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 索引号 11500114009130039C/2020-06994
  • 发文字号 黔江府发〔2020〕53号
  • 主题分类 文秘工作;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体裁分类 计划、发展目标
  • 成文日期 2020-08-12
  • 发布日期 2020-08-22
  • 文件标题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黔江区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的通知
  • 发布机构 黔江区人民政府
  • 有效性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黔江区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的通知

黔江府发〔2020〕53号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黔江区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级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黔江区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

2020年8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黔江区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2020-2025年)

为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发改社会〔2019〕1427号)部署,根据《重庆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渝府发〔2020〕12号)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本行动计划基期年为2020年,计划目标年为2025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把握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和疫情催生的市场机遇,顺应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聚集发展的趋势特点,以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和生态资源优势,加强内育和外引,增加健康服务和产品供给,加快构建具有区域带动力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

以创新成果应用做强“医”。推动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增强优质医疗资源供给能力,集聚创新资源、建设研发平台,加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向健康服务领域渗透,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

以产业集群发展做大“药”。统筹医药和医疗器械两大领域,壮大医药企业和中药材种植规模促进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延长产业链,打通生产、流通环节,提升产业发展效能。

以融合联动发展做特“养”。把握大健康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特点,彰显生态资源和清凉气候优势,促进医疗与养老融合、医疗与文化旅游融合、食品与健康融合,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扩大产业生态圈。

以品牌塑造提升做活“健”。完善运动休闲设施,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体育赛事品牌,倡导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医疗卫生与体育文化相结合,推广康体运动、户外运动,加强群众健身指导。

以服务效能提升做细“管”。建设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对接全市大健康大数据平台,实现健康管理信息互联互通、有效协同,创新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开发推广全面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加快多功能健康管理服务团队建设。

(三)发展目标。

坚持长周期的发展思维,以规划引领、平台催动、项目带动、企业支撑、政策支持推动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到2025年,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优质医疗资源供给能力、健康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明显提升,公共健康、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形成初具规模的医药产业集群和具有知名度的康养品牌,建成西部医学中心渝东南副中心。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功能承接,打造西部医学中心渝东南副中心。

1.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围绕建设西部医学中心渝东南副中心,合理统筹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快城区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调整,夯实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和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布局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由社会力量举办或运营有关医疗机构,鼓励妇产、骨伤、肛肠等专科医院发展,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特色医疗服务需求。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康复医疗中心、老年病医院、护理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眼科医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名老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深化卫生健康体制机制创新和发展支持政策创新,保障医共体“三通”建设顺利推进,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真正下沉,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

2.增强优质资源供给能力。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把握重庆建设西部医学中心战略机遇,全面提升优质医疗资源供给能力和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构建以“4+3”为支撑体系的西部医学中心渝东南副中心,服务渝东南和辐射武陵山区。以医疗卫生机构等级创建为抓手,建成中心医院、民族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4个三级甲等医院,完善中心血站、疾控中心、武陵山公共卫生应急医院等3个公共卫生机构,加强与市内外三级甲等医院、医学院校合作,依托中心医院、区中医院、民族医院设立一批附属医院和临床教学医院。新建3—5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扩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各学科覆盖面。

3.加强健康技术创新转化。加强健康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工业园区创新孵化园、启迪科技城对健康技术创新的催动作用,争取在黔江建设1所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争取市级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在黔江设立分中心。加强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密切关注和消化吸收大健康产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支持在公共卫生防疫领域应用传染病病源微生物溯源、新发传染病快速检测、生物灾害风险评估、生物样本数字化、化学品毒性综合检测、职业卫生和毒理检测等新技术,努力转化应用在精准医疗、生物材料、生物工程、免疫治疗、细胞治疗、传染病防治、重大慢病诊疗等领域,在数字诊疗设备、体外诊断、康复辅助等领域,在化学药、疫苗、生物药等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开展道地中药材资源评价、品种(品系)选育、种苗繁育、规范化种植技术和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加快建设渝东南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创新传承土家族、苗族医药瑰宝。积极推进与武汉科技大学及武汉波睿达公司合作,加快CAR—T细胞治疗产品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形成黔江独有医疗产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在药物提取、制剂生产等关键环节和领域不断创新;推进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诊断评估、数字化车间建设,争取获得市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及研发准备金资金支持。

4.支持外包服务模式创新。强化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等关键环节产业协作,积极培育合同研究外包(CRO)、合同研发生产(CDMO)、合同加工外包(CMO)、合同销售外包(CSO)等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模式,开展共性平台建设和共性技术开发,积极培育专业化的研发生产服务机构,为药物研发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5. 提升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水平。加快建设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注重平台开放和系统融合,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救治和行业综合治理等相关系统建设,增强惠民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协同效率。对接重庆卫生健康信息平台,依托重庆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重庆“卫生健康云”,提升区域卫生健康数据生产能力和应用水平。加强疾病流行趋势预测和智能监测,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辅助判读、临床辅助诊断、多维医疗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支持应用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推进虚拟现实、智能语音和影像识别技术在多种医疗健康场景下的应用。推动智慧医疗发展,开展智慧医院示范建设。

6. 发展“线上医疗”服务。支持依托有资质、有实力的互联网医院开展网上诊疗。依托区级医院建设医学检验、医学影像、远程医疗等中心服务基层。鼓励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公共信息平台,发展互联网诊疗、健康咨询、社区及居家健康管理等新业态。发展智慧养老、妇幼保健等线上服务业态,推广应用基于健康物联网的健康检测监测、智能筛查预警、慢病管理、居家康复等综合健康信息服务。支持建设和运营药事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处方审核、合理用药咨询和药品销售配送等服务。鼓励健康养老机构依托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提供便民服务、动态监测、健康咨询等线上养老服务。

7. 培育壮大医美产业。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美容、眼科、口腔等特色专科,打造一批专科医疗品牌。按照专业化、规范化、差异化的发展方向,引导医疗美容诊部和诊所做精细分领域,规范有序发展,不断提升行业品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医美产业。

