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加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广
一是抓线上宣传推广。以5.18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制作以文艺展示、传承、共享等为主题的国际博物馆日宣传视频,通过自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吸引各族群众充分体验和见证黔江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共享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成果,共同参与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博物馆日”先后在黔江新闻、武陵都市报、网易新闻、中国网、人民网、华龙网、重庆文艺网等主流媒体和官方平台进行了广泛传播,有力宣传推广了我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是强线下作品质量。今年“博物馆日”活动举行了“巴音渝韵 多彩黔江”少数民族文艺展演、“逛民族文化集市 品非遗文化特色”黔江区首届非遗文化集市、“观文物·知历史”文物展览活动和爱国主义集中教育活动,展示了以南溪号子、木叶民歌、莽筒(长号)等器乐演奏为主的原创地方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乐器,邀请22位非遗项目传承人齐聚“出摊”,充分展现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深厚文化内涵的非遗产品,展示黔江出土的文物,为学生和参观市民讲好黔江革命历史、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等,呈现出了一场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盛宴。同时,我区着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推进民族文艺作品创作,《濯水谣》《云上太阳》走出国门,电视剧《侯天明的梦》、电影《幺妹住在十三寨》实现院线上映,《幺妹住在十三寨》《向往黔江》等歌曲广为传播;《土家祝酒歌》《土家八宝铜铃舞》《土家木叶吹奏》等节目进入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新创作大型歌舞诗剧《峡谷柔情》赴杭州、南京等地开展文旅专题推介,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共生共享,民族文化“神韵”得到充分显现。
三是重文艺传承传播。建成市级非遗传承基地10个、区级传承基地40个;建立渝东南唯一的民族技艺传习创新中心,开设西兰卡普制作、石鸡砣土陶制作、黔江木雕艺术等9个大类11名非遗大师工作室,搭建起“传承、创新、推广”一体化文旅融合人才培养平台。大力开展民族文化、民族体育进校园活动,鹅池镇中心校的“南溪号子传承实践”荣获重庆2022年度“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土家花样跳绳队在全国各大赛事中频频得奖。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