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区教委>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您当前的位置: 区教委>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 索引号 11500114009130194Q/2020-00007
  • 发文字号 黔江教发〔2020〕67号
  •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 体裁分类 公文
  • 成文日期 2020-09-10
  • 发布日期 2020-09-10
  • 文件标题 黔江教发〔2020〕67号关于印发加强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
  • 发布机构 黔江区教委
  • 有效性

黔江教发〔2020〕67号关于印发加强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

重庆市黔江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黔江区加强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特教学校,职教中心,各片区办公室,机关各科室:

现将《黔江区加强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印发给你,请各校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黔江区教育委员会

                                                                            2020年6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黔江区加强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提升我区中小幼育人质量,根据市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有关要求,以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为重点,全面规范中小幼德育工作,提升中小幼德育工作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到2022年,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工作系统化落实机制基本建立,全科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得到有效体现;全区中小幼学段相衔接、学科融通、资源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相同步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全区中小幼德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坚持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做好中小幼德育工作。创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方式,探索中小幼德育工作重在小处,精在细处,落在实处的工作制度,形成全科育德、全员育德、全程育德、全方位育德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中小幼德育衔接体系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核心,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素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建立中小幼德育衔接体系,提高中小幼德育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建立中小幼德育实践活动新常态。开展多层次、多维度、多类别的德育实践活动,使之形成制度,形成特色,形成品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坚定“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重点措施

(一)加强中小幼德育衔接工作。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四大重点任务为基本遵循,按照《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的“要坚持从娃娃抓起,着眼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突出思想内涵,强化思想引领,做到润物无声”的要求,结合中小幼各学段学生实际,明确学段德育重点、衔接点,探索中小幼衔接德育方式和工作机制。

(二)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以夯实学校德育基础工作为首要,面向全区中小学,广泛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规范化学校”创建活动。通过示范引领、校校参与,引导全区中小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规范建立党领导下的学校德育工作机构,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完善党建带团建机制,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建设。规范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系列,形成常态。规范学校治理行为,制定校规校纪,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以及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学校统筹、学生自主的常规管理模式,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等机制,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环境。

(三)推进中小学课程育德改革创新。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深化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准确把握小学、初中和高中思政课教育重点,创新教学方式,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形成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强化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对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指挥棒作用,将思政课学习实践情况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记入本人档案,作为学生评奖评优重要标准,作为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参考。坚持推进学科课程育德,广泛开展学科课程育人专题教研,深度挖掘中小学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课程育德经验交流,增强广大教师课程育人意识和技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四)创建中小学德育活动新常态。规范仪式教育活动,在全区中小学坚持开展规范的升旗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成人仪式等活动,强化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对组织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坚持举行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活动,丰富德育体验、增进道德情感。大力开展德育基地实践活动,利用我区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等组织研学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净化学校网络文化环境,让学生在主题化、序列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五)加强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建构学校理念文化,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引领师生成长。加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打造健康、向上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在醒目的地方展示和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张贴《中小学生守则》,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规范建设校园景观文化、标识文化建设,让学校的文化精神展现在学校环境的每个方面。加强学校班级文化培育,组织学生建立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培育文明健康的行为文化,努力营造精诚团结、勇于进取、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风,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让校园文化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中发挥积极作用。

(六)提升中小学德育队伍素质。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规范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配备制度,严格按要求配齐思政课教师。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建设,定期开展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活动,推进区级、校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建设,力争创建市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以上。加强全区中小幼德育干部队伍、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新时期德育工作专项能力培训,加强团队干部、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德育教研等岗位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坚持开展班主任、团队干部基本功竞赛,学科教师德育基本功比赛、德育成果展示等活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七)加强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管理。区教科所、基教科等科室要加强对中小幼德育工作实施专业指导。进一步探索“互联网+德育”的管理机制,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和育人方式。建立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实施德育工作绩效定期测评及反馈制度。健全家校共育管理机制,创新家校共育方式,提升家校共育工作质量。在全区中小学组织开展中小幼德育品牌建设活动,定期推出一批德育首位落实成效好、德育系统化落实机制全、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成效显著、学校文化建设富有特色的德育品牌项目,推进学校培育活动育人、协同育人的特色发展,促进全区中小幼德育工作均衡优质发展。

(八)强化督查考核推进工作落实。区教委、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将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纳入学校年终综合考核,督导科把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工作纳入经常性督导,基教科对学校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推进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评估,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确保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落地落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