(二)加强产业培育,打造重庆重要医药基地。

8. 集群发展医药产业。围绕生物化学医药、大品种仿制药、原料药及辅料,积极培育医药产业,依托正阳工业园区,加快打造医药产业集群。支持企业开展化学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的研发,积极承接原料药及辅料转移,提前布局开发专利即将到期的化学药品种,扩大仿制药品种。支持南海制药、衡生胶囊、博望气体等医药企业增加生产品种,做大产业规模。

9. 培育医疗器械产业。围绕建设医药产业集群目标,实现我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零突破。依托重庆制造优势和医疗器械企业,积极承接发展医疗器械配套产业。支持发展家用医疗及设备,以及血液处理耗材、超声辅助材料、注射及输液器械、检验检测试剂等医用耗材。支持发展老年产品、健康监测设备、康复辅助器具以及老年智能终端产品。

10. 延长中药产业链。支持发展特色中医药产业,打造从种植、饮片到中成药的中医药全产业链。发挥武陵山区自然生态优势,做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依托市级以上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和生态种植技术,因地制宜发展青蒿、银杏、瓜蒌、白术、杜仲、山银花、川党参、枳壳、独活、丹皮、玄参、淫羊藿、小茴香、木香等渝产道地药材,以优质品种形成黔江中药材品牌。加强道地药材开发利用,支持企业以黔江产中药材为原料发展中药材深加工,鼓励攻克提取技术发展特色中成药。支持企业遴选临床效果佳、品牌形象好的中药品种二次开发。推动药膳养生、品药膳、洗药浴、中药保健茶等多元化发展。挖掘和推出一批中药材“食补”方子,促进汤补产业发展。

11. 做大医药流通产业。发挥综合交通枢纽优势,促进药品流通资源有效配置,引导药品配送企业兼并重组,构建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小型企业为配套的药品流通网络,增强药品和医疗器械区内配送效率和周边辐射能力。完善医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支持发展药品冷链物流。推动医药流通与物联网有机融合,完善医药流通网点、业态布局,培育医药电商新兴业态。依托开放平台功能优势,推动发展医药产业进出口业务。

(三)加强融合发展,打造全国知名康养胜地。

12.发展养生旅游产业。依托黔江优质的生态和气候资源,聚焦休闲养生、滋补养生、康体养生等业态,发展药浴、调理保健、慢病预防、针灸推拿等养生服务,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康养小镇。推动大健康与大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温泉康养游、森林与气候康养游、中医药康养游等,建成四季皆宜的国际一流养生旅游胜地。加快推进三塘盖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濯水康养度假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13.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加快推进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完善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健康养生、康复理疗等养老服务,打造“一刻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新增一批连锁化、规模化、品质化养老服务机构,拓展失能失智照护功能,打造一批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促进国有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服务设施,培育养老集团开发老年公寓、养老社区、旅居养老等项目。促进养老与旅游、文化、教育、养生等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健康养老基地。

14.发展健身康体产业。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加快完善运动休闲设施建设,推动医疗卫生和体育文化相结合,打造一批生态体育公园、体育特色小镇、汽车露营基地、山地户外体育旅游精品路线和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结合山城江城特色,打造提升一批山城步道,完善老年人、残疾人户外运动设施,探索建设一批智慧体育公园。提升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黔江站、中国跑客节等赛事品质,承办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活动。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来黔建立山地户外运动健身基地,大力发展山地越野、山地自行车、山地摩托、山地汽车、野外探险等户外运动,建成国家知名的山地户外运动目的地。

15.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依托黔江优良的森林生态环境,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服务活动。以建设全国森林康养基地示范区县为统领,优化森林康养环境、完善康养基础设施、丰富康养产品、建设康养基地、繁荣康养文化、提高康养服务水平为重点,培育一批功能显著、设施齐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森林康养基地,构建产品丰富、标准完善、管理有序、融合发展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种类、高质量的森林康养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6.发展绿色健康食品。推动健康食品工业化、规模化发展,打造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健康食品基地,加强生态农产品基地建设和食品深加工,促进形成产业集群。大力开发营养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药食同源产品及特殊食品等健康食品,以正阳食品产业园为平台,培育一批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健康、休闲食品品牌。大力发展黔江健康美食产业,以店铺连锁加盟和成品网销把黔江鸡杂卖到全国各地,以特色餐饮街发展和游客产品生产把武陵山珍、绿豆粉、青菜牛肉、羊肚菌、地牯牛、肾豆等黔江特色生态健康美食规模做大、品牌做响。加强黔江生态农产品和特色生态健康食品品牌培育和保护。支持发展天然、绿色、环保、安全的养生保健食品。积极推动非遗传统技艺制作传承利用,打造非遗美食品牌。

17.发展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深化信息技术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建设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居民以健康卡、相关机构以授权权限查取健康信息。围绕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大力发展以健康信息档案、健康检测、健康干预、慢病管理、家庭医生、健康咨询、健康保险等为主的健康管理产业。支持建设月子中心、母婴照料、托婴托育等机构,开展第三方妇幼健康检测评价及咨询服务。建设精神康复、心理治疗、健康体检、疾病早期筛查等机构,提供职业病健康管理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多功能健康管理服务团队,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引进商业健康保险机构,支持开发覆盖医疗、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应用等多领域医疗险产品,拓展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供给。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将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定位,结合实际、突出特色,部署落实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区级各部门要把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立足职能职责,积极向上衔接,及时掌握行业大健康产业发展相关政策,落实好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

(二)强化要素保障。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积极争取国市政策支持,积极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全面落实对大健康产业的税费优惠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健康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将大健康产业项目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拓展大健康产业发展空间,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完善大健康产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培育和引进高层次医学人才、高端研发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建立容错机制,鼓励发扬敢闯敢试精神,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促进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

(三)扩大开放合作。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契机,支持大健康产业各类市场主体参加大健康产业博览会、交易会、洽谈会等,推动大健康产业加强对外合作发展。

(四)优化发展环境。全面落实大健康产业准入制度改革和行业准入负面清单要求,清理取消不必要的行业准入证、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证照项目。对接大健康产业专项标准建设,贯彻应用中医药、养老养生、健康旅游等领域重庆标准。建立适应大健康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包容有效审慎监管制度,完善对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与医疗卫生跨界融合监管。强化药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加大信用信息公开力度,将医疗卫生、药品、医疗器械企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在“信用中国(重庆黔江)”网站进行公示。

