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深入推进黔江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黔江委教组发〔2023〕1号
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印发《深入推进黔江教育高质量发
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相关单位,各级各类学校:
《深入推进黔江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2023年1月29日
深入推进黔江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成渝东南教育中心,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助推“四城建设”和高水平打造“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结合《黔江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坚持科学规划布局,分类精准施策,有序保障需要,合力攻坚推进,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质量为先。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放在突出位置,全力推进黔江教育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让更多孩子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质教育资源。
——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目标考核,鼓励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为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大动力。
(三)目标任务
到2025年,健全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全面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努力打造校园书香浓郁、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职业幸福、人民群众满意、服务社会进步的黔江教育,实现教育结构科学化、教育治理现代化、教育手段信息化、教育资源优质化,全面建成渝东南教育中心。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幼儿园安全办园、科学保教水平全面提高,二级及以上幼儿园达65%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3%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5%以上,教师持证率达100%,建成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管理水平、人才素质、综合质量明显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标准班额达标率90%以上,九年巩固率95%以上,政府保障、资源配置、教育质量、社会认可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关键指标达标率逐年提升,国、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渝东南领先,建成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高考特殊类型资格上线人数、升入“双一流”高校人数全面领先渝东南,“顶尖名校”上线人数稳定在8~10人(含艺体生),基本形成“一所龙头名校领跑、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公办民办各美其美”的高中教育发展格局,建成渝东南优质高中教育基地。
——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积极推动“委区共建”落实落地,实现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增效。“十四五”期间,全区职业教育规模达到3.5万人,培育2所市级高水平高职学院和1所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形成“中高一体化”协调发展、“农文旅融合”特色发展、“产城教融合”多元发展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建成技能型人才强区和武陵山技能人才高地。
——教育集散功能明显增强。到“十四五”末,建成辐射渝东南的教育区域性研究、培训、考试机构3个以上;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量达到15万人,渝东南第一;区外来黔就读学生达到3.75万人,占比25%以上,渝东南第一。教育培养能力、支撑能力、贡献能力明显提升。
二、工作举措
(一)以优化布局为基本,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1.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加大城区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持续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十四五”期间新建城南中心幼儿园,回收或接收云樾府、大通豪庭、恒大、中央公园小区以及杨家坝、板栗山安置区配套幼儿园举办为公办园,新增校舍2.4万平方米,学位2400个。建立健全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一体化机制,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提升实验幼儿园、机关幼儿园、妇联幼儿园、正阳幼儿园办园品质,发挥在渝东南的示范引领作用。(责任单位:区教委、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扩大义务教育优质学位供给。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完成武陵中学、武陵小学后续建设,新建西村小学、积富小学,迁建城南小学、万涛小学、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黔江初级中学、新华初级中学、舟白初级中学、实验中学、舟白小学、青杠小学、册山小学,新增校舍16万平方米,新增学位8000个。积极做好农村小规模学校资源优化整合工作,帮助薄弱农村小学突破瓶颈,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发展。(责任单位:区教委、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3.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对照新高考改革要求,补齐高中学校办学条件短板,新建新华中学教学综合楼、新华中学女生公寓、民族中学体育馆,改建黔江中学校史陈列馆、科技馆,在新城片区选址新建1所高规格、高标准的现代化高中学校,并适时将舟白初级中学办学层次调整为完全中学,解决高中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助推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区教委、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4.增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支持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经贸职业学院改善办学条件,硬件水平达到高职达标设置要求,创建市级高水平高职学院;全面完成职教中心迁建工程,加快推进二期扩建工程,确保硬件水平达到“双优”学校办学标准,创建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完善区域职业教育体系,力争在黔江布局1所本科院校,引进优质本科院校来黔办分校或设立产业学院,增强专业设置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助推旅游、康养、乡村振兴提档升级。(责任单位:区教委、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卫生健康委、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经贸职业学院、区职教中心)
(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五育并举落实体系
5.突出德育实效。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模式。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案。构建大中小幼德育工作系统化落实机制,完善德育工作质量评价、反馈机制,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责任单位:区教委、区委宣传部)
6.提升智育水平。充分发挥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作用,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习惯,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开展义务教育学生发展质量评价,形成目标明确、体系健全、管理规范、资源融通的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国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学业质量及影响因素等核心指标渝东南领先。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新模式,建立健全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对接实施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创新能力涵养工程和“种子计划”,初高中青少年创新能力建设工程和“雏鹰计划”,高中青少年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和“强基计划”。(责任单位:区教委)
