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科学技术局 关于印发《2022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重庆市黔江区科学技术局
关于印发《2022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黔江科局发〔2023〕1号
各科室、中心:
现将《重庆市黔江区科学技术局2022年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结合实际,谋划好2023年工作。
重庆市黔江区科学技术局
2023年1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黔江区科学技术局
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区科技局围绕区第五次党代会、区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建设渝东南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坚持“榜链”激励,坚持“三个导向”,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资源,努力推动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一、亮点工作
(一)两个突破
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50家大关,达到52家,在渝东南各区县总量的占比达到52.5%。
科瑞南海制药“癃清胶囊新产品开发”成功申报重庆市科技进步奖,系渝东南各区县首次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二)两个绝对领先
国家级双创平台达到6家,比渝东南第二名酉阳县多4家。
科技型企业达到431家,比渝东南第二名秀山县多113家。
(三)两项工作创新
创新科技特派员管理工作,会同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联合出台《黔江区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试行)》,并明确科技特派员在年终考核中单列考核,优秀名额不占派出单位优秀比例,激发了科技特派员身份认同感和干事创业获得感。
创新区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工作,探索出台《黔江区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区级重点实验室的申报流程、评审重点等内容,培育首批区级重点实验室8家。
二、2022年重点工作
(一)重引领,党建带动作用有提升
1.狠抓思想政治建设。突出政治建设统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区委工作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高质量开展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及民主集中制,召开党组会25次、专题办公会4次,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续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为学习重点,坚持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全年开展中心组学习8次,组织集中宣讲1次,党员干部集中学习16次,领导干部讲专题党课4次。
2.狠抓组织队伍建设。以机关党建“三基”建设、绿色机关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持续推进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深化“四强”党支部创建,完成支部换届选举工作,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党员干部开展科普宣传、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60余人次。坚持党员干部原则和新时期好干部标准,2022年选拔任用干部4人,聘任副高1人,七级、八级和九级职员各1人,试用期转正聘用2人。
3.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实施意见,加强公车管理、公务接待管理和财务管理,持续纠治“四风”。认真开展廉政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开展“以案四说”警示教育活动2次,科学运用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开展谈心谈话40余人次,批评教育2人次。全力支持纪检监察组履行监督责任,牵头完成了黔江区科技创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和区委巡察“回头看”反馈的问题整改工作。
4.狠抓党建创新项目。探索党建促产业链发展的新路径,以三磊玻纤为载体,策划实施党建创新项目(“科创党建+产业链”在新材料产业上的探索),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党员联手、业务联动,进一步整合党建资源和科创资源,探索“科创党建+产业链”发展模式,助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优机制,创新发展的制度更完善
1.出台专项规划。编制并印发了《重庆市黔江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细化了年度目标,明确了我区“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为抓好“十四五”期间创新工作奠定了基础。
2.完善创新制度。牵头制定《黔江区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试行)》《黔江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实施细则》《黔江区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为加快推进科技人才、研发机构、创新主体等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育主体,创新发展的力量更壮大
1.市场主体培育成果丰硕。按照“小升科、科升高”思路,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一是科技型企业保持快速增长。筛选了一批成长性好、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量身定制科技服务措施。成功培育科技型企业42家,总量达到431家,较去年底增长10.7%,继续保持渝东南领先。二是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历年新高。邀请市高企协会专家来黔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辅导工作,指导服务企业36家,分两批组织推荐耀润电子等24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在科技部备案19家(含非首次申报的5家),通过率接近80%,总量达到52家,总量及增量均创历年新高。
2.创新主体培育有新进展。一是完成武陵山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批复注册。配合引进武汉科技大学、武汉波睿达公司与黔江中心医院、区疾控中心等单位联合组建重庆黔江武陵山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并创新方式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批复。二是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与区经济信息委、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联合培育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区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全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家,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9家。首次推荐六九畜牧、科瑞南海制药两家单位申报备案新型研发机构。三是培育区级重点实验室。探索出台《黔江区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培育首批区级重点实验室8家。