(五)完善监测评估。加强卫生健康服务投诉举报平台建设,加大违规行为处罚、举报力度。将社会办医纳入医疗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医疗服务全程实时监管机制,监管结果及时反馈医疗机构,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严格执行大健康产业统计分类标准,适时开展健康产业核算工作。加强对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监测分析与评价,总结大健康产业发展情况,加强大健康产业宣传推介。

附件:1.黔江区大健康产业重点任务分工表

   2.黔江区大健康产业项目储备库

   3.重庆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附件1

黔江区大健康产业重点任务分工表

序号

主要内容

重 点 任 务

牵头单位

责任单位

一、加强功能承接,打造西部医学中心渝东南副中心

1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1)围绕建设西部医学中心渝东南副中心,合理统筹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快城区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调整,夯实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和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发展。

区卫生健康委

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生态环境局

(2)布局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由社会力量举办或运营有关医疗机构,鼓励妇产、骨伤、肛肠等专科医院发展,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特色医疗服务需求。

区卫生健康委


(3)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康复医疗中心、老年病医院、护理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眼科医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名老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

区卫生健康委


(4)深化卫生健康体制机制创新和发展支持政策创新,保障医共体“三通”建设顺利推进,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真正下沉,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

区卫生健康委

区医保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委编办

2

增强优质资源供给能力

(1)全面提升优质医疗资源供给能力和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构建以“3+4”为支撑体系的西部医学中心渝东南副中心,服务渝东南和辐射武陵山区

区卫生健康委

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生态环境局

(2)以医疗卫生机构等级创建为抓手,建成中心医院、民族医院、中医院等3个三级甲等医院,完善中心血站、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武陵山公共卫生应急医院等4个公共卫生机构

区卫生健康委

区财政局

(3)加强与市内外三级甲等医院、医学院校合作,依托中心医院、区中医院、民族医院设立一批附属医院和临床教学医院。

区卫生健康委

区教委

(4)新建3—5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扩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各学科覆盖面。

区卫生健康委


3

加强健康技术创新转化

(1)加强健康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工业园区创新孵化园、启迪科技城对健康技术创新的催动作用。

区科技局

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2)争取在黔江建设1所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争取市级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在黔江设立分中心。

区教委、区卫生健康委、区科技局


(3)支持在公共卫生防疫领域应用传染病病源微生物溯源、新发传染病快速检测、生物灾害风险评估、生物样本数字化、化学品毒性综合检测、职业卫生和毒理检测等新技术,努力转化应用在精准医疗、生物材料、生物工程、免疫治疗、细胞治疗、传染病防治、重大慢病诊疗等领域,在数字诊疗设备、体外诊断、康复辅助等领域,在化学药、疫苗、生物药等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区卫生健康委、区科技局


(4)开展道地中药材资源评价、品种(品系)选育、种苗繁育、规范化种植技术和精深加工技术研究。

区科技局

区农业农村委

(5)加快建设渝东南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创新传承土家族、苗族医药瑰宝。

区卫生健康委


(6)积极推进与武汉科技大学及武汉波睿达公司合作,加快CAR—T细胞治疗产品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形成黔江独有医疗产业。

区科技局

区卫生健康委、区招商投资局

(7)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在药物提取、制剂生产等关键环节和领域不断创新;推进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诊断评估、数字化车间建设,争取获得市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及研发准备金资金支持。

区经济信息委、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区科技局

4

创新外包服务模式

强化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等关键环节产业协作,积极培育合同研究外包(CRO)、合同研发生产(CDMO)、合同加工外包(CMO)、合同销售外包(CSO)等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模式,支持开展共性平台建设和共性技术开发,大力培育一批专业化的研发生产服务机构,为药物从研发到上市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


5

提升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水平

(1)加快建设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注重平台开放和系统融合,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救治和行业综合治理等相关系统建设,增强惠民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协同效率。

区卫生健康委

区大数据发展局

(2)对接重庆卫生健康信息平台,依托重庆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重庆“卫生健康云”,提升区域卫生健康数据生产能力和应用水平。

区卫生健康委

区大数据发展局

(3)加强疾病流行趋势预测和智能监测,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辅助判读、临床辅助诊断、多维医疗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区卫生健康委

区大数据发展局

(4)支持应用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

区卫生健康委

区大数据发展局

(5)推进虚拟现实、智能语音和影像识别技术在多种医疗健康场景下的应用。

区卫生健康委

区大数据发展局

(6)推动智慧医疗发展,开展智慧医院示范建设。

区卫生健康委

区大数据发展局

6

发展“线上医疗”服务

(1)支持依托有资质、有实力的互联网医院开展网上诊疗。

区卫生健康委

区大数据发展局

(2)依托区级医院建设医学检验、医学影像、远程医疗等中心服务基层。

区卫生健康委

区大数据发展局

(3)鼓励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公共信息平台,发展互联网诊疗、健康咨询、社区及居家健康管理等新业态。

区卫生健康委

区医保局、区大数据发展局

(4)发展智慧养老、妇幼保健等线上服务业态,推广应用基于健康物联网的健康检测监测、智能筛查预警、慢病管理、居家康复等综合健康信息服务。

区卫生健康委、区民政局

区医保局、区大数据发展局

(5)支持建设和运营药事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处方审核、合理用药咨询和药品销售配送等服务。

区市场监管局、区卫生健康委

区大数据发展局

(6)鼓励健康养老机构依托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提供便民服务、动态监测、健康咨询等线上养老服务。

区民政局

区大数据发展局

7

培育壮大医美产业

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美容、眼科、口腔等特色专科,打造一批专科医疗品牌。

区卫生健康委


按照专业化、规范化、差异化的发展方向,引导医疗美容诊部和诊所做精细分领域,规范有序发展,不断提升行业品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医美产业。

区卫生健康委


二、加强产业培育,打造重庆重要医药基地

8

集群发展医药产业

(1)围绕生物药、原料药及辅料,积极培育医药产业,依托正阳工业园区,加快打造医药产业集群。

区经济信息委

正阳工作园区管委会

(2)支持企业开展化学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的研发,积极承接原料药及辅料转移,提前布局开发专利即将到期的化学药品种,扩大仿制药品种。