7.强化身心健康。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每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新增武陵中学、黄溪中学等体育特色学校,建成国市区级体育特色学校30所以上。加强体教融合,扎实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以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体育文化涵养学生品质。设立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建立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配齐专兼职教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筛查,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责任单位:区教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
8.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推行“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大力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地方传统文化艺术、非遗文化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加强中小学艺术特色课程和学校建设,每两年培育1—2所市区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3—5项市区级美育优秀教学成果,建设一批区级美育实践基地,新增黔江初级中学、人民小学等艺术特色学校,建成国市区级艺术特色学校20所以上。(责任单位:区教委、区文化旅游委、区民宗委)
9.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作用,建立以“区域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家校社联盟为基础”的劳动教育推进模式,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劳动课程体系建设,开齐开足课程,科学合理安排课时,分级设置课程内容,促进学科深度融合。加强实践资源开发,广泛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形成劳动教育新常态。打造一批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建成市级劳动教育示范校10所、劳动教育实践基地3个。(责任单位:区教委)
(三)以创新发展为驱动,不断激发办学治校活力
10.深化领导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小学领导体制调整,实现设党委、党总支的中小学校书记、校长分设。积极构建决策科学、职责清晰、规范有序、协调流畅、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强化党建引领中小学教育改革,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将学校建设成为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
11.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完善中小学招生考试办法,促进升学考试和入学机会公平。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坚持起始年级阳光分班,不断完善进城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办法。改进高中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机制,合理分配普通高中招生名额,积极吸引区外优质生源来黔就读高中。建立义务教育学校考试日常监管制度,加强学业质量监测。规范考试命题管理,增强试题开放性,充分发挥招生考试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导向作用。(责任单位:区教委)
12.推进教育评价体制改革。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做到举措破立并举、任务协同推进,建立学生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建立符合中小学岗位特点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有利于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推动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改革,建立乡镇街道及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履职述职制度。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抽调中小学教师等事宜,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责任单位: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
13.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深入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强化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督促家长依法履行监护责任,传承良好家风。建立家校共育制度,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覆盖率达100%,推动教师家访常态化开展。构建学校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共同育人的新格局。创新中小学与社会力量合作育人模式、课后服务机制。(责任单位:区教委、区妇联、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四)以队伍建设为支撑,为教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4.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深入落实“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要求,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实施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加强教师政治教育、法治教育、纪律教育。构建师德师风多元监督体系,推行师德师风承诺制度、负面清单制度和失范惩戒制度,完善教师违法信息查询制度。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第一标准,探索师德师风第三方评价办法,将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责任单位:区教委、区委宣传部、区人力社保局)
15.优化配置师资队伍。根据学科需求招录一批“双一流”和部属师范院校优秀本科毕业生和硕士以上研究生,探索面向市内外公开选聘一批综合素质高、教学业绩优的学校管理干部和学科教师。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改革,开展义务教育阶段乡镇富余教师向城区学校分流,完善高中学校教师校际间合理流动机制,健全优秀教师遴选、支教的双向流动机制,学校师资配置进一步优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公办幼儿园和中职学校教师缺编问题。实施校长、副校长竞聘上岗,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用人机制,实施校长任期目标考核,提升校级管理干部专业化水平。(责任单位:区教委、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力社保局)
16.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按照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1.5%保障教师培训经费,完善“建、管、培、用”的发展性教师成长体系,通过项目驱动、科研带动等方式,强化因需定培、因校定培、研培一体,系统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完善优化名师、名校长、名师工作室培育评选管理办法,重点培养一批教学骨干、教学能手、学科(专业)带头人、技能大师、“双师型”教师、强基计划教练,打造一批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建成一批引领能力强的名师工作室。到2025年,建成市、区级名师工作室15个以上,培养市、区级骨干教师800人以上,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名师、正高级教师50人以上,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1人以上。(责任单位:区教委、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
17.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依法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与公务员工资同步增长联动机制,确保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优化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和评审条件,坚持向业绩突出学校、向一线教师倾斜。动态调整教师绩效工资水平,以教育教学工作量和工作绩效为主要指标,优化完善绩效考核分配办法,有效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健全教师表彰激励机制,加大教师评优评先及奖励力度,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责任单位: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区教委)
