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区教委>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基层政务公开>义务教育>教育概况>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区教委>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基层政务公开>义务教育>教育概况>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 索引号 11500114009130194Q/2024-00006
  • 主题分类 教育
  • 体裁分类 其他公文
  • 成文日期 2024-01-12
  • 发布日期 2024-01-12
  • 文件标题 黔江区2023年教育概况
  • 发布机构 黔江区教委
  • 有效性

黔江区2023年教育概况

黔江区2023年教育概况


2023年,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认真贯彻全国、全市教育工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教育优先、质量领先”的工作要求,锚定“高质量、强集散、建高地”的发展目标,深化“党建作统领、质量为核心、安全是前提、创新展特色”工作思路,不断巩固和增强教育发展向好态势,推动区域教育高地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聚焦领航铸魂,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揽,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健全抓党建带全局的工作机制,推动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体系化重塑、整体性跃升。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调整充实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成员单位教育履职和述职制度,切实凝聚教育工作合力。对照“党建统领八张问题清单”“八张报表”“五项机制”,建立健全督查考评机制和协同推进体系,闭环整改问题168个,交出“高分答卷”。实施学校党建和教学工作一体考评、赛马比拼等制度,强化结果运用,形成党建统领、整体智治新格局。落实“第一议题”、支部讲党课等机制,开办主题教育读书班42期,确定正反案例14个,形成调研报告39个,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宣讲107场次。加强读物、教材等阵地管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二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推进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配备学校党组织副书记46名,按期换届学校党组织18个,整顿后进支部1个。深入实施中小学校“双带头”“双培养”“双强化”“双创建”“双规范”五项工程,加强和改进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把44名优秀教师培养为党员,走访生活困难党员150人,获评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模范职工之家1个、重庆市职工小家示范单位1个、重庆市职工之家市域标杆1个、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重庆市首批“双带头人”1人,建成重庆市首批“双创建”示范校2所。三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新修订的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全覆盖开展学校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开展内部审计3所,协同市级专项审计2项,督促整改问题28个。制定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3张责任清单,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督查2轮,开展学校后勤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压实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召开“以案四说”警示教育会,组织廉政谈话55人次,处理违纪党员4人,实现年度“零犯罪”目标。大力开展清廉学校建设,建成市级示范校1所、区级示范校2所。

二、聚焦五育融合,育人成效不断提升。

围绕党的二十大对教育定位、布局、任务的新要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构建系统化落实立德树人的工作新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一是立德树人机制更加完善。围绕育人根本,优化顶层设计,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加强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积极探索“行走的思政课”,打造“重走红军路”等德育品牌。深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建立体质健康档案,优良率提升15个百分点,举办区级体育竞赛8次,参与师生约6.5万人。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美育教学模式,优化艺术教育学科布局,加强艺术特色学校建设。深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积极促进学科融合,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引资2000万元建设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切实加强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力推进中小学生读书活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二是教研支撑能力不断提升。深入开展教学指导,举办中高考复习备考、专题调研60余场次,开展听评课220余节,举办微讲座200余场,教学教研视导实现学段、学校、课程“三个全覆盖”。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承办全市及区域教研活动8次,举办教学质量现场推进会议、阅读教学研讨活动4次,在全市会议上交流发言2次。开展9个学科优质课比赛,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6个,论文、案例、作业设计等获市级奖励351篇。立项市级规划课题9个,高中发展促进计划8个,结题15个,累计承担市级课题(项目)数量渝东南第一。三是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充分展现。师生获市级以上德育奖励693人次,获评重庆市“新时代好少年”2人。申报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3所、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11所,新增市级体育艺术特色学校4所。获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健身操二等奖1项,跳绳队获国际比赛银牌1枚、全国联赛15金3银,口琴队参加亚太口琴艺术节获冠军6人、季军4人,22名学生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强化科技教育,师生参加市级以上科技竞赛活动获奖35人次。推进健康教育,学生总体近视率下降0.75%。