区经济信息委

区科技局、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3)支持南海制药、衡生胶囊、博望氧气等医药企业增加生产品种,做大产业规模。

区经济信息委

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9

培育医疗器械产业

(1)围绕建设医药产业集群目标,实现我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零突破。

区经济信息委

区招商投资局、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2)依托重庆制造优势和医疗器械企业,积极承接发展医疗器械配套产业。

区经济信息委

区市场监管局、区招商投资局、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3)支持发展家用医疗及设备,以及血液处理耗材、超声辅助材料、注射及输液器械、检验检测试剂等医用耗材。

区经济信息委

区科技局、区市场监管局

(4)鼓励健康养老机构依托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提供便民服务、动态监测、健康咨询等线上养老服务。

区民政局

区大数据发展局

10

延长中药产业链

(1)支持发展特色中医药产业,打造从种植、饮片到中成药的中医药全产业链。

区农业农村委、区经济信息委

区市场监管局

(2)发挥武陵山区自然生态优势,做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依托市级以上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和生态种植技术,因地制宜发展青蒿、银杏、瓜蒌、白术、杜仲、山银花、川党参、枳壳、独活、丹皮、玄参、淫羊藿、小茴香、木香等渝产道地药材,以优质品种形成黔江中药材品牌。

区卫生健康委

区农业农村委

(3)加强道地药材开发利用,支持企业以黔江产中药材为原料发展中药材深加工,鼓励攻克提取技术发展特色中成药。支持企业遴选临床效果佳、品牌形象好的中药品种二次开发。

区科技局

区经济信息委、区市场监管局

(4)推动药膳养生、品药膳、洗药浴、中药保健茶等多元化发展。挖掘和推出一批中药材“食补”方子,促进汤补产业发展。

区卫生健康委

区经济信息委

11

做大医药流通产业

(1)发挥综合交通枢纽优势,促进药品流通资源有效配置,引导药品配送企业兼并重组,构建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小型企业为配套的药品流通网络,增强药品和医疗器械区内配送效率和周边辐射能力

区商务委

区国资委、区市场监管局、黔江食药检所

(2)完善医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支持发展药品冷链物流。

区商务委


(3)推动医药流通与物联网有机融合,完善医药流通网点、业态布局,培育医药电商新兴业态。

区商务委


(4)依托开放平台功能优势,推动发展医药产业进出口业务。

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黔江食药检所、黔江海关


三、加强融合发展,打造全国知名康养胜地

12

发展养生旅游产业

(1)依托黔江优质的生态和气候资源,聚焦休闲养生、滋补养生、康体养生等业态,发展药浴、调理保健、慢病预防、针灸推拿等养生服务,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康养小镇。

区文化旅游委

区卫生健康委

(2)推动大健康与大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温泉康养游、森林与气候康养游、中医药康养游等,建成四季皆宜的国际一流养生旅游胜地。加快推进三塘盖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濯水康养度假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区文化旅游委

区卫生健康委

13

发展健康养老产业

(1)加快推进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完善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健康养生、康复理疗等养老服务,打造“一刻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

区民政局


(2)新增一批连锁化、规模化、品质化养老服务机构,拓展失能失智照护功能,打造一批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

区民政局

区发展改革委

(3)力争做大做强一批医养结合机构,促进一批国有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服务设施,培育大型养老集团开发老年公寓、养老社区、旅居养老等项目。

区民政局

区发展改革委、区卫生健康委

(4)促进养老与旅游、文化、教育、养生等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健康养老基地。

区民政局

区教委、区文化旅游委

14

发展健身康体产业

(1)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加快完善运动休闲设施建设,推动医疗卫生和体育文化相结合,打造一批生态体育公园、体育特色村庄、汽车露营基地、山地户外体育旅游精品路线和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

区文化旅游委


(2)结合山城江城特色,打造提升一批山城步道,完善老年人、残疾人户外运动设施,探索建设一批智慧体育公园。

区文化旅游委

区民政局

(3)提升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黔江站、中国跑客节等赛事品质,承办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活动。

区文化旅游委


(4)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来黔建立山地户外运动健身基地,大力发展山地越野、山地自行车、山地摩托、山地汽车、野外探险等户外运动,建成国家知名的山地户外运动目的地。

区文化旅游委


15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

(1)依托黔江优良的森林生态环境,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服务活动。

区林业局

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委

(2)以建设全国森林康养基地示范区县为统领,优化森林康养环境、完善康养基础设施、丰富康养产品、建设康养基地、繁荣康养文化、提高康养服务水平为重点,培育一批功能显著、设施齐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森林康养基地,构建产品丰富、标准完善、管理有序、融合发展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

区林业局

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委

(3)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种类、高质量的森林康养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区林业局

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委

16

发展绿色健康食品

(1)推动健康食品工业化、规模化发展,打造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健康食品基地,加强生态农产品基地建设和食品深加工,促进形成产业集群。

区农业农村委

区经济信息委

(2)大力开发营养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药食同源产品及特殊食品等健康食品,以正阳食品产业园为平台,培育一批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健康、休闲食品品牌。

区农业农村委

区经济信息委

(3)大力发展黔江健康美食产业,以店铺连锁加盟和成品网销把黔江鸡杂卖到全国各地,以特色餐饮街发展和游客产品生产把武陵山珍、绿豆粉、青菜牛肉、羊肚菌、地牯牛、肾豆等黔江特色生态健康美食规模做大、品牌做响。

区农业农村委

区经济信息委

(4)加强黔江生态农产品和特色生态健康食品品牌培育和保护。支持发展天然、绿色、环保、安全的养生保健食品。积极推动非遗传统技艺制作传承利用,打造非遗美食品牌。

区农业农村委

区经济信息委

17

发展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1)深化信息技术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建设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居民以健康卡、相关机构以授权权限查取健康信息。

区卫生健康委

区大数据发展局

(2)围绕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大力发展以健康信息档案、健康检测、健康干预、慢病管理、家庭医生、健康咨询、健康保险等为主的健康管理产业。

区卫生健康委


(3)支持建设月子中心、母婴照料、托婴托育等机构,开展第三方妇幼健康检测评价及咨询服务。建设精神康复、心理治疗、健康体检、疾病早期筛查等机构,提供职业病健康管理服务。

