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阿蓬江流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8年)》解读
2023年7月10日,区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黔江区阿蓬江流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8年)》(黔江府办发〔2023〕45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便于准确理解,现就《实施方案》有关内容作如下解读。
一、起草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途径和核心要义。生态环境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印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试行)》,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下简称“两山”基地)的评选工作。为加快推进“两山”基地建设工作,进一步推动“两山”理论高水平转化,按照《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管理规程及建设指标〉等三项制度的通知》(渝环办〔2020〕8号)要求,结合我区阿蓬江流域“两山”实践基础编制《实施方案》,经区政府审议通过,现公开发布。
二、总体目标
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阿蓬江流域生态保护格局日益完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蚕桑、脆红李、猕猴桃等特色生态产业惠民富民示范效应更加凸显,以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为核心的文旅融合实现价值进一步提升,“两山”文化品牌价值显著提升。经过3-5年努力,基本形成阿蓬江典型特色的“两山”转化模式和路径,把阿蓬江流域打造成为“山水美、产业强、百姓富、文化兴”的北纬30°长江经济带最美生态廊道。力争2024年获得重庆市“两山”基地命名、2025年获得国家“两山”基地命名,并分别在获得市级和国家级命名3年后通过相应建设后评估。
三、典型案例
基于黔江区阿蓬江流域基础,总结凝练出“两山”理念实践的三个典型案例,分别是守护绿水青山“颜值”,解锁最美河流绿色“财富密码”;十年磨一“茧”,石漠蚕桑走出绿色富民新“丝”路;以“文旅+”融合之魂,领唱自然与民俗文化“最炫武陵风”。
四、主要内容
(一)主要指标
按照生态环境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共涉及环境质量、生态状况、民生福祉、生态经济、生态补偿、社会效益、制度创新、资金保障等8个方面任务共20项指标。
(二)重点任务
《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严格管控生态空间,筑牢生态屏障;深化生态环境治理,增值绿色资本;健全生态经济体系,壮大金山银山;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拓宽转化路子;赓续红色民俗文化,打造“两山”品牌等5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三)重点项目
重点实施“两岸青山”保护工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生态旅游提升工程、生态农业发展工程、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和“两山”品牌建设工程等6大类29个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约82.9亿元。
(四)保障措施
主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加大投资保障、增强科技支撑、抓好宣传引导等五方面抓好我区《实施方案》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