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黄溪镇“141”基层智治体系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

日期:2024-09-25

数字赋能,产业强镇,特色产业,汇聚成群。自数字重庆建设启动以来,黔江区黄溪镇就积极探索如何通过数字赋能助推产业发展,让“141”基层智治体系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

“141”,第一个“1”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4”指构建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4个板块,最后一个“1”指的是基层网格。

近年来,黔江区黄溪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成功打造以蚕桑、畜牧、“黄十娘”榨菜、“红美人”柑橘、生物质颗粒燃料、脆红李为“六角支撑”的特色产业集群。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黄溪镇利用“141”基层智治体系高效衔接各级各部门,快速解决各类民生问题。

2024年4月,黄溪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接到黄溪镇兴阳村2网格网格员张林泽上报的事件:他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该网格内部分桑叶长势不好的问题,养蚕在即,桑叶不够将直接影响蚕茧产量,随即将该事件上报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当日值班领导及特色产业服务岗等相关的工作人员接到工作任务,立即前往核实情况。在核实过程中经分析研判需区蚕业公司协助办理,指挥中心又迅速将该事件上报至区城运中心,请求相关部门配合调查。当天中午,区蚕业公司迅速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处置总用时60分钟,在如此灵敏感知、快速反应的背后,是黄溪镇“141”基层智治体系的有力支撑。

扁平管理体系重构

业务流程运转高效

黄溪镇完善“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四板块岗位设置、目标任务和工作内容,“四板块”下设25个岗位(其中设置特色产业服务岗1个),将10个科室站所、64名干部职工全部纳入岗位管理,平时按岗履职、战时拉通使用。细化梳理“四板块”岗位职责246条、KPI目标103个、村级为民服务事项清单77条,真正实现“定岗、定人、定责”,干部职工职责更清晰、沟通更便捷、协作更高效。

2024年以来,依托“141”基层智治平台下发各项任务23036次,处理各类事件1075次,其中涉及产业发展事件344次,占比32%,事件办结率及任务完成率100%。

数字支撑能力重塑

事件处置协同有力

黄溪镇强化数据支撑,归集本级数据3132条,更新完善网格内重点人员、重点场所、企业数据等1万余条,维护更新20余处视频监控、282处村村通广播,有效支撑平台的感知预警功能和应急处置功能。编制数字预案,流程化管理特色产业发展,针对特色产业发展易发纠纷,配套编制应对预案,强化风险管控能力。提升响应能力,按照“1+1+4”模式(即1名指挥长+1名指挥中心成员+4名四板块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常态化组织指挥中心成员开展在线指挥、事件流转、任务下派、运行检测等业务实操演练,做到高位推动、顶格落实。

经验复盘目标重组

工作机制常态长效

黄溪镇梳理细化32项经济、民生等领域指标,实行“赛马比拼”晾晒机制,常态化开展周例会制度、平台实操、任务落实、问题整改及经验心得等机制,每月召集四板块进行复盘总结,通过平台直观日掌握网格员日活跃率、任务完成率、事件按期办理率等数据指标以及创新做法,按季度晾晒各村运行情况、网格员履职情况,村工作情况排位展示“一屏直览”。围绕黄溪镇亿元级特色产业目标,依托“141”智治体系,探索出“查”“引”“争”“创”“带”助力特色产业发展“五步工作法”。查清底数定方向,每季度完成一次产业户和企业全覆盖走访,摸清产业发展状况;引进能人探路子,每个网格和微网格都建立微信群,把线上平台延伸到每家每户,吸引在外返乡创业人才;争取项目添助力,网格员将巡查发现的产业发展问题上报到基层治理指挥中心,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全程“保姆式”服务,积极为产业发展争政策、争项目;创新模式拓市场,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拓展“网上下单+线下发货”的产销对接模式,主动融入“抖音”“拼多多”“村邮乐购”“电商超市”等网络平台销售,建立“互联网+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带动增收促长效,依托网格,建立健全“联村+联企+联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不光是解决产业技术培训、矛盾纠纷调解这些问题,以信息化为支撑,在黄溪还有很多涉特色产业的问题得到及时高效解决,如为滞销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为养殖大户牲畜解决缺水问题,为受洪涝灾害企业提供清淤帮助等。

据黄溪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指挥长、镇党委书记邓品德介绍,下一步黄溪镇将巧用“141”基层智治体系,再精绘特色产业实景图,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强大效能,让“141”基层智治体系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记者 谭鹏)