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黔江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黔江区统计局
2009年,全区各族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围绕实施12345发展目标,牢牢把握各种发展机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经济运行绩效优良,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26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38.53亿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增加值31.31亿元,增长15.8%。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2.8∶ 47.7∶39.5调整为11.7∶48.7 ∶39.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56.8%和39.6%。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18090元。
年末全区就业人数达到25.6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17.03万人,第二产业就业2.70万人,第三产业就业5.9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336人,指导帮助城镇失业人员4518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9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8%。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87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种植业6.65亿元,增长4.1%;林业1.06亿元,增长 6 %;牧业6.84亿元,增长8.2 %;渔业0.15亿元,增长5 %。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83.82万亩,比上年增长1.3%;油料种植面积13.1万亩,增长14.7 %;蔬菜种植面积 12.92万亩,增长8.9%。粮食总产量24.44万吨,增长0.1%,其中小麦产量0.99万吨,减少13 %;玉米产量6.85 万吨,增长1.1%;水稻产量7.09万吨,减少2.7 %;薯类产量 8.51万吨,增长2.6%。全区烤烟产量0.92万吨,增产26.3%。蔬菜产量13.83万吨,增长 11.6%。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5.61万吨,比上年增长11.9%,其中猪肉5.06万吨,增长12.3 %;牛羊肉0.44万吨,增产10.6 %。年末生猪存栏 60.24万头,增长16.8%;牛存栏 8.94万头,增长12.7 %;羊存栏1.87万只,增长2.7%。全年生猪出栏74.08万头,增长 14.2 %。全年水产品产量0.11万吨,增长5.5%。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9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1.08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占全区GDP的比重为39.3%,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46.8 %,拉动经济增长7.5个百分点。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0户,实现产值60.85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其中国有企业实现产值 28.32亿元,增长26.9%;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30.21亿元,增长25.5% 。黔江卷烟分厂、乌江电力有限公司、黔龙集团、弘扬建材集团、武陵硅业、黔江供电公司等6家骨干企业共实现产值 43.7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1.9%。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工业产销率为94.2%,下降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49.7%,下降29.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20.53亿元,增长14.3%;实现利润总额4.82亿元,下降9.8%;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33.23万元/人,增长2.2%。
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45 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2亿元,增长20%。
四、固定资产投资
? 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26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完成62.57亿元,增长22.8%,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29.5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41.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69亿元,增长75.1%。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农林牧渔业投资4.02亿元,增长54.9%;工业投资17.6亿元,增长37.8%;交通邮电业投资22.30亿元,增长22.1%。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19.95万平方米,增长90.4%;竣工面积8.33万平方米,下降37.4%;商品房销售面积18.60万平方米,增长24.2%,销售额4.51亿元,增长36.9%,其中住宅销售增长55.2%。
以渝湘高速公路黔江段、舟白机场、新城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濯水古镇、廉租房建设、PVC一体化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5.2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7.5%,其中30个新建项目完成投资21.25亿元, 27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33.97亿元。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92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分城乡看,城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40亿元,增长22.2%;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52亿元,增长16.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6.21亿元, 增长19.9%;餐饮业零售额3.71亿元,增长23.2%。
2009年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9.69亿元,增长34.0%,增幅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出10.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大类商品零售中,汽车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均增长30%以上;限额以上企业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达到39.8%。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汽车零售额 1.26亿元,比上年增长68.3%,汽车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2%,其比重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区新增公路通车里程 13公里,累计达到 226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 1849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29798 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 13.5 %;完成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 47475万人公里,增长2.4 %。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19701万元,比上年增长8.8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353万元,增长24.4 %;电信业务总量17348万元,增长6.9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03 万户,减少17.1%;移动电话用户24.41 万户,增长21.1%;互联网用户突破2万户,增长34.4%。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57亿元,比上年增长51.3%。全区接待旅游人数112.62万人次,增长30.1%,其中住宿设施接待旅游人数39.98万人次,增长17.8%;景区景点接待旅游人数72.2万人次,增长38.2%。
七、财政、金融
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64亿元,增长41.1%。实现税收收入4.27亿元,其中增值税和营业税分别增长6.0%和52.6%。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6.3亿元,比上年增长41.0%,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56.8 %,教
育支出增长43.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3.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 96.5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31.2%。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6.21亿元,比上年增长54.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17亿元,增长27.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3.44亿元,增长42.6%。其中短期贷款12.52亿元,增长7.3%;中长期贷款40.55亿元,增长59.0%。
