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庆市正阳工业园区工作委员会 重庆市正阳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23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中共重庆市正阳工业园区工作委员会
重庆市正阳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2023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部、办、中心,园区各企业:
《2023年工作总结》已经委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中共重庆市正阳工业园区工作委员会
重庆市正阳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2024年1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中共重庆市正阳工业园区工作委员会
重庆市正阳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正阳工业园区(黔江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和区委五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以“二次创业”为新使命,以“扛牢主战场使命担当”为新要求,“双招双引”、产业基础、运行服务、激励保障四线并进,拓宽发展思路,提升产业质效,凝心聚力、担当作为、赶超跨越,以“百亿级园区”能级助力黔江加快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打造。
初步核算,2023年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其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2.5亿元,同比增长2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2亿元、同比增长27.5%,拉动全区增速在渝东南6个区县连续8个季度排名第1。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产值32.4亿元、10.5亿元,同比增长18%、5%;铝材料产业链实现产值26.8亿元、同比增长215.3%;完成园内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其中工业投资7.6亿元;完成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35.6%,工业全口径税收2.3亿元、同比增长35%。签约落地园区项目21个,协议引资57.48亿元。成功培育规模以上企业5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60家;新建成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区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在全国全市经济运行承压前行的态势下,园区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运行、稳中向好,发展动能加快转换的态势。
一、攻坚产业链群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一)高点定位产业发展路径。赵乐际委员长、袁家军书记、胡衡华市长莅临园区视察调研,对新材料、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主导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多位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新材料领域专家学者关心指导,为园区玻纤、铝材料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开良方,市域先进材料、纤维及复合材料、轻合金材料产业规划为园区产业定位导航;获批“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主要承接铝及铝合金材料、玻纤及复合材料产业。聚力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积极谋划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定位、重点任务,举办了黔江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全力打造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坚持“链长制”,在区领导“链长”带领下,编制了玻纤、铝加工、食品3大产业链建设方案,明晰了延链补链固链强链路径。
(二)主动出击狠抓招商引资。突出招商工作实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围绕招引质量和数量并重,外出考察招商30余次,走访知名企业80余家次,接待客商150余次,推动了8万吨高模量玻纤、荣信预制菜、年产5亿点芯片贴片、智慧医学影像等21个项目落地园区。主动跟进对接大项目,实现了招商队伍实战“练兵”。持续优化招商流程。围绕招商图谱,精准策划招商项目100个,针对性开展招商;创新招商模式,用好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方式,推广“轻资产”招商模式,长渝活塞、玻纤砂轮片等6个项目待新材料标准化厂房建成后可迅速“拎包入驻”。坚持项目退出机制,稳步处置招商遗留问题,已解除项目协议7个、解除协议约定供地820亩;签订补充协议2个优化项目落地。目前,已签约项目协议引资额超过61亿元,在谈项目52个、涉及投资额216亿元,为下一步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烟厂易地技改项目加快推进,土建I标段、II标段主体结构总体完成95%工程量。铝材料产业链成绩斐然。铝晟新材料持续深耕,建成投产2台双室炉,铸轧铝卷年产能达到20万吨;铝灰渣综合利用及铝深加工项目签约落地;鸿铝新材料、中雄铝业不断扩能,铝材料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实现深度融合。众錤公司年加工1万方铝合金门窗项目落地并投产。玻纤产业链行稳致远,预计实现产值7亿元、同比增长8%。三磊玻纤20万吨年产能达产稳产,产量实现翻番,8万吨高模量玻纤项目实现签约,推动渝富集团、长江电力等战略合作伙伴谋划共建新材料产业园;玻纤砂轮网格布、玻璃钢制品及型材等项目建成投产,年产500万米管材加工、长沙争明改性塑料隔热条等项目开工建设,年产30万吨石英砂加工项目实现试生产。食品产业追赶发展,30家食品企业预计实现产值6.1亿元、同比增长32%。围绕火锅食材细分领域发力,荣信集团黔江预制菜加工项目落地并开工建设,无锡魅厨年产5000吨无骨鸡爪建成投产;蓬江实业年产2万吨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完成建设,年产2500吨肉制品深加工、年加工1000吨精制茶叶项目建成投产。