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深化健康中国黔江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为全面推进健康黔江建设,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积极发展医疗联合体,加强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0岁以下人群早死率和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健康素养水平,遏制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高发势头,实现“三降低一提高”预期目标,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二、行动目标
到2026年,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实现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维护、促进和保障,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三、实施内容
(一)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
1.普及公众卫生应急知识和技能,引导居民实施心肺复苏等自救互救。对高危人群和患者开展生活方式指导。全面落实 35 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在二级以上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高血压专病门诊,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建立高血压专项健康档案,实施双向转诊,落实早诊早治,为辖区高血压患者提供生活方式干预和个性化治疗等规范服务。
2.推进“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共管策略,开展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风险评估和分类指导。建设卒中中心,以提高急性脑血管病诊断治疗水平、降低病死率致残率为目标,建立脑血管病规范化诊疗体系,发布区域卒中急救地图,加强卒中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联系,建立完善双向转诊、防治结合、急慢分治、康复一体的诊疗体系。建设胸痛中心,以打造“30分钟胸痛救治圈”为目标,建设以黔江中心医院为核心,从中心到基层、从发病到康复的救治体系,形成“接诊-指导-干预-转运”快速反应的胸痛救治网络。
3.加强社会院前急救能力建设。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资源配备,打造15分钟急救圈,加强大型酒店、超市、机场、火车站、机关单位、学校等公共场所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配备,强化信息化管理和保养。将应急救护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不定期开展社会组织和医疗机构的应急救护培训。
(二)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
4.引导重点人群早期发现疾病,控制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发生发展。探索高危人群首诊测肺功能、40 岁及以上人群体检检测肺功能,对有喘息、慢性咳嗽和(或)咳痰等症状和有吸烟史、职业接触史的高危人群进行肺功能测量,诊断是否患有慢阻肺和哮喘,不具备诊断能力的机构应对发现疑似慢阻肺患者及时提供转诊服务。
5.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健康管理,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随访,提出个性化健康指导建议。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为慢阻肺高危人群和患者提供筛查干预、诊断、治疗、随访管理、功能康复等全程防治管理服务,提高基层慢阻肺的早诊早治率和规范化管理率。
6.鼓励发展呼吸系统疾病专科联盟,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带动基层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基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能力和水平,加强做好基层专业人员培训,逐步为基层医疗机构配齐配全肺功能检查仪、雾化吸入设施、氧疗设备、无创呼吸机等相关诊治设备 。
(三)实施癌症防治行动
7.建立区肿瘤防治中心,完善癌症防治体系。完善区肿瘤防治办公室组织构建,组建肿瘤防治工作专家队伍,制定专项管理制度、梳理专项工作流程、建立多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完善质控中心建设,制定详细年度工作计划。
8.注重业务培训学习,提升肿瘤防治水平。制定本辖区常见多发肿瘤疾病筛查标准,组织开展全区基层医疗机构肿瘤防治培训,提升全区医疗机构肿瘤防治理论素养及实际操作水平,并全部考核合格,促进肿瘤防治同质化筛查。
9.致力肿瘤防治宣传,提升群众知晓率。根据本辖区常见多发肿瘤疾病,拟定相应的健康宣教内容,结合主题宣传日,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进行健康宣传。倡导积极预防癌症,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0.有序推进癌筛项目,加强早癌随访管理。进一步加强城市癌症早诊项目及太极九癌筛查项目,按要求高质量完成问卷调查、临床筛查、患者随访、社会经济学评价、总结分析等工作。按要求高质量完成癌症筛查与早诊培训班,不断提升学员培训质量,提高学员培训满意度。
11.重视癌症晚期患者管理,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加快无呕病房、癌痛规范化治疗病房、规范化肿瘤科营养治疗示范病房建设,推进安宁疗护试点。推动病房软、硬件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制定工作场所防癌抗癌指南。健全死因监测和肿瘤登记报告制度。
(四)实施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
12.加强免疫规划。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保持在95%以上;引导居民充分认识疫苗对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积极接种疫苗;倡导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
13.加强结核病防治。进一步健全完善结核病防治“三位一体”的防治服务模式,建立全流程、全周期和全方位的结核病患者防治体系,加强重点人群筛查,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及初中阶段学生,同时开展症状筛查和X光胸片检查;对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至少主动筛查1次,筛查率达60%以上;糖尿病患者每季度开展1次症状筛查,每年开展1次胸片检查,筛查率达70%以上;按要求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开展筛查,筛查率达90%以上;对辖区内初中阶段学生每年开展1次结核病主动筛查,并将筛查落实情况纳入对学校的督导和考核。
