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区卫生健康委>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您当前的位置: 区卫生健康委>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重庆市黔江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127号提案的答复函

日期:2023-06-09

重庆市黔江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127号提案的答复函


杨建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健全完善全区优质中医药服务体系的建议》(第127号)收悉。经(与区委编办、区人力社保局、区医保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区中医院引领能力

(一)加强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11家。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3家,卫生室181家,民营医院10家,个体诊所、医务室、门诊部87家。其中有1家二级甲等中医(综合)医院,1家一级中医(综合)医院,53家中医个体诊所。以区中医院为龙头,中医专科医院、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村卫生室、中医诊所为补充,不断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

(二)加强中医适宜技术提升。一是目前我区能开展穴位敷贴、针刺、蜡疗、雷火灸、隔姜灸、推拿、手法复位等各种中医特色服务技术60余项。二是加强中西医协同发展,开展中西医相互会诊,建立中西医临床协作长效机制,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可及性。

(三)强化区中医院引领能力。以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推进区中医院三级中医院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区中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

二、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3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全覆盖,均配备了中医医师,且能够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依托基层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二)以精品中医馆建设为抓手,对现有中医馆进行提档升级,不断改善中医馆的服务环境,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目前,我区正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成精品中医馆,舟白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正在建设周期中,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4+20”的规划,做好精品中医馆的规划和建设。

(三)加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中医专业医学生培养力度,积极招收中医医师;建立“区聘乡用”制度,鼓励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连续工作1年以上;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到基层提供服务,发挥专业特长。

(四)区中医院加强对3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医疗服务指导,建立与基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机制和流程。区中医院每年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组织技术骨干到乡镇(街道)、村(居)卫生室开展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牵引等5-10种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提升基层(含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强化政策保障,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一)加快改革发展速度。以公立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抓手,推进区中医院三级中医医院建设。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全区中医院医药医疗内涵质量建设,增强中医药创新发展效能,扩大中医药文化传播范围,完善中医药治理体系。

(二)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力度。一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持续发力,着眼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区编办会同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卫生健康委印发《黔江区卫生人才“区聘乡用”“乡聘村用”改革方案》,有效推动卫生专业人才向基层流动,有力促进城乡医疗资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用好用活公立医院人员总量备案制度,向市委编办争取将区中医院纳入人员总量管理试点。三是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保障,全面保障医疗卫生机构事业编制,有序开展公招、遴选和内部调整工作,持续推进引进紧缺专业的高层次人才,面向全市遴选优秀人才等工作。

(三)加强医保政策支持。一是支持黔江区中医院先行先试开展中医特色病DRG支付方式改革,鼓励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单病种结算范围。二是支持对符合医保支付标准的中医药院内制剂医疗机构可自主申报后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三是结合我区基金运行实际情况,对中医药医疗机构在医保总额预算时适当给予政策倾斜。

此复函已经刘冲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领衔代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黔江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