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石会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会镇今冬及2022年农业自然灾害防控工作预案的通知
石会府发〔2021〕109号
黔江区石会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石会镇今冬及2022年农业自然灾害防控工作预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各办、站、所、中心,镇级各部门,农业经营主体: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关键之年,做好农业防灾减灾,确保粮食安全,保障蔬菜等“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为此,区农业农村委印发了《关于印发黔江区今冬及2022年农业自然灾害防控工作预案的通知》(工作通知〔2021〕150号),我镇依据此文件组织制定了《石会镇今冬及2022年农业自然灾害防控工作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切实抓好落实。
黔江区石会镇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石会镇今冬及2022年农业自然灾害防控工作预案
为准确把握今冬及2022年农业自然灾害趋势,提早落实防范措施、积极应对、精准指导、主动避灾、科学防灾,切实减轻灾害损失,努力抗灾夺丰收,全力确保粮食安全及“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特制定本预案。
一、科学研判今冬及明年农业自然灾害趋势
(一)冬季灾害趋势。受拉尼娜事件及大气环流异常影响,今冬重庆市冷空气偏强且活动频繁,隆冬(2022年1月)和后冬(2022年2月)冷空气活动将明显偏强,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低。我镇海拔800米以上地区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为-6~-2℃,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低温冰雪能有效降低越冬虫口基数和病原基数,对明年病虫害防控有利;但极端低温,尤其是寒潮天气将对冬季种植业生产不利,较大雨雪可能造成蔬菜大棚毁损,严重影响我镇农业生产。
(二)春季灾害趋势。据预测,我镇局部地区可能出现冬春连旱。3—4月,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倒春寒”,不利于大春作物播栽及田间管理。且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我镇春季强对流天气早发频发概率显著增加,将对大春作物幼苗正常生长造成较大影响。
(三)夏季灾害趋势。我镇洪涝灾害发生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洪涝受灾面积的94%,同时,过境洪水可能会影响沿江两岸农业生产,造成洪灾损失。伏旱主要于7—8月发生,占全年旱灾面积的58%;我镇极端最高气温大部地区为39~40℃,平坝、河谷地带可达40℃以上;伏旱和高温热害不利于水稻、玉米等大春作物产量形成,同时将影响部分地区人畜正常饮水。
(四)秋季灾害趋势。我镇初秋局部地区易出现连阴雨天气,海拔较高地区常年有低温,不利于水稻、玉米等大春作物收晒,影响秋马铃薯、秋菜等晚秋作物顺利播栽。
二、明确今冬及明年农业自然灾害防御重点
(一)防范低温冻害。加强小春粮油作物冬季田间管理,根据作物苗情特点,分作物落实促弱控旺技术措施,夯实秋冬种苗情基础。落实蔬菜冬季防寒防冻措施,抢时采收已成熟或接近成熟的蔬菜。做好果树冬季清园工作,采取树干束草、涂白、冬耕等措施,进行果园病虫害综合性防治。指导畜牧养殖场户加强生产管理,做好畜禽圈舍除雪加固、畜禽防寒保暖、仔畜保育等工作。水产养殖要注意控制养殖密度,有条件地区可加设温棚,提高水体温度。
(二)防范倒春寒。一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根据气象预报,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大春作物。二是强化播后田间管理,采用覆膜栽培、清沟培土、施用抗低温肥料等措施防止低温死苗;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设施蔬菜棚内加温等方式提高成苗率。三是落实在土作物防寒潮技术措施,针对不同作物,分类施策,可采用低温炼苗、强降温前叶面补肥、寒潮后视情况补施复合肥等方式提高植株抗逆能力。
(三)防范春旱。一是加强蓄水保水。加强雨情、墒情、苗情等监测预警,指导农户做好蓄水保水工作。二是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对于确实没有水源保障的稻田,应及时改种杂粮、杂豆、甜糯玉米等高效粮食作物,确保种足种满。三是组织好跨区机耕机播作业,加快播种进度,确保适期播种。四是加强抗旱春管。及时浇灌保苗,做到能浇尽浇、能保尽保。新发展的林果类经济作物,大力推广多种农艺保墒节水技术,全力护苗保苗。
(四)防范洪涝灾害。一是开展汛前农业生产安全检查。加强对山地农田、排水渠、农用设施等安全隐患点排查,提前检修抽水机具,疏通排水沟渠,提高农田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二是落实减灾技术措施。对受涝灾的旱地作物要及时清理水沟,疏通水系,尽快恢复作物正常生长;对受淹程度不重的作物,要及时扶苗洗苗,增强叶片的光合效能,改善作物苗架长势;对受洪灾淹没严重的水稻采用洪水再生稻技术措施以挽救损失;对受灾严重的果园,特别是长势较弱的果树,要及时剪除弱枝、促发新梢;对已成熟的在土作物,要抢晴收晒,有条件的地方要增加烘干设备投入,帮助农户尤其是种植大户烘干作业。三是促进灾后补改种工作落实。及时摸清绝收田块底数,逐块摸排、分块施策,做到水退一块、抢种一块,优先补种杂粮,抢种速生叶菜,发展再生稻、秋马铃薯等晚秋作物,切实做到补足种满。
