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冯家街道>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冯家街道>动态

春耕备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建议

日期:2021-03-05

    春节刚过,各地农民已逐步进入春耕大忙时节,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备好各类农资,全力以赴,抢抓农时,做好春耕春播。化肥、农药、种子、农膜货源充足,销售渠道畅通,能保证农民购买需要。冯家街道2021年计划种植粮食作物2.37万亩(小春粮食0.325万亩,大春粮食2.045万亩),粮食产量0.81万吨。其中:种植水稻0.53万亩,玉米0.73万亩,红苕0.56万亩,其他杂粮0.225万亩。计划种植经济作物1.86万亩。其中:种植蔬菜1.2万亩,特色水果0.4万亩,中药材0.26万亩。但是,目前春耕务耕面临一些问题需要亟需解决。

一、春耕备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由于种粮效益较低,且生产成本逐年增长,加之土壤前期使用农药、农膜等残留较多致使土壤肥力发生变化,造成农户对种粮积极性不高。以种稻谷为例:虽然国家给了稻种等粮种补贴且出台了稻谷收购保护价等政策,但因各种原因,多数农户认为稻种的补贴还没有种子的价格涨的多,种稻谷费工费时费事,稻谷出售价不高,受成本、天气气候、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年份难以卖到保护价,搞不好会亏本。(二)土地流转难带来部分耕地利用效率低。近几年来长年外出打工的农户把耕地流转到种植大户手种,种植大户集中连片耕种降低了成本,也确实提高了收益。但目前土地流转也还存在一些的问题,如连片流转难(个别有分散地块的农户即使撂荒也不愿意流转),土地租金逐年增加等因素制约了大户的发展,机耕机种难以派上用场,人力成本增加。  (三)劳动力明显缺乏。由于种植业效益比较低,在家种植一亩三分地不能支持家庭支出,年轻劳力大多数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大多数是年老体弱之人,劳动力外出务工严重制约了种植业的发展。随着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多,农村用工问题不断凸显,劳动力不足日趋严重,现在农村主要用工人员基本都在60岁以上,中青年人员返乡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用工的需求。

(四)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受市场供求关系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各种农副产品价格时常出现跌涨起伏,让广大农民无所适从。种植同一作物品种,去年可能很赚钱,今年跟风就可能亏了本。由此,很多农户对开展规模种植多持谨慎态度,由于零散种植的方式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既影响了收入又降低了农民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五)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低。近年来,随着新型农业发展步伐加快,经营规模不断壮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多,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农业经营行业的特殊性,农业经营者靠天吃饭的状况依然非常明显,遇上天干雨涝、气候变化、疫病袭击等自然灾害,直接影响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相对于普通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明显增加。同时新型经营主体从业者因自身视野不开阔、局限性差,对风险研判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抵抗潜在风险能力低。

(六)农业基础设施仍显薄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在山区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面对严重自然灾害的考验,特别是持续干旱、洪涝天气对粮食等农作物丰收影响大,现有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普遍陈旧老化,且部分存在建设不合理,保障农业生产能力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因为部分群众不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导致部分地方基础设施十分脆弱,已经制约了农业农村的发展。

二、对策及建议(一)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调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标准和办法。加强宣传与引导,积极动员大户或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动员引导早购种、购良种;认真落实各项增产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民土地流转,同时做好撂荒地的清理,取消一般农户的地力补贴;积极做好大户、新型经营主体的地力保护申报工作,让其最大限度盘活农村撂荒土地。  (二)加强市场价格监测、监管,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发挥市场监管等行政部门的作用,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生产企业随意加价、经销商囤积、制假售假农资等的非法牟利行为,真正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降到最低标准,让粮农得到实惠。  (三)加大农机推广力度,提升农业机械化耕作水平。加大对农机推广的资金支持力度,提高农机推广补贴力度,通过加大农机资金投入,鼓励农民购买农机,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农户家庭提供春耕、播种、施肥、喷药等配套服务,解决劳力季节性短缺问题;同时在人才回引方面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年轻人及劳动力返乡创业或就近就地务工。

(四)科学种植,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资使用的培训指导,做到科学施肥、有效施肥,减少化肥浪费和污染,引导农民对农资的科学投入,提高农资的利用率。深入推进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实施,制定农药、化肥特别是蔬菜、水果年度施肥减量措施,保持农药、化肥增长。积极探索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市场服务业深度融合,以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产业增加值,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紧密联结的生态经济新格局,促进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实现乡村振兴。 

(五)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保险补助,切实增强抗风险能力。扎实推进农民科技培训,因地制宜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广实用技术,培训种植技术带头人,提高科学种植水平,改变传统落后的耕作方式;同时适当提高政府对农业保险的参保补助,进一步提升农业经营者参保积极性和抗风险能力,确保大灾无大损,小灾不受损,保障农民、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的最大化。

(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强化政策资金保障,不断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坚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持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实行市场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有效缓解设施运行中经费不足的问题。引入利益驱动机制,改革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其对农村公共财产的管理能力,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提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