区卫生健康委


(4)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多功能健康管理服务团队,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区卫生健康委


(5)引进商业健康保险机构,支持开发覆盖医疗、创新药、医疗器械应用等多领域医疗险产品,拓展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供给。

区金融办

黔江银保监分局

四、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1)要将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级各部门要立足职能职责,积极向上衔接,及时掌握行业大健康产业发展相关政策,落实好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

区级相关部门

各乡镇街道

(2)做好对各项任务举措的跟进和督促。

区发展改革委、区卫生健康委

区级相关部门

(二)

强化要素保障

(1)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积极争取国市政策支持,积极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全面落实对大健康产业的税费优惠政策。

区财政局、黔江区税务局


(2)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健康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

区金融办

黔江银保监分局

(3)将大健康产业项目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拓展大健康产业发展空间,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开通审批“绿色通道”。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4)完善大健康产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培育和引进高层次医学人才、高端研发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

区委组织部、区卫生健康委、区科技局

区人力社保局

(三)

扩大开放合作

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契机,支持大健康产业各类市场主体参加大健康产业博览会、交易会、洽谈会等,推动大健康产业加强对外合作发展,因地制宜探索促进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

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等

相关区级部门

(四)

优化发展环境

(1)按照市级要求,清理取消不必要的行业准入证、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证照项目。

区发展改革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


(2)对接大健康产业专项标准建设,贯彻应用中医药、养老养生、健康旅游等领域重庆标准。

区市场监管局、黔江食药检所、区民政局、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

区经济信息委

(3)建立适应大健康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包容有效审慎监管制度,完善对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与医疗卫生跨界融合监管。

区市场监管局、区经济信息委、区民政局、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


(4)强化药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区市场监管局

黔江食药检所

(5)加大信用信息公开力度,将医疗卫生、药品、医疗器械企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在“信用中国(重庆黔江)”网站进行公示。

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局

区卫生健康委、区经济信息委、黔江食药检所

(五)

完善监测评估

(1)严格执行大健康产业统计分类标准,适时开展健康产业核算工作。

区统计局


(2)加强对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监测分析与评价,总结大健康产业发展情况,加强大健康产业宣传推介。

区发展改革委、区卫生健康委

区级相关部门


附件2

黔江区大健康产业项目储备库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所属行业

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

总投资(万元)

建设周期

投资方式

责任单位


合计(36)个




2790637




医疗卫生服务业(16个)

353845


1

重庆中医药学院

新建

教育行业

初期以全日制普通专科学历教育为重点,以中医学、针灸推拿、护理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等医药职业技术教育为主,逐步开设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妇幼医师,影像医师、社区(康养)护理等方向,开办4年内逐步实现全日制在校学生约达到10000人。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向本科学校过渡,在“十五五”期间完成本科教育转型,最终形成以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和医药开发为一体的,辐射渝鄂湘黔边区,全国知名的民办本科医学院。

100000


招商引资

区教委、区卫生健康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2

武陵山公共卫生应急医院

新建

卫生健康

规划床位600张(固定床位150张,应急床位450张),总投资5.138亿元。新建门诊、住院、医技等业务用房及配套设施,添置公共卫生应急设施设备。

51380

2020-2021

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

区卫生健康委、中心医院

3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住院综合楼项目

在建

卫生健康

续建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住院综合楼,建筑面积约55940㎡,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消防工程、医用电梯、信息化工程、配电工程及其机电设备等。

25555

2018-2021

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

区卫生健康委、中心医院

4

重庆市黔江区妇幼保健院母婴应急救治中心改扩建项目(原重点部位装饰工程)

新建

卫生健康

改扩建业务用房5300平方米,添置设施设备。

3850

2020

专项债券

区卫生健康委、保健院

5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科教大楼

新建

卫生健康

续建科研教学大楼,总建筑面积约14000㎡,为西部医学中心黔江副中心科研教学基地。

5600

2020-2021

专项债券

区卫生健康委、中心医院

6

渝东南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

卫生健康

按照499张编制床位的建设规模进行黔江区中医院(原黔江中心医院院区)迁建改造,其中新建渝东南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训基地20000㎡。

14000

2020-2022

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

区卫生健康委、中医院

7

黔江中心血站业务用房迁建项目

新建

卫生健康

新建业务用房7000平方米,主要含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血液储存冻库,疑难血型鉴定,成分血制备,血液安全质量控制,消毒供应,双路供电,污水污物处置等。

4200

2020-2021

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

区卫生健康委、中心血站

8

渝东南片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新建

卫生健康

新建业务用房面积3700平方米,配套急需设施设备。

2300

2020

中央预算内投资

区卫生健康委、疾控中心

9

重庆市黔江区中医院迁建项目

新建

卫生健康

按照499张编制床位的建设规模进行黔江区中医院(原黔江中心医院院区)迁建改造。

19000

2021-2022

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

区卫生健康委、中医院

10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外科大楼及配套工程

新建

卫生健康

新建业务用房约89753平方米,配套相关设施设备。

51000

2020-2022

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

区卫生健康委、中心医院

11

重庆市黔江区智慧医疗建设项目

新建

卫生健康

黔江智慧医疗云平台,优化智慧医疗云平台运行环境,建设黔江“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黔江基层卫生健康信息化,整合民营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新建黔江卫生系统“雪亮”平台,整合区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

42100

2020-2022

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

区卫生健康委

12

重庆市黔江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新建

卫生健康

改建30个乡镇街道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手术室、妇产科、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监护室共20000平方米,配套相应设施设备。

9000

2021

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

区卫生健康委

1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废处置与放射防护生态环保项目

新建

卫生健康

改造30个基层医疗机构医源性废水废物放处置与放射防护改造,配套相应设施设备。

3600

2021

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

区卫生健康委

14

CAR–T细胞治疗项目

新建

卫生健康

武汉科技大学拟与我区联合建设产学研基地、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开展医疗研究生学历培训;波睿达公司拟在黔建设CAR-T细胞治疗中心、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开展CAR-T细胞治疗和免疫细胞冻存等业务,同时开展CAR-T细胞治疗艾滋病项目研究;武汉科技大学、波睿达公司拟与黔江食药检所三方共建地方特色民族药物质量控制标准重点实验室。