(五)以教研科研为引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8.健全完善教研机制。完善区、学区(集团)、学校三级教研工作体系,搭建教育教学交流展示平台,健全专兼职教研员公开遴选制度,配优配强教研员队伍,完善教研员研究、指导、示范机制,构建教研工作高质量发展体系。整合区教师进修学校、区电大、教师发展中心资源,建成渝东南教师进修学院。发挥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渝东南教研工作中心和市区级名师工作室辐射引领作用。强化校本教研,定点指导培育一批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校本教研示范校。完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和教学成果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责任单位:区教委、区科技局)
19.强化课程实施研究。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入开展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研究,推动育人方式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从学科割裂向学科统整、从坐而论道向学科实践转变。学前教育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义务教育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普通高中注重加强选课走班、任务群、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等新型教学方式应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职业教育深入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习教学,加强学生就业实践指导,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纵深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积极研制优质在线课程资源,提高在线教学教研水平。实施优秀教学成果培育计划,培育、评选、推广一批国市级优秀教学成果。(责任单位:区教委)
20.推动教育协同开放。持续深化与重庆主城、山东日照、四川南充优质学校合作办学,鼓励区内学校与市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知名中小学协同办学,争取在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建立1—3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合作项目或交流平台。大力实施高中教育提质行动,高质量实施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项目(课题)建设,支持黔江中学参与发起“重庆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奠定黔江中学进军全市普通高中第一梯队的坚实基础。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发挥渝东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公共实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武陵山职业教育集团优势,加强武陵山乡村振兴学院、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区乡村振兴局、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经贸职业学院、区职教中心)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区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区级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具体名单见附件),统筹协调教育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区教委,由区教委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二)加大投入保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健全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体系,落实政府投入责任,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完善教师工资、激励奖励等政策性投入,落实教育费附加等财政收入按比例专项用于教育发展。
(三)强化督办督查。加强教育督导机构、督导队伍建设,健全教育督导委员会工作规则和专兼职督学选聘方案,推动依法开展督政、督学和监测评估。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定期对各级各部门支持教育工作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督查结果纳入单位综合考核,并对履职不力、敷衍塞责的予以追责问责。
附件:教育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职责
附件
教育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职责
一、教育改革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周恩海 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
副组长:李泽玉 区委副书记
封 波 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陈 林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李俊杰 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唐洪芳 区政府副区长
周晓东 区政府副区长
成员单位: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编办、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民族宗教委、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区乡村振兴局、团区委、区妇联、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经贸职业学院、各乡镇街道。
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委,由区教委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二、教育改革领导小组职责
(一)审议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方针和政策措施。
(二)研究部署、指导实施全区教育改革工作,统筹协调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三)组织协调教育改革宏观分析研究和重点领域调研,研究审议推进教育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总体方案。
(四)加强教育改革分类指导,开展教育体制改革跟踪评估和督促检查工作。
三、教育改革领导小组框架
教育改革领导小组由5个工作组组成,组长分别由对应区领导担任。
(一)教学教研组
组 长:唐洪芳 区政府副区长
副 组 长:米仁文 区教委主任
牵头单位:区教委
工作职责:研究教育教学方向,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教育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人事改革组
组 长:李俊杰 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副 组 长:陈 晏 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
工作职责: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人才发展“立交桥”,不断规范、优化全区教育系统人事管理,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用编和岗位管理质量。
(三)资金保障组
组 长:封 波 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副 组 长:张 健 区财政局局长
牵头单位:区财政局
工作职责:健全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为改革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四)规划建设组
组 长:周晓东 区政府副区长
副 组 长:曾辉 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
牵头单位: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工作职责:将教育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预留教育用地并按需供给。对未按照规划配套建设学校的施工单位,不得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五)政策宣传组
组 长:陈 林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副 组 长:王 永 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
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大对我区教育改革工作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宣传我区教育评价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