三、聚焦引育扩容,队伍建设持续深化。

深入贯彻“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完善教师队伍建、育、管、用制度机制,持续加大名优教师引育力度,激励更多教师成为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一是“第一标准”不断强化。编制《黔江区2023年师德师风教育实施方案》,持续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教育“回头看”暨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签订师德师风责任书72份,举办师德师风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川渝青年教师风采系列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对标新时代新要求,树立远大追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学生、家长、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二是“引育扩容”全面推进。着力推进铸魂、提升、领航、卓越、曙光“五大工程”,全面优化教师结构,提升能力素质。通过英才计划、考核招聘等方式,引进高中阶段学校高层次人才22人,新招聘教师60人,区外遴选18人。公开竞聘校级干部4人,交流调整校级干部68人,面向乡镇遴选教师210人,实施协同交流102人。与南充市、高新区、日照市互派教师37名,统筹安排“三区”支教教师15名。开展各项培训1.1万人次,牵头实施的黔彭武教师研修共同体项目获评“国培计划”优秀案例。新增正高级教师4人、国家级名校长培养对象1人、中小学领军教师培养对象1人、市级骨干校长1人、市级中高级双师型教师22人、市区级名师工作室5个,获评重庆市新时代好老师和好校长3人,1人代表重庆在全国作优秀特岗教师巡回报告。教师队伍建设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三是“尊师重教”氛围浓厚。高规格举办教师节庆祝晚会,表彰年度“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最美乡村教师”125名,颁发高中阶段育人质量奖2个、“班级管理贡献奖”“学科创优奖”76人。完善利教惠师政策,落实“双一流”大学研究生激励政策。落实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人员生活补贴1649万元,惠及乡村教师1500余人。印发《黔江区高中阶段学校薪酬差异化核定方案》,重点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激发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激情。

四、聚焦内涵提升,体系贯通更加优质。

推动出台《深入推进黔江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支持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举措》,一体贯通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更加完善,在校学生12.38万人,区外来黔就读学生3.2万人,占比25.78%。一是学前教育普惠提质全力推进。扎实推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工作,新增新城公办幼儿园2所,推进建设公办幼儿园3个,新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所,新评定一、二级幼儿园6所,二级以上幼儿园占比达74%,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达92.14%、95.18%、55.21%。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工作获市级推广。二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整体发力。严控城区学校招生规模和起始年级班额,义务教育大班额全面消除。举办教育质量现场推进会2次,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协调发展,实现资源共享、研训联动、捆绑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对标整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市级过程督导反馈问题,加快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三是普通高中育人质量强势跃升。持续深化新高考综合改革,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学科奥赛斩获全国奖10项,打破我区奥赛金牌零记录。特殊类型资格上线1915人,本科批上线3505人,保持渝东南第一,历史类夺得渝东南第一名。争取增加普通高中招生计划300个,黔江中学、新华中学成为重庆市第二批素质教育保障体系研究试点校,高中教育“龙头领跑、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形成。四是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持续领跑。新增4个招生专业、3个实训基地,成立2个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市级“先进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职教中心以全市第7名通过市级“双优”建设中期评估,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入选教育部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本,对口高考本科上线连续7年全市第一。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实现渝东南“零”的突破。五是其他教育协调发展有效拓展。统筹发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特殊教育,招收“一村一大”33人,不断提升基层人员业务水平和治理能力;区社区教育学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社区教育服务弱势群体的实践与研究”实验点单位,区电大建成重庆开放大学民族文化学院。加大特殊教育支持力度,保障残障儿童受教育权利。

五、聚焦集成攻坚,动力活力充分激发。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打通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增强教育事业发展活力。一是综合改革力度持续增强。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实施“四个一批”改革项目8个,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工作,获评重庆市优秀改革案例一等奖2项,获评国家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校1所、市级绿色学校3所,新增国家级示范校建设2所、市级改革试点校13个,获批建设市级劳动教育实验区。优化学校综合考核(评价)方案,更加突出育人质效。二是教育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优化调整督学责任区管理方式,全面落实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机制。开展教育专项督导3项,发现问题600余个,形成督导报告36份,发出整改通知书200余份,开展整改回访131次,协助学校解决信访、安全、矛盾纠纷8次,在全市教育督导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1次。三是服务管理行为更加规范。严格执行预算绩效闭环管理,强化学校食堂、超市、校服采购等规范管理。严格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秩序,严守教育公平公正底色。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利企惠企政策,开展高频涉企事项审查要点编制及办事指南细化工作。常态化开展民办学校年检工作,规范办学行为,推动民办学校稳健发展。