20000

2020-2023

招商引资

区招商投资局、区卫生健康委

15

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黔江分院

新建

林业行业

黔江分院为甲、乙双方共同组建的非独立法人科技创新平台,主要为黔江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的实施、茧丝绸、生物产业、蚕桑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主要职责:承担完成黔江分院科技创新、成果推广、人才实训、蚕业科普等任务;进行蚕桑产业为主的良种繁育、技术研发、试验示范、蚕业多元化产品研发和成果展示、科技应用等科研活动,并提供相关项目支持;优先使用其科技研发成果,并积极协助黔江区建设国家优质蚕桑生物产业基地及优质特色农业生产园区,建立黔江蚕桑丝绸要素(技术)市场,优化黔江区现代山地蚕业全产业链发展总体规划和分项目实施方案等。拟建在濯水蒲花7组,小地名钟家堡,占地11亩。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

2000

2年

政府投资

区林业局、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区科技局

16

智慧蚕桑生物产业大数据

新建

林业行业

建设“蚕桑一体化综合管控大数据云平台”,建立蚕茧综合管理系统、黔江蚕辅通 APP、蚕桑视频监测数据关联系统、蚕茧电子化收购系统、蚕农款项电子支付系统等五大系统。依托大数据、互联网平台,提升蚕桑产业信息化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

260

2年

政府投资

区林业局、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区科技局、区大数据局

医药产业、医疗器械产业、健康食品加工产业(8个)

196500


17

新型硬质药用空心胶囊建设项目

扩建

医药

新建一栋GMP厂房,购置进口药用空心胶囊生产线20余条,以及其配套生产设备80台套,建成后实现年产100亿粒硬质药用空心胶囊,实现产值过亿。

10000


直接投资

区经济信息委

18

青蒿种质资源组培及基因育种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推广和新适应症制剂数字化研发平台建设

新建

医药

建设内容: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开展适应于不同海拔地区青蒿良种选育,建立良种繁育示范基地100亩,规范青蒿种植技术,并集成示范推广应用,带动当地农户发展青蒿种植20000亩;开展青蒿素衍生物合成研究,开发出适用于现代需要的复方制剂;升级青蒿素车间全自动声光系统和高清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各参数并进行自动控制、自动故障报警、智能分析等;新增DCS集散控制系统10余套,优化生产工艺,实现关键设备及重点区域100%覆盖;升级ERP系统功能,重点推进车间核算管理和销售管理;改造综合仓库3000m2,引进自动输送线;新增全自动生产、检测设备等,建成制剂自动化研发平台。主要创新点:一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青蒿良种选育,提高单位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含量;二是通过“一锅法”完成青蒿素衍生物合成;三是根据新的适应症开展复方制剂研究。预期成果:项目达产后年产青蒿素40吨,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推动青蒿素等植提产品高效清洁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应用,降低生产能耗,减少排放;实现生产和存储自动化,提高生产安全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员工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

3000


自筹

区经济信息委

19

武陵山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及初加工项目

新建

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

建设以青蒿、银杏、瓜蒌、白术等药材为主的中药材基地50000亩,配套建设初加工设备和晾晒场等设施。

5000

36个月

社会投资

区农业农村委

20

黔江区现代茧丝绸产业园

改(扩)建

林业

扩建12800绪自动缫丝项目;扩建250万米织绸项目;新建400万件/年丝绸服装加工项目;有机蚕丝被10万床。

37000

5年

招商引资

区林业局、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区科技局

21

黔江区桑枝食用菌全产业链项目

新建

林业

吉林益隆长白山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食(药)用菌保健品研发、生物制品提取、生物制品深加工、菌种培育及工厂化杏鲍菇生产于一体的现代生物科技企业。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物制品生产公司和杏鲍菇生产基地、出口基地。拟用桑枝为主料生产桑枝菌棒,70%出口北美市场。桑枝食用菌(棒)出口基地。弘凡农业有限公司正在生产桑枝木耳。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占地300亩,日产桑枝食用菌100吨,年产值2.0亿元。

10000

3年

招商引资

区林业局

22

黔江区生态丝出口示范基地

新建

林业

新建标准桑园3万亩,新建小蚕共育室150个,室外养蚕大棚10000个,推广使用纸板方格簇20000套。购置覆带式犁铧翻土机1250台,桑园除草机2000台,电动桑剪2000台,桑园喷药机100台,塑料小蚕箔3万个,省力化蚕台500套。年产茧3万担、生丝250吨,年产值1亿元。

21500

5年

政府投资

区林业局

23

桑黄基地

新建

林业

建500亩基地,亩产值16万元,年产值8000万元。

10000

3年

招商引资

区林业局

24

黔江区蚕桑生物产业园

新建

林业

招商引资建设,生产加工桑活性物提取物、保健品、桑叶茶、桑叶面、蚕蛹油、蚕沙枕、食品、化妆品、肥料、桑枝颗粒燃料等生物产品。

100000

5年

招商引资

区林业局、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区科技局

养生养老产业(11个)

2238292


25

黔江区石会老年养护院工程

新建

社会事业

项目占地面积约15亩,建筑面积8518平方米,设计床位200张。主要建设老年人住房、综合用房(含办公室、餐厅、厨房、活动室)及绿化、装饰等附属工程。

2800

2020-2021

政府投资

区民政局

26

黔江区舟白老年养护院工程

新建

社会事业

项目占地面积约30亩,建筑面积约21250平方米,设计床位500张。主要建设老年人住房、综合用房(含办公室、餐厅、厨房、活动室)及绿化、装饰等附属工程。

7592

2020-2022

政府投资

区民政局

27

黔江区金溪老年养护院工程

新建

社会事业

项目占地面积约15亩,建筑面积约6750平方米,设计床位150张。主要建设老年人住房、综合用房(含办公室、餐厅、厨房、活动室)及绿化、装饰等附属工程。

2300

2024-2025

政府投资

区民政局

28

黔江区马喇老年养护院工程

新建

社会事业

项目占地面积约15亩,建筑面积约6750平方米,设计床位150张。主要建设老年人住房、综合用房(含办公室、餐厅、厨房、活动室)及绿化、装饰等附属工程。

2300

2022-2023

政府投资

区民政局

29

黔江区石家老年养护院工程

新建

社会事业

项目占地面积约15亩,建筑面积约6750平方米,设计床位150张。主要建设老年人住房、综合用房(含办公室、餐厅、厨房、活动室)及绿化、装饰等附属工程。

2300

2021-2022

政府投资

区民政局

30

重庆市黔江区三塘盖旅游康养度假区项目

新建

文化旅游

建设山地生态养生养老项目和山地体育运动、农业文化旅游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沙坝至三塘盖旅游公路、生态康养特色小镇(一期)、田园综合体、部分运动设施、悬崖酒店建设和景区基础设施及环境整治等;二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生态康养特色小镇(二期)、体育运动特色小镇和农业观光旅游设施等。