(五)防范高温干旱。一是浇水抗旱。对于有水源的地区,要组织农户科学合理灌溉;对于水源不足的地方,采取输水管灌溉,扩大灌溉面积,减轻干旱损失。二要化控增湿。叶面喷施抗旱保水剂,也可用尿素、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过磷酸钙连续进行多次喷雾,降温增湿,为叶片提供必须的水分及养分。三是农艺保墒。因地制宜推广覆盖保墒、耕作保墒、秸秆还田、生草栽培等农艺保墒节水技术,减轻伏旱对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作物的影响。
(六)防范阴雨寡照。一是及时收晒已成熟作物。农业服务中心要加强同应急部门的信息沟通,适时发布收获信息,组织开展跨区域联合收割作业,指导农户抢晴收晒,确保颗粒归仓。二是抢时开展农作物播栽工作。及早开展大田整地,做好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物资的调运、调剂以及供应工作,依据当地气象预报,指导农户抢抓降雨间歇的阴天或晴好天气开展播栽工作。三是注意播栽后田间管理。适时进行间苗、除杂、施肥,墒情过多的地块,及时进行三沟清理,排涝防湿,防烂种死苗。
(七)防范病虫害。及时制定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方案,明确防控重点和关键防治技术,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科学指导全市病虫害防控工作。适时召开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及时研判,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应急防控,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和组织应急防治。
三、落实农业防灾减灾保障措施
(一)强化防灾意识。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和“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担当作为,切实加大防范化解风险力度。严格执行领导24小时带班、2名值班干部24小时在岗值班制度,严肃值班工作纪律,保障防灾减灾工作正常高效运转。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应急部门负责人、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村(社区)负责人等要带头及时深入受灾一线,准确掌握当地的受灾情况,扎实推进农业防灾减灾工作。
(二)精准监测预警。农业服务中心要深化与应急部门的合作,加强沟通会商,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第一时间获取灾害性天气发生变化趋势,及时掌握苗情、墒情、灾情的发展动态。加强联合监测、联合会商,对苗情、墒情、灾情和气象条件实施精密监测评估,及时会商分析农业自然灾害发生发展及影响,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在关键农时和灾害多发期,及时组织专家科学分析研判灾害影响,及早制定完善技术预案,提出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技术措施。
(三)抓实物资保障。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沟通协调,根据气候趋势和灾情发展,积极争取防灾减灾政策,细化实化实施方案,支持农民落实防灾增产各项措施。在灾害发生时,及时调度农业受灾情况,争取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支持农民及时开展灾后生产恢复,减轻灾害损失。做好救灾机具检修,柴油、种子、化肥、农药等救灾物资调剂调运,确保抗灾救灾需要。
(四)细化指导服务。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和重大灾害发生情况,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制定技术指导意见。持续开展农作物防灾减灾行动,继续发挥好19个防灾减灾技术指导组技术力量,加强技术服务,督促各地及时落实救灾措施。创新方式方法,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指导和培训答疑,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在关键农时和灾害多发季节,各地要增派技术人员,进村入户精准指导,让农民知道有灾怎么救、灾后怎么种,做到真指导、真服务。
(五)畅通产销衔接。加强生产、市场、储备等信息监测调度,及时分析研判,适时发布产销信息,引导蔬菜优势产区通过“订单生产”等形式,与大中城市加强协作,建立稳定的供销渠道。引导蔬菜经纪人、配送企业、批发市场、商场超市等购销主体根据蔬菜上市情况定向采购,推动生鲜电商企业扩大生产基地直采规模,有序组织市场投放,防止出现卖难和断供。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确保区域间快速调运。
(六)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手段,加强正面引导,主动宣传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普及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和科学避灾防灾抗灾技术措施,大力宣传农业抗灾救灾的重大行动、重大措施和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农业防灾减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