六、聚焦教育供给,基础建设全力推进。

立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定位,增强教育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教育资源现代化,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一是教育保障稳健有力。完成教育系统预算指标19.84亿元,争取到位上级专项资金4.24亿元。教育非税收入2738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45%。签订招商引资合同金额1.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450万元。加强教育基金会对外宣传和规范管理,募集物资600万元,有力助推教育发展。二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持续推进老城学校提质扩容,完工投用新华中学、人民小学教学综合楼、新华小学跳绳馆,开工建设城南小学迁建工程。加快推进新城优质教育资源布局,武陵中小学建成高品质现代化学校新样板,完工投用舟白中学运动场、云樾府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门学校建设有序推进。三是数字教育迭代升级。投入资金1523万元,新建功能室21间,改造国家教育标准化考点3个,升级校校园网络、广播系统等多媒体设施设备180套,交互式多媒体教室占比实现普通高中、义务教育、独立公办幼儿园三个“百分之百”。扎实推进中小学智慧教育建设,加强信息技术融合运用,开展专递课堂800余节,入围国家级精品课17件,新建成市级智慧教育示范校3所。

七、聚焦群众关切,惠民有感切实增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社会关心、群众关切的教育民生工作定向发力,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明显增强。一是“双减”成效持续巩固。推动课堂革命,做优课后服务,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教师、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占比分别为91.1%、99.1%,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求学生全覆盖。严格按照民办学校设置标准,审批校外培训机构7所、注销3所。强化“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全流程监管,适时发布公开信、风险提示、消费提醒,上线“双减”随手拍便捷投诉举报平台,有效杜绝各类非法办学行为发生。二是乡村振兴有效拓展。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3000余次,上课6720学时,惠及101名重度、极重度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学生失学辍学常态清零。精准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大学新生入学资助等项目,累计兑现各类国家教育资助8036万元,惠及学生12.23万人次。落实农村学校营养改善资金2564万元,惠及学生2.96万人;办理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4903万元,惠及学生4658人。三是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坚持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制度,高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件,政协提案28件、重点建议2件,满意率100%。妥善解决驻黔官兵、现役军人、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入学问题,满足不同群体入学需求。严格落实政务服务“一人分管、一科受理、多科室协同”工作机制,办理事项满意度达100%。

八、聚焦安全稳定,育人环境全面优化。

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除险清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抓实全域安全稳定工作。一是压实工作责任。成立涉校涉生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专班和“莎姐守未”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修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编制防踩踏、防欺凌、防侵害、防溺水等工作方案,召开安全稳定相关会议52次,逐级签订各类责任书、告知书40余万份,开展安全稳定专项检查12次。配置专兼职工作人员285名,开展校园保安专项培训400余人次。二是推进依法治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聘任法治副校长109名、法律顾问23名,清理修订各类管理制度,教职员工法治理论知识学习考试合格率100%。配发法治教材10万册,按规定开设法治安全教育课,开展法治专题教育2400余场,建成区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师生参加市级以上法治、安全等比赛获奖42人次,获评首批重庆市新时代依法治校示范校1所。三是抓实安全生产。深化“两重大一突出”专项治理和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开展隐患全面排查8次,发现并整改隐患200处。 组织学校开展地震、防火灾应急疏散演练318场,切实提升师生自救能力。筹集资金190万元,升级改造一键报警装置201个,增补摄像头165个,更换灭火器2036具、应急灯1302盏,改善学校周边交通标志和道路安全基础设施228处,改造老旧线路210处,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得到增强。持续实现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零”发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