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区统计局>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公报
您当前的位置: 区统计局>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公报
  • 索引号 11500114009130039C/2011-01545
  • 发文字号
  • 主题分类 统计
  • 体裁分类 统计分析
  • 成文日期 2011-03-24
  • 发布日期 2011-03-24
  • 文件标题 2010年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发布机构 黔江区人民政府
  • 有效性

2010年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黔江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黔江区统计局2011年 3月9日发布)

  2010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全区各族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牢牢把握各种机遇,坚持以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为统揽,以改善民生为导向,全力推进“三大战略”和“五个黔江”建设,开拓进取,扎实苦干,全区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2006-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初步核算,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66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53.56亿元,增长28.9%;第三产业增加值35.91亿元,增长11.2%。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1.7∶48.7∶39.6调整为10.6∶53.5 ∶35.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73.2%和23.1%。

  年末全区就业人数达到25.9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17.05万人,第二产业就业2.81万人,第三产业就业6.13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836人,增长34%;指导帮助城镇失业人员6356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增长40.7%;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1549人,增长58.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比上年下降0.08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14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种植业7.70亿元,增长4.6%;林业1.09亿元,增长5.5%;牧业8.04亿元,增长8.1%;渔业1.56亿元,增长4.3%。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85.3万亩,比上年增长1.8%;油料种植面积13.1万亩,增长14.7 %;蔬菜种植面积 12.92万亩,增长6.3%。粮食总产量25万吨,增长2.3%,其中小麦产量0.87万吨,减少12.6 %;玉米产量7.16万吨,增长4.5%;水稻产量7.17万吨,增长1%;薯类产量8.7万吨,增长2.2%。全区烤烟产量0.75万吨,减少18.2%。蔬菜产量15.02万吨,增长8.7%。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6.14万吨,比上年增长9.5%,其中猪肉5.53万吨,增长9.4%;牛羊肉0.49万吨,增产12%。年末生猪存栏58.89万头,减少2.2%;牛存栏9.53万头,增长6.6%;羊存栏2.03万只,增长8.3%。全年生猪出栏75.38万头,增长1.8%。全年水产品产量0.13万吨,增长12.8%。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4.83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占全区GDP的比重为44.8%,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6%,拉动经济增长11.1个百分点。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81户,实现产值92.46亿元,比上年增长51.9%,其中国有企业实现产值44.72亿元,增长55%;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45.75亿元,增长45.6% 。黔江卷烟分厂、乌电集团、黔龙集团、供电公司、弘扬建材、百发肉类加工、武陵硅业等7户重点企业完成产值66.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2.2%;实现利税23.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90.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29亿元,比上年增长53.8%;工业产销率为94.5%,上升0.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464.7%,上升11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26.53亿元,增长27.3%;实现利润总额7.73亿元,增长67.9%;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43.26 万元/人,增长73.6%。

  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73亿元,比上年增长31.9 %。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9.69亿元,增长38.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74亿元,比上年增长41.4%,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拉动经济增长11.9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5.2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5%。全年完成建设与改造投资90.69亿元,增长44.9%,占投资总量的90%;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05亿元,增长15.7%。

  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8.08亿元,增长101%;以正阳新材料循环产业、正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秀黔输变电工程等为重点的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5.71亿元,增长102.9%;以渝湘高速度公路、农村公路、黔小二级公路等为重点的交通运输及仓储邮电通讯业完成投资15.97亿元,下降28.4%;以高职学院建设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城卫生基础设施工程等为重点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完成投资6.23亿元,增长22.4%。全年5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4.96亿元,占投资比重的84.3%,其中23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63.72亿元,27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21.24亿元。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45.58万平方米,增长21.4%;竣工面积16.81万平方米,增长101.9%;商品房销售面积26.25万平方米,增长41.2%,销售额8.38亿元,增长85.8%,其中住宅销售增长73.5%。

  五、国内贸易

  2006-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6.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分城乡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5.5亿元,增长20.9%;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74亿元,增长21.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1.23亿元, 增长19.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01亿元,增长35.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拉动经济增长7.7个百分点。

