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十四五”能源保障规划政策解读
黔江“十四五”能源保障规划政策解读
一、规划背景及意义
“十三五”时期,在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紧紧围绕《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的规划要求,加快推进现代能源经济发展,能源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经济进一步壮大,为保障区域能源安全、促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推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的第一个五年,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起步期。科学编制和实施重庆市黔江区“十四五”能源保障规划,对于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区域能源供应安全,更好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从全区实际出发,全面分析了我区能源发展基础和形势,明确了“十四五”总体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保障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围绕“一个定位”、实现“四个目标”、推进“七大任务”、实施“五大项目”、落实“七项保障”。
“一个定位”
将黔江区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圈能源供给保障重要支点及渝东南能源供应保障中心。黔江区通过优化能源供应格局和能源基础设施布局,增强能源创新发展能力,提升能源绿色发展水平,推动能源市场化改革,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实现能源消费增速和能源消费结构更趋合理,能源与社会经济融合发展显著提升,打造成渝经济圈能源供给保障重要支点及渝东南能源供应保障中心。
“四个目标”
(一)能源生产和供应水平显著提高。协调发展以水电为主,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为辅的供电结构。到2025年,电力装机规模和外购电力并网规模达到2450兆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容量75%以上;天然气供应保障有力,天然气供应量达到10500万立方米;成品油供应能力得到加强,成品油供给量达到10万吨;煤炭购供运销体系不断优化,外购煤炭量24万吨。
(二)能源消费和能源结构更加合理。到2025年,煤炭消费比例进一步降低,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升,天然气覆盖率90%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3%以上。
(三)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效果更加明显。到2025年,黔江区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达标,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排放量消减量达标。力争2025年实现化石能源消费基本达峰,能源消费达到国市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有关要求。
(四)能源供给网络和能源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到2025年,电力、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型能源基础设施体系基本构建,能源管理体系、统计分析和评价体系、政策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不断健全。
“七大任务”
(一)积极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通过控制煤炭消费比例,推动煤炭清洁化利用、油品清洁化利用和替代、天然气大规模高效利用等手段实现能源结构低碳转型。
(二)全力构建多元化能源保障体系。一是稳步推进输变电、天然气、油品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传统能源供应能力。二是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三是强化能源安全生产,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加快分布式能源建设和微电网并网。一是鼓励建设天然气热电冷联产和风、光、生物质分布式能源项目。二是从建设、融资、运营、市场交易、监管等方面探索微电网可持续发展机制。
(四)高效推进关键技术的应用创新。一是推进智慧能源系统,加强现代化工业节能技术创新。二是鼓励能源企业全方位创新。通过夯实创新基础、优化创新环境和激发创新活力等手段鼓励能源领域全方位创新。三是大力推广智慧能源系统、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等先进技术的落地运用。
(五)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一是严格控制能源消费增量,优化产业结构。二是大力推进绿色生产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三是实施最严格的减排制度,强化污染防治。
(六)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一是推进能源供给主体多元化发展,鼓励各类资本进入能源供给领域。二是稳步推进区域能源市场化机制改革,包括优化市场价格机制和强化能源监管机制。
(七)全力建设“渝东南”区域能源保障中心。一是培育黔江区在能源基础设施和重点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优势。二是积极争创各类试点示范和推进能源合作互动,强化区域能源保障中心机制建设。三是以能源转型带动周边区域产业发展。
“五大项目”
黔江区“十四五”期间将以能源基础设施、电力、天然气、能源产业、能源民生等五大领域重点项目为抓手,进一步落实落细各项目标任务,全力推进成渝经济圈能源供给保障重要支点及渝东南能源供应保障中心建设。
“七项保障”
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规划》提出了强化组织机构保证、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加强规划政策引导、强化建设用地保障、优化财税投资政策、统筹能源价格机制、规范建设安全管理等七项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