同时,其他产业项目齐头并进。恒芯紫来年产5亿点芯片贴片加工、黔瑞锰业技改扩能等项目建成投产,高性能复合包装材料生产、年产2000吨中药饮片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四)企业转型升级势头良好。产业质效稳步提升。主导产业经济稳中有升,重点企业达产增效。稳步推进“四上”企业培育,豚乾生生、鸿铝新材料、正好味生物科技、正升食品等5家企业升规入统。完成企业智能化改造5家次,三磊玻纤获批绿色工厂及2023年重庆市数字化车间,黔江鸡杂入选全市4个地标美食工业化类“爆品”清单之一。推进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对园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实施亩均效益评价并分类定档;园区亩均产出指标为渝东南第一。科技创新加快突破。按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市级高新区建设,较好完成中期目标任务;聚焦“双倍增”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新培育科技型企业55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含复审);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预计达到1.1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衡生药用胶囊建成市级中小企业研发中心,黔永硅业、六九畜牧建成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鑫禾生物等企业建成区级企业技术中心。高新区与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园区企业与重庆大学等高校联合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2个。惠企稳企政策扶持有力。全年支付各类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资金3.05亿元,其中兑现工业发展支出约7700万元;协助荣水食品、蓬江食品等企业争取到鲁渝协作援助等各类补助资金1800余万元。协调推进科技金融服务,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52笔6719万元。
(五)对口协作务实推进。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成双河丝绸、海通丝绸与四川绵阳、自贡等地开展基地联建合作,收购或调运鲜茧0.55万担。深化鲁渝协作,开工建设项目1个,建成投产项目1个。持续推进“一区两群”对口协同发展,推动合作共建“高新·黔江”双向飞地经济产业园,蓬江食品、科瑞南海制药等3家企业与高新区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工建设产业转移项目1个,交流干部1人。
二、抓实产业基础再造,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6亿元。加快推进交通工具零部件、建筑工程轻量化产业园建设,8万㎡新材料标准化厂房工程完成招标、即将开工建设;产城融合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内海路、铁路货场南路、青杠、冯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配套污水主管网整治工程等15个项目完工,机场路雨污分流改造、姚家堡片区供水等13个项目有序推进,其余10项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正阳电力管廊项目正阳变电站至中心医院段完成土建工程和电缆安装。精细化排查主干管网约250公里,探明缺陷21608处,正在积极修缮整改。围绕园区未来产业发展,按“三年滚动推进”原则策划10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总投资1.8亿元。强化规划、土地、能源、物流支撑保障。高新区建设用地规划环评、区域能评通过市上审批,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审批前期审查,现代物流园城市设计已获区规委会审议通过。务实建设智慧园区,建设特色功能应用“园区土地空间一张图”并完成目标进度的80%。有序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实践工作;推进轻量化产业园约200亩土地报批工作。积极推动与乌江电力合作,启动建设110kV青杠变电站及青杠标厂配套工程。积极谋划建设黔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完成方案设计报区政府;务实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创建。450万吨铁路货场一期的集装箱功能区基本完成建设,即将投用。资源资产持续盘活。全面清理园区范围所有土地,台账化、闭环式管理;盘活青杠片区铁路货场区域、原广博二期地块、宗盛物流、武陵硅业扩能等闲置土地资源5块共计约350亩,“腾笼换鸟”新落地项目3个。推进现有标准化厂房统筹管理、维修整治,围绕提升产出效益及时修订了标准化厂房管理办法。有序推进雨润食品项目复产、原朵朵润尔地产上建设产业学院,加快推进原重啤工业地产盘活使用。
三、深入推进服务保障,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一)改革体制机制见行见效。加快推进高新区体制改革。认真谋划推动黔江高新区管理制度改革挺进“深水区”,成立了推动黔江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配合拟定了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有关工作。健全优化发展有关制度。落实审计整改要求,探索优化现代服务业招商管理服务政策体系,推动实现经济再提升、管理更规范。会同区统计局建立了高新区经济运行评价体系;联动经信、土地、建设等区级相关部门提前介入,参与重点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全过程,最大限度压缩项目开工建设时间,推动区规划自然资源局以服务荣信预制菜项目为契机试点“四证联发”工作;坚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机制,召开预审会7次,确保项目科学、规范实施。强化内控提升工作效能。健全完善分线运行机制,创新建立层级分明、纵向到底、年终全员述职的目标责任体系;细化和规范机关运行,不断提升机关规范化水平,强化督查督办,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定期总结校核机制;加强黔江高新区微信公众号建设,信息质量、频率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企业服务质效持续提升。围绕打造“企业家之家”“创业者之家”“劳动者之家”,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优化服务体系。建立高新区政务服务工作站,编制推广《项目入驻一册通》,阵地建设加快推进;持续健全企业困难诉求响应闭环、“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用好“渝快办”,与部门联动机制日益健全,梳理并解决企业困难问题72件,专班解决企业重大问题14个,企业满意度再提升;积极推荐园区企业及企业家在市、区获荣誉表彰30余个。拓展服务实效。持续优化法律、金融等服务,开展“行长进企”“银政企对接”、法律服务进企业等活动70余次,帮助企业获得区内银行贷款8.18亿元,与金融机构签订《金融支持黔江材料产业发展合作协议》;加强人才人力保障,解决企业用工1000余人;强化水、电、气、讯、公租房等日常要素保障,开展提升企业家素能线上线下培训4次,举办企业产品推介会1次;新开通208路公交专线保障园区企业员工出行。