  全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34家、住宿和餐饮企业25家,共实现零售总额19.19亿元,增长83.9%,其中:家电销售增长28.9%;汽车销售增长24.6%。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7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850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3495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 19.3%;完成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 54685万人公里,增长15.4 %。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100万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331万元,下降0.1%;电信业务总量18769万元,增长8.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17万户,减少14.4%;移动电话用户28.35万户,增长16.1%;互联网用户突破2.5万户,增长25.3%。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51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全区接待旅游人数180.45万人次,增长60%,其中住宿设施接待旅游人数54.6万人次,增长36.8%;景区景点接待旅游人数124.7万人次,增长72.7%。

  七、财政、金融

  2006-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及增速

  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32.59亿元,比上年增长41.1%。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5.18亿元,增长57.5%,实现税收收入6.05亿元,其中增值税和营业税分别增长17.3%和46.5%。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5.22亿元,比上年增长33.9%,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44.1%,教育支出增长23.2%,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 29.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6.2%。

  2006-2010年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及增速增速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3.93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08亿元,增长2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5.24亿元,增长22.1%。其中短期贷款13.65亿元,增长9%;中长期贷款51.04亿元,增长25.9%。

  全年保费收入2.7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73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27亿元,增长1%。全年各保险公司共赔付各类保险金0.65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0.35亿元,人身险赔付0.3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99所,其中小学148所,普通中学23所,特教1所,幼儿园23所,中职2所(民办1所),电大(师范、进修校)1所,高职学院1所。在校学生总数为101912人,其中小学 46297人,初中31531人,普通高中12414人,特教152人,中职11518人。2010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为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初中入学率为96.9%,辍学率为0.66%;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4.3%;小学毕业率为100%,初中毕业率为99.9%;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9.7%,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7.1%,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9.9%,人均受教育8.92年;初中升入高中阶段比例为97.58%。高考重点本科上线458人,600分以上89人,上线率84.1%,重点上线率14.1%。中职学校招生4422人。

  全年完成18项科技成果鉴定和6项市级科技成果立项;申请专利资助65件;开展区级重点实验室申请和评审,中心医院“神经康复实验室”和区职教中心“数控技术研究中心”通过评审;收集、筛选、下达“黔江区无公害猕猴桃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等工农业科技项目22项和《冷极射频在小肝癌治疗中的研究》等社会事业类项目26项;推广应用白藜芦醇生产线建设、LED节能照明、博龙食品新产品开发等工业科技成果;完成《黔江区林木肥球育苗技术推广》、《耐寒桉树引种栽培技术推广》等20项科技成果的鉴定。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基本完成27个街道、镇乡文化站设备配备;建成13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接收点;建设规范化农家书屋135个,配送图书27.11万册。发放第二批村村通直播卫星设备11572套,基本建成1个区级控制中心、28个乡级系统、60个村级广播室;启动电视扶贫工程和“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 工程。全年免费放映电影3258场,观众99.83万余人次,实现农村电影覆盖率百分之百。黔江区图书馆新馆竣工投用,收集地方文献2万余册,6种馆藏古籍被列入《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完成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启用数字图书馆、期刊网等图书馆网站群。文化宫续建工程初步通过竣工验收;开工建设黔江书城;完成黔江民族影剧院效果设计和选址;启动区文化馆创国家一级馆达标工程。深入打造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 “走进重庆”民族文化活动周、乡村文化艺术节、武陵文化广场等特色文化品牌;选送《土家耙田歌》、《咂酒歌》、《南溪号子》、《土家八宝铜铃》等4个节目参加《民歌·中国》栏目的录播。新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110余项,确定 8项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报送《珍珠兰茶罐窨手工工艺》等3项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全区卫生机构数75个,比上年增加4个;卫生技术人员2024人,比上年增加35人;卫生机构床位数3132张,比上年增加1680张;医疗机构门诊190.27万人次,住院5.64万人次。“四苗”全程调查接种率为98.6%,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9.5%,流脑疫苗接种率为99.1%、乙脑疫苗接种率为10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1.4%,与上年持平,孕产妇死亡率为16.07/10万,较上年下降31.6/10万;婴儿死亡率为8.36‰,较上年下降2.13‰,儿童和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分别为91.61%和93.9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45‰,较上年下降1.26‰。2010年城乡居民参加合作医疗46.54万人,参合率为92%,其中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8.63万人,参加城镇合作医疗7.91万人。