3.科创平台培育再创新高。“安信众创空间”成功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区国家级“双创”平台达到6家。黔江区湿地文化科普馆成功申报市级科普基地,市级科普基地达到3家。新培育区级科普基地2家,区级科普基地总数达到23家。
(四)抓赋能,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更有力
1.向上争取有成效。先后8次赴市科技局汇报对接帮扶工作,取得了市科技局领导及相关处室的支持,系统梳理了帮扶集团帮扶资源及我区相关需求,成功对接20项。市科技局领导先后6次来黔调研指导帮扶工作,特别是明炬局长来黔调研,协调重庆铁路投资集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单位与太极镇签订了帮扶协议,助推了太极镇乡村振兴发展。
2.对口帮扶有力度。一是科研项目支撑。争取市科技局2022年乡村振兴对口帮扶科技项目资金900万元,较上年增加125%,围绕蚕桑、畜牧、特色水果、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实施科技项目33个。支持科瑞南海制药、琼敏种植合作社与西南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单位联合申报生物医药重点专项等市级科研项目3个、资金200余万元。二是科技人才支持。争取市科技局选派国市级科技特派员59名服务黔江,本级选派科技特派员30名,实现科技特派员对乡镇、重点产业领域的“全覆盖”。组织科技特派员“点对点”“面对面”服务企业,开展集中科技服务活动6次,技术指导500余次,推广新品种及实用技术62项(个),培育基层技术骨干30人,辐射带动农户1300余户。三是消费帮扶扶持。推动市科技局帮扶集团完成消费帮扶1036万元,完成消费帮扶任务的188%。
3.东西科技协作有创新。一是项目实施上有创新。组织区内企业与日照科研院所联合申报鲁渝科技协作专项4个,有望获批1-2个。二是协作形式上有创新。引导支持莒县桃树研究所与太极镇新陆村结成帮扶对子,围绕“优质黑桃品种引进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完成桃树苗捐赠。三是技术培训上有创新。联合日照市科技局开展线上培训、线下现场培训各1期,培训肉牛养殖、桃子种植技术人才100余人次。
(五)求实效,榜链激励作用更有效
1.向上争资创新高。累计争取市级经费1344万元,较上年增长74%。其中,争取乡村振兴对口帮扶科技项目900万元、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138万元、市级引导区县科技发展专项资金106万元。协助企业争取市科技局项目资金200万元。
2.市级考核有措施。一是召开非企业法人研发投入调度会。分管副区长主持会议并强调工作要求,20余家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二是千方百计增加入统单位。与区委编办对接,系统梳理了我区事业单位资料,新增入统单位4家,非企业法人机构达到12家。三是努力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邀请市科技局专家来黔开展研发投入归集、统计指导,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1.3亿元,较2021年增长20%以上。
3.服务企业更精准。一是积极兑现创新服务政策。组织企业申报2020年、2021年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分别兑现85家企业奖补资金313万元、46家企业奖补资金158万元。二是用好科技金融。发挥创业种子基金和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两支科创基金作用,完成公益参股230万元,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63笔、8891万元,超额完成8000万元的年度任务。三是加强企业服务。召开高企申报、科技型企业培育等企业培训会3次,邀请市科技局相关处室、市高企协专家来黔指导企业50余次。
(六)强协作,推进科技创新的协同性有提高
1.召开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11月16日,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主持召开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是近年来首次召开的科技工作方面的推进会,会议安排部署了2022年四季度及2023年重点工作,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落实责任、协同发力的作用。
2.牵头完成科技创新审计和督查。一是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等单位共同完成市委督查办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督查调研,形成《关于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自查报告》,并报市委督查办。二是牵头协调区财政局、区经济信息委、区人力社保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科协等单位接受了市审计局开展的科技创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并完成了整改工作。
3.努力活跃创新氛围。一是开展“双创”活动。制定了2022年黔江区“双创”系列大赛活动方案。成功举办黔江区第七届创投大赛,筛选出优秀创新创业项目10个。二是推进科普宣传。牵头开展了2022年黔江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普日等系列科普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开展科普讲座10余场,提高了全民科学意识。
4.扎实开展产学研合作。一是加强与重庆高新区协作。对接重庆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引进重庆中关村智酷来黔设立分支机构,挂牌成立西部(重庆)科学城黔江孵化中心。二是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对接,举办了2022年渝东南校企科研项目对接活动2场,发布了生物功能膜材料、布洛芬水凝胶贴剂等科技成果30余项,挂牌成立了产学研销大学生实习基地。三是加强合作培养人才力度。组织区内众创空间、高校等机构科技人员10人参加了重庆高新区技术经纪人培训班,培养了我区首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队伍。
(七)守底线,创新发展的防线更牢固
1.严格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一是局党组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党组书记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其他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要求。二是强化阵地管理,对意识形态类的论坛讲座一律实行审批审查备案,对外发布的任何信息、资料和宣传栏公开内容严格审核把关。三是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好用好新媒体,加大对专属网页信息发布的审核、监管力度,营造清朗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
2.切实履行主管部门疫情防控职责。抓好机关院内、双创载体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做好日常信息统计,储备防疫物资,加强防疫宣传。19名党员干部志愿支援基层抗疫一线。
3.切实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建立了《黔江区科技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了工作任务、主要措施及责任单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分析科技领域风险隐患。继续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提醒,推动维美地毯、三磊玻纤等企业实现“机器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