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67号提案的答复函
重庆市黔江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67号提案的
答复函
民建黔江区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高质量推动产业振兴的建议》(第67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土地宜机化改造
(一)工作开展情况
黔江区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现有耕地面积115万亩,其中坡度25°以下25万亩,土地普遍存在地块小、零星分散、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耕作条件差、机械化程度不高、大量劳动力流失无人种地、土地撂荒严重等问题。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土地宜机化改造对农业提质升效的重要性,2022年区财政统筹整合了20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了1.25万亩土地宜机化改造,2023年统筹整合了2500万元计划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1.5万亩。
通过土地宜机化整治,一是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原先大小不一、分散凌乱、高低不平的地块进行坡改梯、窄改宽、短
改长整治,彻底改善了耕作条件,农机化率可达到98%,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长远谁来种地问题奠定了基础。二是增加了耕地面积。宜机化改造后,解决了
黔江农业农村委函〔2023〕189号
土地撂荒问题,可有效增加耕地面积3%—5%,成为城乡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的耕地重要补充。三是促进了产业振兴。通过宜机化改造,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效益(土地亩产量、收益均可提高10%以上),能更好地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如2022年实施的1.25万亩土地宜机化改造项目,通过引进业主发展产业,直接经济效益将达到5千万元以上。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制定宜机化改造财政补助政策,支持国有公司、积极融资参与实施宜机化改造,支持社会资本通过“先建后补、定额补助、差额自筹”等方式参与农耕地宜机化改造,特别是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根据自身产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实施宜机化改造,通过宜机化改造争取上级项目补助、新增耕地指标补偿收益,既能平衡投资,又能快速推进全区宜机化改造。二是强化经营管理。切实加强已经改造区域的经营管理机制研究,充分发挥宜机化改造后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各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健全财会、分配、监管等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大力扶持发展各类农机全程社会化服务主体,切实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三是做好典型示范引领,推广好经验好做法,认真吸纳群众建议,广泛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农耕地宜化改造工作。
二、“三品一标”提升行动
(一)工作开展情况
黔江区根据农业生态化、价值化、标准化、产业化、资本化五个典型特征要求,着力抓实品牌定位环节、抓实产业布局环节、抓实发展基础环节、抓实质量监管环节、抓实宣传推介环节、抓实投入保障环节,有序推进“三品一标”农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区有效期内市级以上农业品牌个数242个,其中: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4个(黔江羊肚菌、黔江猕猴桃、黔江桑蚕茧、马喇湖贡米);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7个;特质农品6个;有机转换产品2个;绿色食品143个;重庆市名牌农产品15个;巴味渝珍授权农产品3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17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1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市级以上农业行业协会、学会评选认定的品牌7个;。黔江猕猴桃,黔江羊肚菌、黔江桑蚕茧、马喇湖贡米等品牌产品已有较好的市场美誉度、认可度、影响力,产品质量好,产业效益高(猕猴桃种植亩产值达到2万元以上),在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区将围绕调优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全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持续有序推进我区“三品一标”品牌农业工作。一是围绕提质量、强监管,调优品种、提升品质、做优品牌,全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接续夯实品牌发展基础。二是推进产品技术研发,大力推进品牌产品“口味普适化、形态快消化、传播时尚化、价值健康化”的技术研发与标准制修订,实现品牌化的实质转化。挖掘产品价值,创新生产、加工、营销方法,提升产业效益。三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步伐。首先选择一至二个竞争力强的农业企业,重点打造一至二个产业,促进其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接二连三”,提高产业的效益、抗风险能力和更持久的市场竞争力。
三、乡村产业新业态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十四五”以来,以建设武陵山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先行区为目标,我委积极推动“文旅+”赋能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持续推荐我区4A、5A级景区作为旅游线路精品景点线路,同时结合特色农事节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推广活动,挖掘富有特色、条件成熟、广受欢迎的精品景点线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到我区特色农事节庆、农耕文化、科普教育、农事体验、民俗文化、田园景观、乡土美食、乡村夜经济等乡村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氛围,高质量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截至目前已打造精品路线30条,2022年乡村旅游经营收入3.578亿元、接待人次450.2万人,2023年一季度乡村旅游经营收入5752.5万元、接待人次88.5万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依托“城在峡谷中,峡谷在城中”的城市特色,紧扣“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新名片,结合蔬菜、中药材、特色林果等城郊农业基地,发展田园观光、农耕体验、文化休闲、科普教育、健康养生等业态,打造一批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农业主题公园、观光采摘园、垂钓园、乡村民宿和休闲农庄,建设城市周边乡村休闲旅游区。二是依托武陵山、三塘盖、灰千梁子、阿蓬江、小南海、正阳山等自然山水景观,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发展休闲农(牧、渔)园和农(牧、渔)家乐、森林人家、健康氧吧、生态体验等业态,建设特色乡村休闲旅游功能区。三是依托桑园、果园、茶园、梯田、水产养殖等农业基地,发展景观农业、农事体验、观光采摘、休闲垂钓等业态,开发“后备厢”“伴手礼”等旅游产品,建成传统农区乡村休闲旅游景点。
四、龙头企业培育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统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管理、服务相关工作。二是建立涉农企业指导员制度,对我区现有6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一落实联系领导和联系科站,一对一开展指导服务。三是出台《黔江区农业产业化奖励扶持办法》,从品牌创建、生产要素保障、政策性保险、科技创新、贷款贴息等方面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扶持,对新评为国家级、市级、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分别给予50万元、10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四是将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和带动农户增收情况作为有关项目安排的重要参考,提高以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对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
目前,我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0家,其中,国家级1家、市级20家、区级39家。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1.34亿元,带动农户3.24万户。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委将修订并印发《黔江区农业产业化区级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突出区域特色,坚持多元发展,加强龙头企业扶持培育力度。一是支持龙头企业立足农业资源优势,以资本、技术、品牌为纽带,通过收购、参股、兼并、租赁等方式开展合作,形成集约发展、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的产业集群。二是加快推进重庆市六九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上市,弥补目前我区上市企业中农业企业严重不足的短板。三是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立健全农业经营主体分工协作机制,推广“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织模式,促进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互助服务,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此复函已经郭兴春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领衔代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黔江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3年6月8日
(联系人:王中书,联系电话1890827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