  全年举办“2010年中国·重庆濯水古镇国际龙舟邀请赛”、“龙凤呈祥杯中美篮球对抗赛”、全国女篮联赛、全市第三届运动会男子篮球赛、“清凉黔江行”、渝鄂湘黔门球邀请赛等各级各类体育健身活动48次,参赛人数达1.2万余人次,观众达30万余人次。参加市三运会青少年区组27项竞赛,获得金牌20枚、银牌18枚、铜牌25.5枚,奖牌总数列远郊10区第三,团体总分为1428分,列远郊10区第五;参加2010年重庆市老年人柔力球比赛获甲组双人自选套路第二名、单人自选套路第五名,规定套路第五套获优秀奖;参加重庆市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比赛获2金1银1铜。竣工投用区游泳馆;4条特色登山步道初步成型;开工建设30个村(居)委农体工程和3个乡镇健身广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53.6万人,比上年增加0.92万人。全区非农业人口22.35万人,农业人口31.2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97元,比上年增加1418元,增长11.5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385元,增长9.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城市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2%。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17元,比上年增加667元,增长19.5%,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508元,增长19.6%;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2422元,增长18.8%;人均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487元,增长22.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73元,增长24.8%,其中用于食品、衣着消费分别增长15.3%、9.2%;用于居住、交通通讯消费分别增长52%、96.1%;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消费增长 20.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2%。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21797人;工伤保险参保17986人,其中农民工参保7434人;生育保险参保11051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26361人;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0874人;村三职干部养老保险参保494人;征地农转非养老保险参保18398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53%、92%,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完成32万平方米廉租房建设,启动配租首批2308套廉租房,开工建设20万平方米公租房。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农民工及其家属、失地农民和农村籍大中专学生的户口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农转城”超过10万人。全区8686户12947人享受城市低保,占非农业人口的11.06%,全年累计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028.2万元;11018户25592人享受农村低保,占全区农业人口的6.12%,全年累计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994.2万元。

  十一、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全年空气质量达到Ⅱ级以上(优和良)的天数为314天。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0.9dB(分贝),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Ⅱ类区要求。阿蓬江黔江段水体稳定在Ⅲ类水质。开展城区扬尘专项行动,主次干道、繁华商业地带实行机械化吸尘作业率达80%以上,清扫保洁率达100%;改造建筑工地装运弃土车辆80多台;对武陵硅业公司炉窑烟粉尘进行了彻底治理。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完成城区224台出租车油改气。治理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生活污水,建成小南海村污水处理站;城区饮用水源实施每月一次定期监测,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完成老城区、册山污水管网改造;建成新城区污水管网工程35km,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6%。完成老城区综合整治3.7万平方米,建成十佳园林市街1个,园林式小区1个;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改造康居农房7800户,修建沼气池4000口,全区规模化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

  全年完成森林工程植树造林23万亩,完成义务植树807万株,建成义务植树基地155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以上。全区新增绿化覆盖面积229公顷,公园绿地面积4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5㎡。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5.5%,提高2个百分点,实现森林面积、蓄积、覆盖率三增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接续产业1.4万亩,补植补造9.52万亩;有林地由118.2万亩增加到153.4万亩;活立木蓄积由429.7万立方米增加到538.5万立方米。

  十二、扶贫开发

  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02万人,贫困发生率比上年降低3.5个百分点。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24元,比上年增加1000元。投入各类财政扶贫资金3561万元,比上年增长35%;争取到位信贷扶贫资金8130万元,比上年增长2.4倍。完成10个村整村脱贫建设,新建改建村道124公里,修便民桥5座,修人行便道48公里;新建水池133口、6170立方米,安装水管18.5公里,整治渠堰7公里,改扩建山坪塘4口、6000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2420亩;新建沼气池1.4万口,新解决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善贫困村公共服务设施,新建村级卫生室6个,新建村级服务中心9个。新启动15个贫困村的整村脱贫工程。完成158户贫困户650人易地搬迁。落实产业扶贫资金1900万元支持烤烟、生猪、蚕桑三大骨干支柱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扩大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新增33个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完成各类扶贫培训4640人次,其中实用技术培训3904人次,政策培训240人次,创业培训263人次。

  注:公报中所列数据均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