(三)安全稳定环保抓紧抓实。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安全生产专家协查、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部门联合执法、“两单两卡”等机制,深入企业指导检查272家次,联合执法5家次,排查整改隐患674起;深入开展了厂房库房消防安全、委外作业、燃气油气等专项整治,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营造和谐环境。将法治建设贯穿园区建设发展全过程,完成接访下访26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9起,化解了山水名城房屋产权证办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征地拆迁遗留和环保投诉等5个不稳定风险。强化生态环保。加强环保监管、宣传,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督促指导黔永硅业等4家企业优化环保设施,推进污水处理厂改造运行、垃圾焚烧飞灰处置等问题整改并取得良好成效。
四、突出党建引领发展,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坚决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市、区各项决策部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党工委会“第一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8次,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内政治生活170余次。接受了五届区委第四轮政治巡察,实事求是反映了园区工作情况,聚焦四个方面自查检视了32个问题,认真剖析原因,明确了整改措施。
(二)营造浓厚干事创业氛围。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落实党建统领“885”工作机制,着力强化领导班子,加快队伍锤炼,干部职工精气神有力提振,活力持续增强;推荐提拔任用处级以上干部4名。机关及企业广大党员干部以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为引领,在园区及企业发展一线克难攻坚、开拓进取,发挥“两个作用”较好。认真落实“榜链赛马”激励比拼机制,以延续上榜“两榜一链”5个的荣誉为动力,推动争先赶超氛围更加浓厚。
(三)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领导班子及成员率先垂范,知责、担责、尽责,研究党建工作8次。强化宗旨意识和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常态化、深入化,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0次,班子成员上党课8次,“学习强国”APP使用良好。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作风建设,扎实开展“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专项整治,开展廉政谈话29人次,“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总体格局已形成。推动机关和非公企业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新建企业党组织3个,新发展党员25名,组建产业链党委2个,企业党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30余次。持续抓实统战工作,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一年来,园区党工委、管委会认真履行职责,取得了新成绩、积累了新经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园区内企业、干部群众的创新奉献。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与先进园区相比,经济总量、质量和效益还需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较少、产业链条延伸不足、科技创新及数字化赋能不够。二是在产业扶持、承载能力提升等方面投入不够到位,土地、能源、资金、物流、人才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三是高新区改革进入“深水区”,齐心协力推动园区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意识还有待提升。四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力组织还有不足,“7个能力”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此,园区将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加以解决。
2024年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年,是园区的“项目攻坚年”,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将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区委五届四次全会工作部署,以市级高新区建设为引领,以承接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为着力点,把握对外协作契机,围绕新材料产业和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坚持项目导向,抓实“双招双引”、规划建设、运行服务保障,聚焦打造交通工具零部件及建筑工程轻量化材料产业园、玻纤复合材料产业园和食品产业园,谋划建设现代物流园,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力推进“工业强城”建设和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黔江建成豫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