14.加强艾滋病防治。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每年开展结核病胸片筛查,筛查率达90%以上。对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艾滋病筛查,筛查率达62%以上。
(五)实施老年健康服务行动
15.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提供综合、连续、协同、规范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推动发展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
16.开展家医签约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增设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的设置,提高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的可及性。
17.加快推进老年医学科建设。全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不低于60%。到 2026年,65 岁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 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18.开展老年健身、保健、疾病防治与康复等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干预,加强预防老年人跌倒等干预和健康指导。逐步建立完善支持家庭养老的服务体系,强化家庭养老功能。优化老年人住、行、医、养等环境,营造老年宜居环境。
19.实施老年人的心理关爱项目。对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对一些轻度焦虑或抑郁的老年人实施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干预措施。
(六)实施疾病防控能力提升行动
20.推进“三甲”疾控机构创建。实现2024年底,通过“三级甲等”疾控机构初评,2025成功通过“三级甲等”疾控机构评审验收,基本建成现代化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疾控服务能力辐射带动渝东南片区乃至武陵山片区。
21.加强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微生物检验检测能力,改善在理化检验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升理化中毒和职业危害因素等检测能力,确保在重大疫情暴发时,实验室可以有效地为疾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22.加强疾控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与重庆市医科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区疾控中心加挂重医公共卫生学院实习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牌子,合作培养现场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现场应急处置专家。加大人才引进,着力引进公共卫生相关专业的本科人才,适量引进硕士、副高职称及以上等高层次人才和病原学鉴定、疫情形势研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现场应急处置、大数据分析应用等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加强科学研究,申报国家级或市级科研课题1项。
(七)实施母婴安全提升行动
23.强化妇幼专科服务能力提升。中心医院着力提升区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水平,建立妇产、新生儿、麻醉、重症、心血管、呼吸、感染等多学科诊疗团队,加强妊娠合并症处置、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多学科联合救治,提升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救治成功率;区妇幼保健院着力加强产科亚专科、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建设;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孕期保健能力建设,积极创建标准化儿童保健门诊,提升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基层产科医师、新生儿科医师、儿童保健医师等培训项目,分批次开展产儿科人员培训、考核,提升人员能力水平。
24.全力保障母婴安全。规范开展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和评估,强化重点孕产妇管理,严格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密切监测母婴安全形势。各助产机构要针对生育服务链条各环节,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医务人员在提供妇幼健康服务时,要主动对服务对象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妇幼健康科学知识,降低婴幼儿意外死亡。邀请上级专家开展孕产妇和儿童死亡专题调研、母婴危重救治应急演练、危重症讨论及死亡评审。2024年力争孕产妇实现零死亡,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1‰和5‰以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把深化健康中国黔江行动项目列为重点工作,形成区政府主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单位按照责任分工,落实重点任务。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积极参与,凝聚各方力量。
(二)强化宣传引导。建立健全常态化宣传机制,运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栏目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行动宣传推广、科学引导,推动全民参与,积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典型报道,增强社会普遍认知,营造良好的健康文化氛围。
(三)落实监测评估。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加强监督管理,建立跟踪评价机制,强化绩效考核。将深化健康中国黔江行动项目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有序推进重点任务实施,充分发挥专家参与和指导作用,组织开展专项督导,确保完成时序任务目标。
重庆市黔江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