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各族人民,感恩奋进、承压前行,高效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风险防控,现代化新黔江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00.2亿元、增长6.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1%。

一、扎实推进重大战略落地,开放能级提升、协作务实有效

一是融“双圈”整体成势。25件重大事项、41项重点任务有力推进,承接落实“川渝通办”等跨省通办事项4400余件。正阳工业园区入选川渝铝产业链协同发展和示范园区认定名单,成立成都市黔江商会,搭建与成渝大市场商贸合作桥梁。与南充市4所学校结对联盟、与内江市建立丝绸产业协同机制、与九寨沟景区达成战略合作,实现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引导科瑞南海制药等10余家企业与重庆高新区企业达成合作,落地共建项目10余个。二是建“通道”重点突破。衡生胶囊通过中国海关AEO高级认证,外贸实绩企业增长40%,利用外资增长25%。武陵山机场率先成为全市拥有双航站楼的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63.9%。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形象进度超70%,高铁黔江站站房主体工程完工。黔万高铁、黔务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加速建设。

二、扎实推进产业扩能提质,体系更加完善、基础更加坚实

一是工业经济聚链突破。新材料产业集聚企业22家,产值达到55.3亿元,增长46.8%。卷烟及配套产业产值达到73亿元,全口径税收53.7亿元。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2亿元,新增规上企业2家。新培育耀润电子等市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10家企业实现“上云用数赋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9%,增速居全市第六。二是农业质效稳步提升。农业总产值达到60.8亿元,增长4.8%。蚕茧产量连续13年全市第一,带动2万余名群众增收,蚕桑产业入选“2023年鲁渝农业协作十大典型案例”。出栏生猪79万头,“黔江黑猪”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牛奶产量全市第一,出栏肉牛3.1万头,肉牛全产业链入选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十佳典型案例”。种植“羊肚菌”7000亩,产量创历史新高,亩产值突破3万元,荣获第22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首次出口北美市场。三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举办展销促销活动20余场次,培育引进餐饮、娱乐品牌10个,获批市级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试点区县,设立渝东南首个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受理窗口。深化“三品”建设,新认证“重庆老字号”1家、重庆市名牌农产品3个。全链条打造鸡杂产业,制定行业标准,新拓展直营店、连锁店56家,黔江鸡杂成为全市4个地标性美食之一。推动旅游产业场景化、IP化发展,新培育水车坪露营基地、万天宫剧本游等新业态,濯水古镇成功创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全区A级旅游景区购票人次增长38.5%。在全市率先推出质量增信产品“黔质贷”,“绿色金融”贷款增长47.2%,园区企业贷款增长14%,蓬江食品等7家企业纳入全市上市企业后备库。培育引进建筑企业8家,建筑业产值增长20%,增速居全市第四。开展“新城会·汇新城”城市宣传活动,房地产投资增长17.7%,增速居全市第一;成交商品房38.9万平方米,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库存去化周期降至3个月。

三、扎实推进改革创新赋能,动力深度蓄积、活力持续迸发

一是重点改革蹄疾步稳。64个单位核心业务全面理清,区乡两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建成投用。69户国有企业实现集中统一监管,整合注销区属国有企业23户,分流总部人员140余人到生产经营一线,盘活国有资产40.7亿元。聚焦高新区人事薪酬、财政体制、行政审批、公司运营等重点事项,构建“1+N”改革架构。建立制造业“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单位产出强度、要素配置效率明显提高。深化财政预算一体化改革,加强绩效运行监测,盘活存量资金和低效无效资金2.6亿元。“五社联动新格局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改革,荣获2023年中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二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设“政务服务体验员”制度,上线运行“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105个。建立不动产权办理提前介入服务制度,在渝东南率先实现“交房即交证”。新登记市场主体9905户,增长19.3%。新培育“四上企业”45家。高标准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三是科技创新活力迸发。深入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84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数量均保持渝东南领先。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孵化平台3家,企业研发投入增长20.9%。武陵山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落地运营,助力中心医院、科瑞南海制药加快技术转化。选派科技特派员62人,引进推广实用技术51项。面向全国引进教育、卫生等领域专业人才933名,聘用退休“双高”人才90名,建成渝东南规模最大的人才公寓。