全区全年保费收入 1.97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72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25亿元,增长 31.6 %。全年各保险公司共赔付各类保险金 0.65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 0.45亿元,人身险赔付0.2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各级各类学校208所,其中小学159所,普通中学25所,特教学校1所,幼儿园20所(公办1所,部门办2所,民办17所),中职2所(公办、民办各1所),电大1所;有在校学生103095人,其中小学48815人,初中31792人,高中11449人,特教学生156人,中职学生10883人;2009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初中入学率为95.5%,辍学率为0.9%;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5.1%,比上年提高8.3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率为99.7%,初中毕业率为98.8%;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6%,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5.7%,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9%,人均受教育8.71年;中职教育全年实现招生2825人,增长34.2%。
全年向科技部、市科委编制申报科技计划项目12项,有7个项目被科技部、市科委立项,资金支持310万元。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21项,储备科技项目12项,依托市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和技术优势,在我区建立科研、生产、教学基地,推广农业科技成果15项以上,积极协助企业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6个。全区获专利授权9件,比上年增长80%,其中获发明专利授权2件,增长100%。2009年我区被国家科技部表彰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完成金溪、杉岭等9个镇乡的综合文化站建设;完成31个农家书屋的图书配送工作,已建成农家书屋113个;村村通工程完成1429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启动了数字电视整体转播工作;农村电影放映惠民工程,全年放映3343场,实现了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目标;组织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34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溪号子”参加了由文化部文艺司举办的“长江流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展演”,民间文学《吴幺姑传说》、传统音乐《马喇号子》、《帅氏莽号》、传统戏剧《濯水后河戏》和传统技艺《濯水绿豆粉制作技艺》等5个项目已列入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第五届龙狮舞大赛、第二届“黔江?铜仁民族文化周”活动。
2009年,全区卫生机构数71个,比上年增加5个;卫生技术人员1989人,比上年增加355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452张,比上年增加232张;医疗机构门诊207.3万人次,住院5.3万人次;“四苗”全程调查接种率99%,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5.2%,流脑疫苗接种率93.8%、乙脑疫苗接种率95.7%;全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从90.5%上升到91.1%;婴儿死亡率10.49‰,孕产妇死亡率47.67/10万;自愿无偿献血率继续保持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 38.6 万人,参合率92.3%,比上年提高9.8个百分点。
2009年全区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共举办各类赛事74次,参赛人数达39978人,观众人数达65(万人次),建立一个全国试点乡镇农民体育健身中心,建设2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条健身路径,3条登山步道;举行重庆市十万市民迎新登高活动、重庆市第九届体育舞蹈锦标赛决赛、举办国际级赛事中美男子篮球对抗赛;城区小学校举行雏鹰起飞比赛、举办黔江区第八届“中国人寿保险杯”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我区体育健儿参加重庆市2009年度锦标赛成绩突出,全年共组织112人次参加了网球、跆拳道、柔道、田径、举重、摔跤、拳击等7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了51枚金牌、22枚银牌和29枚铜牌的好成绩。全区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到85%,《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95.1%。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52.68万人,比上年增加0.51 万人。全区常住人口43.8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 34.27%,比上年提高1.72个百分点。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4‰。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70元,比上年增加 1538元,增长13.8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519元,增长12.3 %。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城市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2.1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50元,比上年增加418元,增长 12.5 %,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279元,增长15.4 %;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 2055元,增长10.3%;人均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416元,增长 14.9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3343元,增长12.5%,其中用于食品、衣着消费分别增长5.8%、11%;用于居住、交通通讯消费分别增长19.2%、 24.8%;用于文化教育娱乐、医疗保健消费分别增长 21.6%、34.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0%。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员1758人,参保职工达15540人;农民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员721人,参保人员达1841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申报参保112769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员997人,参保职工达19677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员647人,参保职工达25772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人员1550人,参保职工达15120人;生育保险新增参保人员902人,参保职工达8700人;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人员达18541人,城镇超龄人员参保人员达1152人。全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待遇20106人,人均每月补助128元,全年累计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678万元;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待遇25624人,人均每年补助672元,全年累计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430万元。
十一、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全年空气质量达到Ⅱ级以上(优和良)的天数为345天,满足二级以上天数的比例达94.8%。新增加城市排污管网3.5公里,日增加进水量0.08万吨;投入400万元完成老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投入2000万元建设新城区水污分流管网工程;完成了科瑞南海制药有限公司制药废水治理;完成小南海海口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投入运行。启动建设4个街道、镇污水处理项目;创建区级生态示范村2个,示范户300户。小南海和洞塘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100%;完成27个街道、镇、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监测,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75%以上;完成城周正阳舟白荒山绿化1500亩,绿化城市建成区1000亩;完成了12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工业企业完成了“一控双达标”工作任务,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98%,工业污染源达标率达到100%。
2009年,全区完成森林工程植树造林25.87万亩;义务植树150万株;退耕还林荒山造林 3.2万亩;天然林管护125万亩;低效林改造 8.26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补植补造 8.26万亩。年末全区森林活立木蓄积达到 528.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3.5%。
十二、扶贫开发
投入扶贫资金2525万元,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8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工程推进顺利。全年投资6266万元,启动实施各类项目76个。 投资3671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0个,其中新建和改扩建公路119公里,新建水池127口、整治渠堰5公里,改扩建山坪塘4口6000立方米,新建沼气池1200口,修便民桥5座,修人行便道37公里,国土整治2.5万亩,清洁能源工程项目1个,实施农网改造项目3个;投资619万元,实施社会事业项目16个; 2009年共整合片区开发资金总量2.2亿元,整合整村推进资金9163万元;易地扶贫搬迁569 户2386人;2009年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01万人,其中建卡贫困人口3650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421元,比上年增加371元。
注:公报中所列数据均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2005—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为第二次经济普查调整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