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概况
黔江欢迎您!
黔江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和重庆市东南部中心,是国市定位的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和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面积2402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街道,户籍人口55.27万,城市建成区面积27.6平方公里、人口30.52万,城镇化率61.79%,获评长安杯、国家卫生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等国市级城市品牌30余个。
——丹兴古韵,红色家园。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置丹兴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黔江县,因盛产丹砂而得名,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75.6%,拥有全国首个土家民俗博物馆和重庆市民族博物馆、民族歌舞团,民族风情独特浓郁。是全国一类革命老区,红三军入渝的首站,原红三军政委万涛的故乡,留下了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时代精神享誉全国,“天理良心”诚信文化名传于世。
——恐龙秘境,峡谷之城。拥有全球罕见的分布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大型恐龙化石集中地,是目前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白垩纪恐龙化石集中地,黔江正阳恐龙化石为一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中国西南地区首个新属种鸭嘴龙被命名为“长生黔江龙”。拥有横跨7个地质年代、城峡相拥10公里、垂直落差500米的城市大峡谷,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50天左右,森林覆盖率达66.4%。拥有旅游资源单体338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88项,成功构建“1个5A+7个4A”景区方阵,正在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区域中心,服务高地。地处渝鄂湘黔“几何中心”,历史上多次作为武陵山片区政治中心,1988年设立四川省黔江地区,重庆直辖后撤并设立黔江区,31家中央市在黔机构拥有片区管理功能。拥有渝东南最大支线机场——黔江武陵山机场。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即将通车,进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拥有渝东南唯有的两所高校、唯一的三甲医院和武陵山区最大的民营医院,黔江中心医院肿瘤科成功申报全市区县唯一的国家重点临床专科,牵头成立的武陵山职教集团被确定为重庆市示范性职教集团,教育、医疗、金融、商贸等中心功能完备,辐射周边、服务武陵800余万人。
——开放包容,创业热土。享有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政策叠加优势。拥有渝东南首个百亿级特色工业园区,烟厂易地技改项目制丝线试产运行,再生铝、玻纤产能突破20万吨,获批全国产城融合示范区。“海关+口岸+通道+保税区”综合开放平台加快构筑,获批渝东南首个市级高新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高新技术企业、重庆OTC挂牌企业总量稳居渝东南首位。连续17年获评“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蚕茧产量连续14年居全市第一,鲜牛奶产量保持全市第一,“黔江鸡杂”声名远播,获评中国蚕桑之乡、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脆红李之乡。连续20年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是全市唯一连续三次荣获全国平安建设最高奖“长安杯”的区县。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黔江区将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实干争先,抢抓高铁通车机遇,奋力打造武陵山区现代化产业高地、公共服务高地、旅游集散中心、综合开放门户、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展现黔江新作为。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