1200000

7年

招商引资

区文化旅游委

31

濯水康养名镇

新建

文化旅游

对濯水景区进行升级与扩容,打造古镇景观、高端民宿、酒店、餐饮、康养等综合业态,规划濯水古镇片区、颐养社区、儿童游乐区、高端度假区、自然观光区五个功能片区。

800000

待定

招商引资

区文化旅游委

32

小南海十三寨民俗康养示范村

新建

文化旅游

深度系统挖掘土家山歌、土家康养民宿、进行集中展示,新建展示场所、设计民俗文化产品。

6000

待定

招商引资

区文化旅游委

33

水车坪度假小镇

新建

文化旅游

新建森林疗养居所、康养专科医院、康养体检中心 、  康复中心、 国医堂 、客户医养服务中心、营养厨房、生态康养运动场  、康养步道、康养商业服务街区等项目。

200000

待定

招商引资

区文化旅游委

34

寨子人亲森林康养综合体

新建

社会事业

新建森林疗养民俗酒店、 医养服务中心、农耕体验园、康养步道、康养商业服务体等项目。

10000

待定

招商引资

区林业局

35

基础养老项目

新建

社会事业

投资运营机构养老院、街道养老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等

5000

待定

招商引资

区招商投资局

健康管理服务产业(1个)

2000


36

黔江武陵山机场航空口岸开放项目

新建

商贸

共布局5类功能区,约7000平方米。一是1000平方米办公服务区。二是1500平方米保税功能区,三是2500平方米货物作业区,四是500平方米公共查验监管区,五是1500平方米航空货场换装作业区。

2000

力争“十四五”期间建成

政府投资

区商务委



附件3

重庆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若干政策措施

一、支持医学科技创新,打造国家医学名城

1.打造全国一流教研基地。依托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院校建设一流医科大学,做大做强临床药学、基础医学、生物技术等特色学科专业;整合中医教学、科研、医疗资源,谋划组建重庆中医药大学。支持与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专业服务机构等加强合作,组建国家级、市级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

2.建设高端创新平台。对按照“开发协同、市场运作”原则,经评审认定的新型高端研发机构,给予补助支持。对引进设立的高端研发机构,经评审认定的,从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资助,从评定为高端研发机构次年起,根据其人才团队、研发投入和建设规模等情况,连续4年在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安排研发专项给予支持,每年资助经费最高1000万元。对新建投资超过500万元的第三方医药产业研发服务平台及专业检测机构,按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20%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年度服务合同金额(不含为关联公司提供的服务)300万元以上、提供第三方医药相关技术服务的机构,按照年度合同金额的3%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3.提高生产技术能力。对经过国家药监部门生产许可认证,并按照生态环境部门许可标准设计建造的生产技术项目,按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20%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制剂生产线达到国际主流市场标准并首次通过其官方药监机构合规性审查的,按照每条生产线10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额外奖励。

4.推广应用创新产品。推动重点培育品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支持纳入目录的创新药品、医疗器械参与政府采购和公共资源交易。对纳入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目录的创新产品,采用首购、远期合同订购等方式采购,促进产品示范应用。

二、深化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打造西部医疗高地

5.支持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分工合作。建立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合理的分工与分配机制,倡导开展医疗业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合作,鼓励开展各类医疗机构广泛协作、联动、支持模式试点。

6.优化社会办医准入。简化社会办医的准入流程和前置条件,实施社会办医跨部门联动审批。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医保定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政策。

7.促进社会办医发展。引导社会资本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眼科医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医美医院等医疗机构和连锁化、集团化经营的检验、影像、病理、消毒、血透等独立设置医疗机构。支持国(境)外医疗机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合资或合作形式设立医疗机构。支持港澳地区医疗服务提供者在重庆设立独资医疗机构。

8.提升社会办医质量。将社会办医纳入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及评价体系。鼓励社会办医参与医院机构等级评审。面向社会组建的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和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中,应有一定比例的社会办医行业组织和社会办医人员。

9.鼓励社会办医参与医联体建设。综合力量或专科服务能力较强的社会办医可牵头组建医联体,参与远程医疗协作网。支持社会办医优先承接三级公立医院下转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业务,共享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诊断等服务。

10.多层次开展互联网医院试点。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合作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支持社会办医之间通过“互联网+”开展跨区域医疗协作,与医联体开展横向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推进互联网医院试点,出台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和医保支付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构建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标准,扩大优质医疗护理服务供给。

11.支持医美产业发展。加快制定美丽健康产业领域行业标准。建设美丽健康产业领域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探索市、区两级联合招商新模式,鼓励美丽健康行业跨国公司在渝设立地区总部。引导推动行业相关的重点科研院所、研发机构、标准化技术组织、检验检测机构、产业计量测试平台落地。推动美丽健康产业领域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12.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出台政府购买医疗卫生服务相关政策,加大政府购买医疗卫生服务力度,支持社会办基层医疗机构向社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养老照护、家庭病床、上门诊疗。鼓励公办养老机构实行服务外包运营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

三、大力发展医药产业,打造国家重要医药基地

13.发展生物药产业。依托两江新区水土产业园、重庆高新区医药产业孵化基地、巴南区国际生物城,加快构建涵盖基础研究、药物发现、药物设计、临床前开发、临床试验、工业化生产的全链条产业体系,发展新型疫苗、抗体药物、血液制品、重组蛋白药物、免疫细胞治疗药物等生物药。