四、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市更新提质、乡村振兴加快

一是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完成《黔江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编制工作,《近期规划》成果作为示范案例在全市推广。武陵水岸沿线园林绿化项目全面完工,桐坪路东段、规划四路西段等市政道路建成投用,石城社区城市更新、机场路雨污分流管网等项目加快建设。改造杏林苑等老旧小区38个,治理违法建筑2.6万平方米,完成经营性自建房D级危房整治。新增城市绿地8.4万平方米、停车位6700余个,建成“口袋公园”4个、市级“园林市街”2条。正阳恐龙化石资源保护发掘获自然资源部批准。二是乡村振兴取得实效。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亿元,到位中信集团、山东日照和市科技局帮扶集团资金9200余万元,实施项目236个。“四改三”项目超计划推进,获评“四好农村公路”市级示范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通过水利部终期评估,太极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完工,罗家堡水库、瓦窑堡水库建成投用,茶园水库导流洞实现贯通。建成水利抗旱救灾和供水保障项目30个,惠及群众19万余人。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改造提升1.4万亩,完成耕地恢复补足8900亩,生产粮食23.4万吨、蔬菜28.5万吨,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引导脱贫人口外出务工2.4万人,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2500余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动态清零,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居14个重点区(县)第三。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的达到33个。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完成户厕改造3169户。创新村级事务管理方式,“积分制”“清单制”管理实现全覆盖。石会镇中元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阿蓬江镇高碛社区入选“2023全国和美乡村百佳范例”。

五、扎实推进公共服务升级,集散功能增强、幸福可感可及

一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人民小学教学楼、舟白中学运动场等一批项目完工投用。市级骨干教师、名师数量保持渝东南领先,普通高考本科批次上线人数等关键指标保持渝东南第一。区职教中心对口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续7年全市同类学校第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突破1.8万人。区外来黔就读学生占比提升至25.8%。二是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应急医院完工投用。中心医院与重庆大学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结对联盟,新增市级重点专科学科4个,引进和培养医学博士、硕士30余名。民族医院康养科技大楼封顶,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签订合作协议。20余项先进诊疗技术在渝东南首次开展。区外来黔就医人数占比提升至35%。三是文化体育事业齐头并进。成功举办2023武陵文旅大会、2023中国山马越野系列赛—黔江站活动,推出大型原创民族歌舞诗剧《峡谷柔情》,《黔摆狂欢》获2023年重庆市街舞大赛金奖。建成渝东南首个非遗馆,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250余场次,重庆经贸职业学院选送的运动员获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重庆首金,新华小学跳绳队获世界跳绳锦标赛银牌,组团参加国内外各类竞技比赛获金牌数居渝东南第一。四是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创新推动职业、就业、创业、产业“四业融合”,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减免企业失业保险24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转移农民工就业15万人次,建成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园。强化校企合作,优化院校专业设置,中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达到98%、90%。五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面下放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推动低保扩围增效,为困难群众发放救助资金1.6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稳定在97%、95%以上。新增老年食堂15个、养老床位394张,建成托育机构24家、托位1810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新增公办幼儿园2所、学位450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2%。

六、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优势彰显、转型升级提速

一是环境保护成效明显。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入河排污口专项治理,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5天,保持全市同组第一。阿蓬江两河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辖区地表水水质、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二是生态修复加力提效。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严格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规定,三级河长、林长累计巡河护林3万余次,排查整改问题1000余个。治理河道36.9公里,修复矿山20.1公顷,完成营造林27.5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5%以上。小南海获评重庆市美丽河湖,阿蓬江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三是绿色产业提速发展。麒麟风电场并网发电,金洞风电场等项目加速推进,全区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24.5万千瓦,年发电4.3亿度。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低息贷款6.5亿元。渝东南首座“光储充放检”一体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站加快建设。获批重庆市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区县。

七、扎实推进防风险保安全,平安底色更亮、稳定成色更足

一是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推进构建“四全三共”现代化大治理格局,治安警情、刑事警情分别下降13.6%、13.2%,中央信访联席办交办的78件信访积案全部化解,获评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二是经济风险防范有力。严格管控政府性债务,着力保信用、控增量、化存量,实现债务总量、成本、风险“三下降”。健全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效化解15家民营企业信用风险,依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三是安全形势稳定可控。市专业应急救援总队渝东南支队驻防黔江,航空救援基地加快建设,区域应急救援能力持续提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一般性事故下降50%,火灾事故下降33%,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成功应对强降雨天气21次,处置各类灾害险情130余起,紧急避险撤离群众900余人次,未发生因灾死亡(失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