14.发展化学药产业。围绕化学创新药、大品种仿制药、原料药及辅料,着力打造“原料+制剂”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体系。鼓励企业承接原料药转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支持企业开展化学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研发,围绕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开发新靶点和新作用机制的新药物。扩大仿制药品种及产业规模,鼓励在渝设立药品上市持有机构,鼓励企业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支持企业提前布局开发今后3—5年专利到期的化学药物大品种,争取实现仿制药在国内首批上市。

15.发展中药产业。加强种植基础设施建设和渝产道地药材品牌打造,推动区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中药产业,着力打造从种植、饮片到中成药的中药全产业链。发展植物细胞培养和提取技术,建设中药材植物细胞库,以生物技术手段推动中药材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建成中药研究院中药传承创新工程、城口县灵芝研究中心等一批项目。

16.发展医疗器械产业。以两江新区为核心,发展人工心脏、胶囊内窥镜、特色病床等优势产品。以大渡口区、合川区、丰都县为重点,发展家用医疗仪器及设备、医用耗材。推动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项目建设。对市级以上科研计划支持和由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展临床试验并经中心管理部门认可的创新医疗器械,给予优先审评审批。

17.加强园区企业政策保障。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公司债券,支持生物医药集群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机构建设临床研究、委托加工、检验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四、强化医养产业融合,打造国际知名康养胜地

18.深化康养基地试点。适度扩大康养基地试点范围,打造一批品牌知名、融合发展的康养产业集群。依托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景观和优良的空气、水、温度等康养资源,建设一批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中医药特色康养基地,打造四季康养、各具特色的季候康养基地。

19.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市级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云平台,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的养老服务。培育服务新业态,带动养老服务消费。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养老设备等,开发多种“互联网+”应用,打造多层次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20.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准入便利化。适度放宽医疗科室和药品目录限制,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可通过变更登记事项或经营范围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举办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实行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养老机构内设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实行备案管理。对利用闲置资源改扩建的养老设施,按照有关规定适当简化消防验收手续。规范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信息公开,公开养老服务项目清单、指南、标准等信息。

21.推进党政机关和国有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改革。将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服务设施作为改革的主要方向,建立并规范转型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服务标准,完善转型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机制,发展多层次、多元化、高品质的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质量有保障、价格可负担的普惠养老服务。

22.支持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对符合条件社会办养老机构给予适当床位建设补助,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养老机构给予一定运营补助,推动养老机构持续发展。依法保护养老服务商标品牌,对通过国家质量认证或管理服务标准认证的机构给予奖励补助。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的分支机构或服务网点,实行“一照多址”,简化注册登记手续。

23.强化养老服务医疗保障。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按规定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合理确定医保报销限额和人次人数比、次均费用等关联性管理指标,参照单病种结算方式按床日付费,推进医疗保障基金支付方式改革。

24.加大医养产业投资力度。聚焦医疗卫生、养老、托育等领域,深化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合作,以项目为载体构建“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商业模式。建立社会办医规范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与合作相关制度。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和天使基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健康产业。鼓励境外投资者设立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并与境内投资者设立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享受同等优惠政策。

25.发展绿色健康食品。支持健康食品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校企合作,培育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搭建面向健康食品行业的创新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提高行业研发创新能力。支持健康食品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化工厂和数字车间。整合行业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支持健康食品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

五、健全体制机制,强化要素综合保障

26.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医师多点执业的人事(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加快出台推动医师多点执业的政策措施,允许符合条件的在职医务人员依法申请设置医疗机构。将养老服务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发展培训体系,支持高职院校在护理等相关专业下开设老年护理方向,探索建立同养老机构定向教育培训机制。建立护理人才激励制度,探索建立养老岗位津贴和企业年金补贴制度,稳步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薪酬水平,扩大在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设立的公益性岗位数量。政府使用财政性资金开展或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名义组织的相关业务和人才培训,应向社会办医平等开放。

27.健全用地保障机制。参照出让底价不低于所在级别公共服务用地基准地价的70%的标准,完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制度,降低用地成本。鼓励区县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鼓励盘活闲置资源,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存量商业服务用地等其他用地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在满足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前提下,允许按适老化设计要求调整户型布局、消防审验等土地和规划要求。

28.健全财税保障机制。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参加国际、国内重要生物医药产业博(展)览会,给予适当场地、展位补贴。落实小型微利企业及养老机构在社区提供服务的税收优惠政策。营利性社会办医(含诊所等小型医疗机构)可按规定享受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社会办医机构可按规定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取得资格后可享受相应税收优惠。落实养老机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相关政策。对药品和医疗器械注册企业免征注册申请费用市级部分。

29.健全金融保障机制。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向健康服务企业提供结算、融资、理财、咨询等一站式金融服务。鼓励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与融资租赁公司合作服务,支持商业保险资金参与医疗健康创业创新。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发行公司债、企业债、债务融资工具,支持健康服务业融资。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作用,支持健康产业吸引投资。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制定老年人能力认定、需求评估体系和管理办法。稳定可持续的筹资机制,精准制定长护险项目享受清单,满足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提高养老护理品质。支持基本医疗保险机构委托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相关业务。鼓励商业保险机构与社会办医联合开发多样化、个性化健康保险产品,与基本医疗保险形成互补。支持商业保险机构信息系统与社会办医信息系统对接,方便为患者就医提供直付结算服务。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支持老年人投保意外伤害保险,鼓励保险公司合理设计产品,科学厘定费率。支持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开发养老型金融产品。稳妥推进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注册,鼓励投资人长期持有养老目标基金。控制养老目标基金下行风险,追求基金资产长期稳健增值。

30.健全综合监管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投诉举报平台建设,加大违规行为处罚、举报力度,对发现问题多、社会反映强烈、监管效果不明显的地方和人员严肃问责。医保部门对违反协议的医疗机构实行退出机制,严厉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健康保险基金等行为。将处罚信息统一纳入市公共信用平台,对严重失信主体依法实施行业禁入。将社会办医纳入医疗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医疗服务全程实时监管机制,监管结果及时反馈医疗机构,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将诊疗信息上传至医疗服务监管信息系统。加强医疗健康信息安全防护,对非法买卖、泄露个人信息行为依法依规严厉惩处。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